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你知道我考多少分吗?”“老师,改完试卷了吗?”“什么时候出成绩?”一走进教室,就听到一连串类似的“问候”。看来,想要淡化大家的分数意识那么容易。这不,阶段调研才刚刚结束,许多同学就想知道结果了。可是,无论结果怎么样,它都只是我们在查缺补漏时的一种参照。但是,分数是一直家长们最关心的“焦点”。直接导致了部分学生的学习朝向趋于功利性,凡影响学习的活动参与性不高。于是,当大家询问时,我以学校没有公布为由拒绝了。
在双减政策下,过去的测试变成了调研,分数也被相应的等级所代替。下午的时候,道法调研结果已经出来了,整体效果还不错。但是,我没有打算让同学们知道,把调研卷放在了抽屉里,担心某些同学会因骄傲情绪而影响第二天的考试。当其他班已经公布的时候,大家又坐不住了,纷纷来到办公室里来吐槽。显然骗不过去了。这次,干脆就用善意的谎言激励大家,用低于实际成绩的等级来相告,并切合时机的进行激励性教育。效果不错,大家都在聚精会神复习着语文。有默写古诗,有订正生词的,有翻阅错题集的,自觉的在为第二天的调研做准备。
延时快结束时,一名学生需要用到订书机,就到我的抽屉里去拿。他看到了自己的实际等级,也看到了别人的。一回到教室,就告诉了其他几个同学。而我,直到看到他在那里挤眉弄眼的傻乐才反应过来。坏了,露馅了。站路队时,几个同学还跑到办公室里再次确认。之后他们在那里笑,还埋怨我骗人。既然如此,一番苦心算是枉费了,一定会有人会因为骄傲情绪受影响。
果不其然,大家都说语文调研卷不难。其实,每次说题目不难时,都会有很多题目会因为大意而失分。当试卷改完的时候,我仔细翻阅了一遍,大致情况已经了解。题目确实不难,但也确实因大意、马虎丢失了分数。骄傲而引起的大意、马虎,已经成了大家的共性问题。每次考试前都会仔细叮嘱大家注意事项,但每次都成了多余的。即使屡次出现,也不能惩罚,因为稍有不慎就会升级为体罚。这使我想到了魏书生在惩罚学生时让写心理说明书或心理病例,那就写个关于做题的心理说明书吧!
将调研卷发下之后,没有像过去那样去讲评,而是先和大家聊聊天。今天是2021年12月02日,将日期写在黑板上以后让同学们谈发现。大家一眼就看出来数字的神奇,正反读都一样。感慨大家都是火眼金睛的同时,号召大家去寻找做题时的心理,并写在练习本上。
有同学写道“老毛病马虎,说实话就是不仔细。比如阅读题没有仔细审题、没有仔细检查。”还有同学写道“有一句老话说的好: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在知道自己的道法等级后,有些飘飘然觉得自己都会了,做题时大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