编辑/朱秋霞
北常集行政村 位于终兴镇东北部,距终兴镇政府3千米,东与朱大庄相邻,西与杨营村相连,南与光明集村接壤,北与王楼村相接。居民850户,2750人,有侯、朱、张、常、陈、祝、谢等姓,均系汉族。总面积3.73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99平方千米,村落占地0.74平方千米。
北宋末年,常氏携家眷自山西省洪洞县来此建村,并在村北成了集市,后改名北常集村。
沿革 1954年北常集村成立高级社,19591月成立终兴人民公社北常集大队。1976年北常集村分成北常集东村、北常集西村、北常集南村三个村。1984年2月,体制改革,北常集大队变更为北常集行政村。
村庄古迹
常氏宗祠 常氏家族供奉先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八百多年前,北常集村东曾建有一座祠庙(建立年代不详),供奉着常氏始祖常林,公元1168年,宗祠毁于洪水,1210年,由进义校尉常文率众重修。
如今祠庙中仍有一方石碑遗存下来,详细记录了祠庙修建、被毁以及重修的情况。
朱氏家祠 北常集朱氏家祠,也称燕贻堂,自礼爷起,于康熙六十年修建,祭田约九顷余。
朱氏家祠位于北常集村中心,座西朝东,有山门三间,长三丈,宽1.8丈,走过山门有一个四合院,三间北屋。清道光年间又建了三间过厅和后院两屋,均为青砖、青石,上有兽狮、鱼、海马等,前有四角碑亭、八木柱、重檐、琉璃瓦顶,古色古香,雄伟壮观。
大殿长3丈,宽2丈,大殿院内有南北两个配殿,进入大殿要走九步石台阶,大殿前厦有两个方石顶梁柱,分别篆刻“祠建宗里亿万爼豆常新”、“派衍防城千百世诗礼由旧”楹联。大殿内有五方牌位,均放着各位先祖牌位。院内南北各有一棵柏树,树高十丈有余,皆有2方有余。大殿南边有一影壁墙,堂内放挂礼祖、正俗祖等人的画像,北边有伙房与马厩,供族人拜祖时吃饭与喂马之用。山门和过厅都有前厦和后厦,山门处有旗杆,青石座高2米,方1米,山门外大道东有龟驮碑一座,南北各一眼井,时称“一碑两眼井”,在单城东部相当有名。
解放后,朱氏家祠被改为学校、卫生所、供销社、经销点,在文革“破四旧”中扒掉。
原址现为新农村住宅地,两根大殿前厦方石立柱现存放于北常集文化广场内。(祝奎轩、朱德秀提供)
村庄名人
常来俊又名常平,北常集村人,1946年9月12日出生,1969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系。1970年入空军第六研究所工作。1984年任中国航天部外事司副处长、部长秘书。1986年起历任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办公厅处长、副主任、主任、办公厅主任兼调研室主任、国家科委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同时担任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宋健的秘书。1989年出访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1998年任中国工程院秘书长兼党委书记、研究员,是美国《科学》杂志顾问、美国华盛顿大学国防咨询委员会委员,曾为我国远程运载火箭导弹核潜艇发射火箭、实验通信卫星等航天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侯心义 (1904—1988),北常集村人,解放前家道殷实,上过私塾,年轻时就知书明理,思想先进,深知乡间百姓辛苦,父亲把田地租给穷人种,有一次,父亲让他去收租子,他看到这家人生活很困难,不忍心张口就回家了,对父亲谎称收过了。他好读书,看过的书几乎过目不忘,有一年他得了一场大病,吃汤药好了,立志学医,看了许多医书,拜访了许多中医先生,自学成才,先亲人朋友开药方,结果方方灵验,然后在村里开门诊,附近各村的人都来他这里看病,穷人看病付不起药钱就免了。解放战争期间,他把家里的地卖了,先后捐款给人民政府600大洋、800大洋各一次,被湖西区委评为单县“开明人士”,披红戴花接受表扬,还被选为县人大代表。在村里开卫生室,不论谁头疼脑热不舒服,侯心义开个小偏方,不出村就治好了,他的医德和品行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口碑。解放后,终兴公社成立了公办医院,聘请他为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1964年评为祖国医学遗产传授中成绩一等奖。
村庄往事
北常集村由常氏建于北宋末年,解放前,村内的祠堂庙宇较多,最久的常家祠堂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了,常家祠堂往西300米路西是白玉阁庙,村中心街北头是土地庙,路西是朱家祠堂,往南是关老爷庙,泰山奶奶庙在村的最南端。
据村内老人们说,村北土地庙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避难场所,地下有围村地道,一有情敌,村民迅速到村北土地庙躲避灾难,掩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
北常集祠堂庙宇多,过去每到节日村民都要举办各种隆重的祭祀活动。
每年的大年初七送火神,村民手持火把,人群涌动,笙歌载舞,从白玉阁庙起,土地庙、朱家祠堂、关老爷庙,到泰山奶奶庙止,村民自发组建的剧团在泰山奶奶庙前连唱几天大戏,热闹非凡。据说,剧团在明清时期最鼎盛,成为单县城东最优秀的剧团。解放后,集体时期由大队管理,改为山东梆子剧团,50-60年代,大队在村里办过戏剧班,剧团成员自编自演过很多戏剧节目,多次到县里参加演出,在单县很有名。现在还有侯心芝、侯福亮等老艺人,村有集体活动时积极登台演出。
1969年前后,终兴公社在北常集村东建了窑厂,后交给村集体管理,90年代后期村民承包,一直运转良好,直到2013年新农村改造中被拆迁。
1970年前后,县、镇政府征收了北常集200亩地建设了单县国营棉花四厂。八九十年代期间,方圆百里的百姓都到北常集来卖棉花,来来往往人不断,因为人流量大,生活需求多,促进了北常集集市的发展,每到开集这天,卖东西的小商小贩及菜农都早早赶来摆摊,赶集的人们人头攒动,各种买卖都很红火。
随着社会发展,2000年,棉花厂倒闭。北常集市上超市开了好几家,摆摊卖货的相对少了许多,集市显得冷清多了。
北常集村北有一条河叫蔡河,往东流入微山湖。小河不大,旱季可以灌溉,雨季可以排涝,给村里带来很大益处。近几年,县、镇计划开发蔡河,两边共加宽20米,打造成一条生态河,河岸边规划成旅游观光风景区,开发乡村旅游,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未来,北常集这个古老村落会更加美好。
(资料搜集:侯文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