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众文艺浪潮有哪些特征?》

文/端木家达

      人民性凸显 :人民大众既是创作者,也是创作对象、创作内容,同时还是作品的消费者、欣赏者、评价者和传播者。创作标准和评价体系由人民确定,实现了从创作到接受的“有机”模式。

        技术赋能明显: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新大众文艺提供了强大动力,AIGC等技术打破了专业壁垒,提升了创作效能,重塑了文艺形态,使文艺创作和传播更加便捷高效。

        创作主体多元化 :素人写作兴起,普通人通过自述的方式记录生活感受,从专业写作者到普通大众,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文艺创作中,创作主体不再局限于少数精英。

        文艺形式丰富 :微视听成为新大众文艺的关键组成,短视频、微短剧等形式广受欢迎,此外还有“村字头”群众文艺等,从单向度的观看与接受,向广泛参与、跨地域、连通网上网下的交互转变。

        传播范围广泛 :借助互联网平台,新大众文艺作品能够迅速传播,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能够形成广泛的共鸣和共情。

        内容贴近生活:新大众文艺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人民,反映了人们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如纪实文学《我在上海开出租》等作品,通过身边事和个人视角展现世间万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