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备忘录》课堂实录

今天讲汪曾祺的《昆虫备忘录》。一位实习的小姑娘在班听课已有时日,总不能让人家跟着我浪费时间,总要教人家点什么吧。

一、直接导入,揭示课题

问:孩子们,今天我们该学习哪一课了?(看似不经意的一问,绝对能激发学生被需要的小情怀。)

生:第四课!(异口同声。早读已经让他们读了,那么聪明的小脑瓜,能猜不出来吗?)

问:第四课的课题是什么?(又是漫不经心地一问,又是异口同声地回答)

生:昆虫备忘录

随机板书,边板书边说:看老师写课题。

写完,故意装作不明白,转身就问:什么是备忘录?(学生已经被我带入课堂,立即有学生举手。)

生1:记下来,怕忘了。(理解完全正确。我课前已经准备课件,上面备忘录是记录有关活动或事务,起揭示或提醒作用,以免忘却的一种记事性文书。我觉得学生这样说也不对,就不再展示我的。)

生2:因为怕忘记,所以就记下来。(也对)

问:本课《昆虫备忘录》是记录什么的?

生:记录昆虫的特点。(也太简单了。)

二、默读自学提示,回答问题:

问:读完“自学提示”,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生1:蜻蜓、瓢虫、蚂蚱都是昆虫。

板书“蚂蚱”。讲了“蚂”这个多音字,读了读“蚂蚱”,“炸”读轻声。

生2:这些昆虫身上有很多秘密。

生3:默读课文,让说说最感兴趣的内容。(学生的思维都是直的。对于人称的转化还不熟练。)

问:让我说吗?(我故意逗他,强调“我”。)

生3:要我们说。(不好意思地笑了)

三、走进课文,去发现

师引导:那就赶快去课文中找一找吧,相信你一定会有很多发现!

学生自学十分钟。师巡视指导: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拿起笔圈画批注。

问:你在课文中发现了什么秘密?

生1:我发现这篇课文里面用昆虫的名字作为题目。

(乖乖,你真能发现。小标题本来预设讲完课文内容再说,没想到第一个学生就提出来。既然提出来咱就顺坡下驴,接着就讲了小标题以及作用,大标题里面可以有小标题,这种的形式文章结构清晰,一目了然。你在作文时也可以尝试用一用。)

有学生体会到小标题的作用,学生说,我板书:小标题,结构清晰。

问:除了发现本课作者用了小标题,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2:我发现文章里有一些拟声词。

(表扬,这个发现也很有价值)

书上的拟声词不少,学生逐一找出来。指导学生朗读,体会感情。学生竟然说出很有画面感。挺好。

板书:拟声词  语言生动形象。

问:同学们简直就是火眼金睛呀!你还发现了什么昆虫的哪些秘密?

学生又说了很多昆虫的特点:

复眼、瓢虫身上的点……

每找到一处,就让他们读一读,用声音表达情感。指导朗读。

其中一个学生说,他发现很好玩的句子:

我曾经想过:如果人长了一对复眼……

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

据说给它套上一辆泥制的小车,它拉着就走。……

问:当你读这些句子时,有什么感觉?

生:很好玩。很好笑。

问:那作者汪曾祺写这些句子时呢?

生:1他也是笑着的。

        2他很开心。

        3他喜欢这些昆虫。……

师引导:你们真是会读书的孩子。透过文字竟然能读出作者的心情

问:你还能从文章哪些地方读出作者的心情?

学生满篇找。找出来一处就让他读,并说一说体会到了什么。

四、课堂小结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不仅发现这几个昆虫的秘密,还知道什么是小标题,又读出了作者的心情。既看出结构的清晰,又读出语言的生动,老师希望你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


课后,实习的小姑娘问我:课后的二类生字不讲了吗?

我:“蚂”这个多音字讲过,其他的生字不用单独讲,课文已经读熟练,文中生字一定都认识了。有的生字可以放到处理《课时练》的时候再讲。


2月25日,周末。看了朱煜老师《月是故乡明》的教学思路,反思自己这节课的不足。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自读课文是以学生自学为宜,文章内容一般比较简单,放在本单元最后。教师要以回顾本单元知识点,检测学生对本单元语文要素的目标达成情况为主。我讲授的《昆虫备忘录》这节课,虽然自己感觉课堂效果还好,终还是忘了作业练习的布置。本课应布置仿写:模仿本课作者的写作手法,写一篇《昆虫备忘录》,可借用小标题,写昆虫特点,写出自己的感受。

周末已经布置这个作业,周一检查看效果。

教学就是教与学的过程,这里不仅有学生的学,也有老师在教中的反思、成长。此谓教学相长是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