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柯临

以前同事想盘下一家私人电影院,于是跑来让我们给点儿意见。
这两年,我所在的城市突然多了不少这样的私人影吧。我虽无清纯文艺心,倒也喜欢清静的看电影,每周刷电影2-3部,在还没买家庭播放器之前也去过几家。
生意方面,自己N年前一时好奇,兼职开了家淘宝店,斗志昂扬地在3个月内回了本之后,鸡血渐消,反而因为销量增加,弄的挺分身乏术,于是默默收手了。
开个小店这事,是很多工薪族心中的小火苗。周围也不时听说有人工作之余开了奶茶店小吃店什么的,只是赚钱的似乎偏少,最快的不到一个月就夭折了。而任何赚钱的法子,琢磨起来都有一定逻辑可寻,仅凭一颗想赚钱的红心恐怕还是撑不起现实。
借这机会,简单把准备开小店时(尤其是新物种小店),需要考虑些什么捋一捋。以备自己未来想当小老板娘时用的着。
先说明一下,以下只是基于初步的预估(毕竟同事目前还是在考虑阶段,还没入手),我也确实没有开实体店的经验,主要是从几个方向和维度考量。有好的建议或实际经验的小伙伴们轻些丢转,可以移步留言区分享给大家哈。
01 最该关注的问题
“你说,我花30万盘下这家店合算吗?”
这是同事问我的第一个问题。
当我们想开一家店的时候,最先飞进脑海的问题估计就是这个。实际上,开一家小店最值得聚焦的问题,不在于花多少钱,而是:赚钱的可能性有多少。
私人电影院虽然进入市场有几年了,但不比小吃店这类拥有几百年历史的传统小生意,算是近2,3年的新兴物种,行业环境上总有些让人摸着石头过河的感觉。
市场环境是个大前提。若一门生意已是夕阳西下,获利的空间就会像快干枯的池子里的水,就算只需投入1万元也是不值得的。
真实的经营数据我们很难得到,但还是能旁敲侧击地收罗到可参考的信息。
首先,到大型团购网站上看看你所在的城市,现在已有多少家同类小店,他们的销量如何。随手翻翻用户的点评也能发现不少信息,包括:用户对它是一时图个新鲜?还是已开始习惯?消费过程中用户最在意的是什么?
只要留心,当前概况还是能摸出个一二。开店就像做产品,市场调研是个敲门砖呐(好吧,产品汪的职业病)。
其次,了解同伴们的生存周期。如果你发现基本都是新开的,超过1年以上的极少,我建议还是先观望一段时间。只有活的久才能活的好啊,你总不希望小店轰轰烈烈一开张,3个月就偃旗息鼓吧?
也顺便回头了解我之前去过的几家私人影院,除了一家关门,其他的倒还健在。最长的已经开了2年多,但价格比原先略有下降(估计和后来私人电影院陆续开张有关)。
此外,如果想进一步收集信息,不妨从网上搜索其他地区的生意情况。比如我逛了一圈,就发现了不同地区私人影院的消费数据报表,还挺有意思的。
02 赚多少才不亏
无外乎是从投入和收益两点考量。
按照前期一次性投入和后续持续投入划分。简单用表格展示如下:

然后是未来每月的支出:

从每月投入金额来看,似乎每天只要赚450元左右就能保本了。但别忘记了,前期还有几十万的投入呢,我们开个小店的目标总不能只为了保本对吧。
那什么时候赚的钱才能Cover前期的一次性投入,开始盈利呢?
现在就得看最关键的收入情况了。
我所在的城市,在私人电影院消费的平均价格是30-45元/小时。外加爆米花啊饮料啊等小额的餐饮消费。
简单地预计一下。
周一-周五:每间日消费4小时,按40元/小时计算,每间日收入160元。6个包厢总计可收入160元*6=960元/日。工作日的包厢消费率暂定70%,最终收入672元。
周六-周日:每间日消费8小时,包厢率可达100%,6个包厢在周末单日收入可达40元*8*6=1920元。
这样包厢费用的收入,每月大约为7200元*4=2.88万元左右。另外加上花茶小食等消费,先按照包厢费用的20%计算,总计可达3.46万元。
减去刚才计算的每月持续支出1.35万元,盈利部分约2.1万元,账面上貌似还行。不过按照这样的营业情况,得2年以后才开始赚属于自己的钱。

那有没有可能经营优于预期,在更短时间内回本呢?
根据我之前去过几家私人电影院的情况,以及曾经和一位处于市中心位置的小店老板聊天的内容上看,以上估计算是比较好的情形了。
私人影院的主要收入是靠晚上及周末的客流消费,小包厢在工作日的白天空闲一天是挺常见的事。
此外,饮料小食更多是以打包成“包厢套餐 ”的方式提供。这一两年,私人影吧开设的数量开始增多,竞争加剧,好的环境、观音设施等都是很烧钱的点。
03 可能的风险
新型的小生意会有新的赚钱契机,同时也会带来新型的风险。小店未来或许会碰到几个问题。
1、版权问题
讲真,在我看来,这是最让人拿不准的一点了。
私人电影的版权一直是个灰色地带,我之前关顾过的几家店,大都是自己从网络上的电影社区下载的。有版权的也是打了擦边球:像爱奇艺、百事通等网络视频版权,理论上是提供给个人的,一旦拿出来面向客户盈利,总感觉在走钢索。
即便有版权的影吧,片源明显偏少偏旧,且画质有时也不太理想,反而多了几分劣势。
现在大部分影吧,在营业注册时应该都是以饮料店、餐饮店等休闲娱乐的名义去注册,这类小店有没有资格播放电影?这里得先打个问号。
政策性因素,经常都是一竿子打翻一条船。
2、客源
当一种新兴的小店刚冒芽时,吸引的顾客中不少源于好奇心。当大众的好奇心被这一波消费过后呢?是否可以像去普通电影院成为固定的休闲习惯,这点未曾可知。
曾经有一段时间,冒菜店如孙悟空拔了一根毛召唤出的成千上万的小猴子一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家万家冒菜开。火到什么程度捏?数量甚至超过了我们福建小吃界的皇牌战斗机——沙县小吃。
结果不到1年,倒闭了超过一半,余下的冒菜店生意也大不如前。这其中,难免有人们的味蕾开始腻味了的原因。
其次是客户的分流。
我家附近3公里范围内,在去年一年冒出的私人电影馆有5,6家。从几十平方米的SOHO高层,到占地一整层超过300平方米+户外咖啡馆的中大型都有。装修方面也更趋向高档和个性化。
当一种类型的店铺增加时,客流自然会渐渐分流,各方面的竞争也更频繁地出现在台面上。
两年前我去的第一家私人影院虽然还在经营,但价格已明显降低,同时也增加了咖啡、简餐等配套产品,每逢节假日更是找机会做各种优惠活动,从侧面不难看出,日子过的或许不如从前。
道理很简单,大家的选择多了嘛。
3、隐性投入
刚才在开店预算中提到,同事打算先招一个人全职帮忙看店,自己工作之余也会帮忙。其实,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也属于隐性成本,后续基本会占用大量业余时间。
同时,在经营小店过程中,意外支出通常不可避免。举个例子,曾听一个老板抱怨,有次客人来之前喝了不少酒,观影时吐了,弄的毛毯、沙发、靠枕上到处都是,还把播放器弄坏了。他不仅清洁了半天,靠枕和毯子直接丢掉换新的,播放器也寄回厂家修了几天才折腾好。
放下投入不说,小店要想持久,在初期赚多赚少倒是其次,能有稳定的现金流更为重要。最典型的方法当属办预付会员卡,即可激活新用户,又能加快资金回笼的速度,一石二鸟。
当然,很多小店们也发现了这点,所以我家附近的一家私人影院,从充值500元送100元,现在已经阔绰到充值500元送300元,外加免费观影3次,外加餐饮打折,外加……
不过,桥归桥路归路,若前期吸引来的消费者对店铺各方面的品质满意,环境待着舒服,观影效果好,配套餐饮也物美价廉,还是能为日后的客流稳定性加码的。
04 为什么我们都想开家小店
坐在明澈的落地玻璃窗旁,沉浸在咖啡的香醇中,阳光洒向你的肩头……
开家咖啡店、鲜花店或是各种小店,是很多人勾勒出的散发着光芒的美好场景。或是对一成不变生活以外的愿景,或是情绪的避难所,这恐怕是最原始的出发点。
另外,实业产业一直以来是人们很愿意尝试的领域。尤其对工薪族而言,不失为赚取工资以外收入的开源方法之一。
新的物种总能激起好奇心,但也由此,会给现实加了一层柔光滤镜。
我们往往会认为:换个方向,或许比已知的渠道拥有更广阔的空间。
事实却未必如此。
毕竟,这已经不是放个大头贴机器就能月入2万的时代了。
或许有人说,我就是喜欢看电影,就是有开家小店的情怀啊。嗯,有情怀是值得鼓鼓掌,然而你也知道,情怀在生态链中的权重微乎其微,能让情怀落地的实力才站得住脚。
称之为情怀也好,创业也罢,或就是单纯地开个小店,多带些思考和分析去加持你的梦想,结局或许会友善得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