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的一档节目,感觉要糊了,如果后面几期没有挽回性的发展,这一季很有可能是最后一季了。
没错,就是下饭综艺节目《中餐厅3》。
《中餐厅》是一个经营体验类真人秀。每一季的选址都在国外,一方面是为了传扬中国美食文化,另一方面也为了满足了观众看“秀”的心理。
1
《中餐厅》吸引人的地方,体现在三个方面:饭香、景美、人有趣。
饭香:
第一季请张亮作为主厨,他的厨师实力,在《爸爸去哪儿》第一季时就已经被我们熟知。请他做主厨,情理之中。只是一人做主厨,任务量太大,最后累出了心肌炎。
第二季吸取了第一季的经验,每个人都准备了几个拿手菜,按照客人的点单轮流做,菜品虽然不多,但卖相极佳,香味都透出了屏幕,让人垂涎欲滴。节目播出期间引得众人争相模仿,各种菜谱也层出不穷。
第三季,直接邀请了国宴的大厨,这名头一出来,厨艺自然没得说。但已经播出三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让人眼前一亮的菜品,更不用说能让观众记得住,甚至愿意学。
景美:
这是唯一在进步的一点。
第一季选在泰国,东南亚风情,最吸引目光的莫过于那一片海。
第二季选在法国科尔马小镇,除了景色,浓浓的自在闲适的生活气息更是扑面而来,让人向往不已。
第三季在意大利西西里岛陶尔米纳,景色更加秀丽,是多部影视的取景地。《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的音乐一响起,分分钟让人沉醉,引起极度舒适。
人有趣:
第一季的人员搭配是:赵薇、黄晓明、周冬雨、张亮和靳梦佳。
赵薇和黄晓明的老友搭档默契十足也话题十足。周冬雨古灵精怪,偶尔的脱线也很萌。张亮出力最多,实力大厨,靳梦佳埋头洗碗,获封“洗碗妹”。
第二季的人员配置更温馨,赵薇和苏有朋的“还珠”重聚,两人共同好友舒淇,人美且甜。小凯实力团宠,白举纲妥妥傻白甜。撞在一起,切实贡献了温馨和欢乐。
第三季则邀请了黄晓明、秦海璐、王俊凯、杨紫和大厨林述巍,还有最新一期来到的实习生仝卓和高天鹤。本季号称是最高员工配置,因为有国宴大厨林述巍。
然而第三季目前播放三期,口碑暴跌,豆瓣评分直接下滑到4.3。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不得不提的,有两大锅。
2
第一个锅是节目组的“零启动资金”。
前两季节目,会给嘉宾少量的启动资金,作为第二天经营的开始。第三季则不然,从一开始节目组就宣布,这次是零启动资金,希望他们从零开始。
嘉宾和观众都一脸懵!
what?不是来弘扬中餐文化的吗?现在手动设置障碍,重点不对啊亲!
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但硬着头皮也得做呀,于是黄晓明作为店长带领大家走在了以现有的物资兑换各种食材和用具的途中。
接下来的时间里,嘉宾几乎一整期都奔波,各种兑换。这种刻意制造“看点”和冲突的行为,观众们非常不买账,评价非常一致:全程看着都很“尴尬”。
嘉宾尴尬,观众更尴尬。
抛却这种刻意制造“冲突”和“看点”的初衷,这种行为也很败坏路人的好感,包括外国友人和节目路人粉。
一大群人来到店里,拿着店主一点都不了解的东西来交换店里的货品?
面对如此要求,镜头下“被兑换”的商人也一头雾水。
这不敢相信的眼神也是很直白了!
微博上也是满网的不认同。
“满大街换东西,毕竟是代表中国,我还是觉得有些不妥。”
“你是去国外弘扬中国美食文化的 花这么多时间和矛盾在想办法买食材上有意思吗?”
“让一大帮人以中国人的名义拿着东西去大街上以物换物?这是在宣传中国吗?”
好好的一档美食经营节目,明明是想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外国的友人知道中餐文化,品尝中国美食的。
但前两期的行为却像在消耗中国人的形象和外国朋友的友善。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这是陶尔米纳第一家中餐厅。
所以节目组故意制造出的“看点”更让人愤概。
前两期有一期半的时间,是嘉宾们在路上奔波换食材,各种解释,各种“死皮赖脸”。
播到三期,仍没有一个菜能让观众记住,更不用说被馋到了。
为了话题而人为设限,抛却了美食的初衷,除了让人大喊尴尬之外,也只会拉低观众对节目的印象。
评分低,是有原因的。
3
第二个锅是黄晓明本人。
不得不说,没有人在黄晓明上面压着,他来做统筹全局的店长,真的是全方位暴露他的缺点!
最新播出的第三期尤为明显。
黄店长行为三大赏。
1、重复申明“听我的”
营业前,觉得菜单拟定的不合心意,套餐计划不是单人套餐,召集大家重新商讨。
林大厨作为主厨表明想法和操作上的困难后,其他嘉宾在一旁点头表示理解,黄店长则坚决表态:听我的,这个事情不需要讨论。大厨最后表示妥协。
黄店长过度揽客,餐厅超载,后厨一片忙碌。
有一桌客人等了很久,除了凉菜其他都没上,忍不住催单。黄店长走到后厨,“先把2号桌的5份汤上了,听我的”。
随后走向大厨,”找个人专门帮你顾汤好不好,你就不用管了,听我的。“
客人走后,到员工用餐时间,喊新到的实习生吃饭:“听我的,这个碗不要刷了。”
“听我的,放下。”
霸道总裁的人设端的妥妥的,大概自认为很帅吧。
但问题是,这里并不是玛丽苏偶像剧啊,不合时宜的霸道表现,油腻极了,引起极度不适。
2、不走心的“我的错”
餐厅里一共12张桌子,24把椅子。
黄店长没有考虑到餐厅容客量,一直在揽客,导致超员10人左右。
再加上最新定下的套餐销售模式,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犯错再所难免,及时改正就好了。
黄店长在复盘的时候,也确实先道歉了,表明自己的失误,也点出“套餐”问题,让大家畅所欲言,表达想法。
小猴紫、小凯和林大厨分别发言,一共总结出五个问题:
随意更换菜品,增加收银难度;
工作职责混乱导致效率差;
食材准备不足;
对大部分客人而言,单人套餐菜品过多;
套餐设置不合理,主厨工作量过大。
很客观,也很到位。
但大概是错误太多,而且都是店长推脱不掉责任,听到后面的时候,特别是林大厨表达对套餐不认同的时候,黄晓明的表情已经明显不耐烦了。
直接回怼,认为问题主要出在林大厨,做菜太慢,而且不应该只有大厨一个人做,应该分给其他人一些固定工作,提高效率。
话没错,但工作内容安排是事先安排好的,临时调动显然不会顺畅。
而且出现问题之后,要做的事情应该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的指责。
林大厨认同这样的分配方式,但也表明:“这不是他们(两位实习生)才来嘛。”
黄店长绷不住了:“所以我的错,好不好?”
这么不走心的认错,惊起一片白眼。
情绪管理相当失败,其他人没有指责的意思,他自己已经给背上了,还表现的大义凛然,一肚子委屈但我不说的样子。
有个网友的评价很到位:
他大概是觉得自己已经提前道过歉了,所以不应该再出现对他的指责了。
3、霸道总裁式的“买买买”
复盘继续,毕竟一个个问题都需要解决。
谈及备菜,黄店长说,应该按照A、B、C三个套餐各备24套的菜量,甚至30套。
这么情绪化且不切合实际的安排遭到众人反对,小凯很快指出相应问题。
于是,“名场面”来了。
小凯“储存器皿不够。”
黄店长:“买!”
小凯:“冰箱也是不够的。”
黄店长:“买!”
众嘉宾:一脸无语。
弹幕:不好意思,已经骂疯了。
他大概也不记得店里是零启动资金,刚赚了两餐的收入,且还有后续食材选购的问题。
为了佐证自己没错,黄店长还举了一个例子:“来了24位客人,有一个人特别喜欢,说‘我要吃三份’,你怎么办?”
网友补上黄店长内心OS:
反正我没错,你们怎么不附和我?
反正我没错,你们怎么还在集体指责我?
虽然你们没有说出来,但是我知道你们都在指责我!
黄店长坚守了面子最大的基本原则,没有真的在听其他人在讲什么,更没有真的在解决问题。
最后再补充一个小细节。
有一桌客人临走时赞扬:味道真的很棒。
黄店长的回应是:“I'm so sorry!”
客人继续夸,晓明继续道歉。
手动黑人问号脸。
觉得自己很谦逊?但抱歉,中国人的谦逊有礼不是这么表现的!
您能不能说一句:“谢谢您的赞赏和肯定,今天某方面没有做好,我们会继续改进,欢迎您下次再来!”
4
一期节目1小时40分钟,一共有50多万弹幕,一半以上是在吐槽黄晓明的,且直到现在还在增加。
微博实时出现两大热搜。
#心疼林大厨#
#赵薇当店长的中餐厅#
下面一水儿的在吐槽黄店长。
也因此,《中餐厅3》豆瓣评分暴跌。
黄晓明实力坑了自己一把。
以上都是节目中呈现出来的,也许有剪辑误导的可能性,也许有过度放大错误引导的原因。
但冲突是真实存在的,问题是真实存在的,店长的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
之所以最后引来这么多的责骂,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个:
1、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黄晓明不是第一次参加《中餐厅》了,第一季全程在,第二季也短暂参与过。
按理说,有亲身经历、有成功的章程可参考、有店长的名头抗在身上,人员职责的安排不应该这么混乱。
作为店长和“过来人”,大方向的错误是不应该的。
2、有包揽责任的“气魄”,没有承担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时,一直在说“听我的”。
复盘问题时,则言“我认为不是这样的”。
3、中年“油腻男”的通病
极好面子,轻易否定别人,从不思考自己的错误以及绝对的领导者思维。
5
节目做到第三季,维持住看点和制造出更多看点是节目制作方需要思考和追求的。
但是,很显然,节目做的并不成功。
现在热度与骂度齐飞,这样算成功吗?
如果节目组真的认为热度高就可以,黑红也是红。那我只能说,杀鸡取卵,只能是最后的狂欢。
明明《中餐厅2》奠定了一个好的基础,但是真遗憾,《中餐厅3》没有守得住。
最后套用《快乐大本营》里何炅老师问小凯的一句话:“《中餐厅2》和《中餐厅3》你都在,感觉有哪里不一样?”
小凯:“人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