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师讲《黄帝内经》第三集

      圣人不受世俗的一些礼法观念的影响,不会过于操劳,也不会过于思虑,过于担忧事情,过于恐惧,永远保持心情的愉快。开心,知足,可以长命百岁。再接下来是贤人。我们可能做不了真人,圣人,贤人,但是从上古天真论这一篇找出一个健康长寿的方法很重要。综合这一章节,我们可以看到,一定要保持开心。人都有大限的一天,能够做到开开心心地过,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四气,就是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对应生长收藏,跟我们的农民种稻一样。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我们要了解它的性。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发陈,陈年的东西重新开始成长。我们的身体如何调整来适应季节的转换,合于节气,不会生病,这是预防医学的开始。春三月,基本原则是【夜卧早起】,就是晚点睡,早点起来。【广步于庭】,慢慢走路,不要跑。【披发缓形】,头发散开,穿着宽松的衣服,让心情平静。【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就是施予,赞赏,不要发怒,不要处罚,不要斩杀,以应春之气。如果逆之,则伤肝脏,到夏天就会发生因寒而起的症状。

      【夏三月,此谓蕃秀】,蕃秀,就是成长。【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天地相交,气交流很厉害,很热。这时候也是【夜卧早起】,晚睡早起。【无厌于日】,不要怕太阳,即使热,流汗,也要当成享受。夏天一定会有汗,要让汗透发,再进冷气间。如果汗没有透发,一直在冷气间,就会得病。夏天要出点汗,所谓浊气才能够得泄。这是夏气之应。如果没有做到,讨厌太阳,也不发汗,就会伤害到心脏。心脏受伤以后,当时不会发,到秋天的时候,就会产生痎疟的现象。比如说一些往来寒热,咳嗽。到冬天的时候,因为冬天是肾脏,肾脏是水,和心脏是相克的,病就会加重。

      【秋三月,此谓容平】,是收的时节。这时候天气非常的急,是因为秋天属于金,金气主肃杀,非常干燥,非常骏急。这时候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睡早起,与鸡同步。【使志安宁】,不管哪个节气,一年四季人的情绪上面都要非常的安宁。这样可以把秋天肃杀的金气降下来,不会受到伤害,【收敛神气,使秋气平】。这是秋气之应,主收藏。如果你返逆,不知道收藏,很晚睡,常常动怒,过喜过忧过恐,不懂得收敛,就会伤害到肺。当时不会有反应,到冬天就会产生下利的现象。

      【冬三月,此谓闭藏】。如何去闭藏呢?晚上早点睡,早上等太阳出来了再起,把自己藏起来。情志方面,尽量收敛,不要有失意,无欲无求。随时保持身体的温度,不适宜出大汗。正常人不要去冬泳,寒极生热,跳到冰水里面出来以后会生大热,会冒大汗。但是有心脏病的人,反而适合洗冷水。中医认为,心呢,喜冷,喜寒。因为水生木,水克火,一强寒水的时候,克伐心脏,母能令子虚,肝脏就会丢出许多木头进入火,心脏会加强起来。所以我们治疗心脏病,包括心肌肥大,就早上洗冷水澡,中午就胃口大开要吃东西了。如果说感觉冬天洗冷水澡太痛苦,用冷水冲脚就可以了。因为脚是离心脏最远的地方,冷水冲刚开始会很冰,但是寒极生热,会越冲越热,脚开始热起来,心脏的阳就会回头。所以中医的养生之道,是可以保养身体的,同时也可以用来治病。如果你一年四季脚都是冰冷的,又不想吃中药,就可以用冷水冲脚,一两分钟就热起来了。正常人冬天尽量不出汗,所以冬天运动、跑步流汗不是很好。如果返逆,不该流汗而流汗,会伤到肾脏,【春为痿厥】,会有肌肉萎缩,精神不振的现象。

      这一部分讲,我们人要顺着二十四个节气走,不能逆着走。【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蒙)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比如白天应该要出太阳的,但是阴天,看起来好像晚上,这叫日月不明。这时候最容易生病,不要受到风寒。所谓空窍,我们身上有很多俞穴在后背上,如果哪一个脏腑不是很强,在天气不明朗的时候,阴雨天的时候,天地间不正的气就很容易伤害到你空虚的地方。比如你一直在担忧,会伤到肺,伤到肺以后,在天气不好的时候,你没有把肺窍管好,像肺俞,云门穴,肩背没有戴围巾什么的。同样的情形,一个人他心情很好,没有忧虑的事情,你有忧虑的事情,就会产生空窍,就会得病。

      【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稾不荣。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这些都是讲天地不明的时候,比如产生暴风,刮风下雨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所以说,如果你随时保持情志,心情非常好,不会有过喜过怒过忧过悲过恐的情形,那气候变化再无常,也不会受到影响。所以情志很重要。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这一段讲的是春夏秋冬,春天是肝脏,夏天是心脏,秋天是肺脏,冬天是肾脏。如果按照节气的养生之道来保养自己,你的心、肝、肺、肾都不会有问题,逆之,则会产生问题。季节在交换的时候,中间有两周的时间属于长夏,使节气能够缓慢交接,让身体慢慢适应。长夏在我们身体里面对应脾脏。西方医学认为脾脏没什么功能,有意外就切掉了,脾脏没了发现没力气了,就吃类固醇控制。中医对脾脏的解释就非常的多。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所谓阴阳,正常的阴和阳之间的关系是,如果阳没有阴来制它,把它拉住,阳会往外走,阳性是很浮动的,就变成孤阳。我们的身体里,正因为有阴,所以阳可以在外面固表,是阴提供了阳的能源,是相辅相成的。如果阴虚了,阳没有牵制,就开始外浮,会造成阳太过剩。另一种情形是表面的阳虚掉了,比如说一个人一直流汗不止,流出来的汗就是阴在消散。阳本来是固表的,现在不能固表,里面的阴就会往外散。所以阳虚也不好,阴虚也不好。春夏这两个季节,我们要养阳,方式就是让汗能够透发。秋冬的时候养阴,就不适合出汗。这是最简单的一种解释。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我们要随时顺从阴阳四时的关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