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框架
二、为什么叫做事的常识
这本书叫《做事的常识》,为什么是常识呢?它揭露了哪些做事蕴含的规律?
1.在下定决心之前,如果没有完成的把握,我劝大家还是不要轻易的开始,因为凡事开始进行之后,如果半途而废,就要付出更高的代价。
我去年六月份考证,后来没坚持下来。心理灰常的不舒服。决定记账也是,也没能坚持下来。
想清楚了再开始,不要对可做可不做的事儿浪费时间,对必做的事情循序渐进的添加。一个月只养成一个习惯。
2.能够坚持到底的团队和个人,不仅能得到最后的胜利,也会因为取得合作伙伴的信任而得到更多的帮助,相反做事总是半途而废,不管做什么事都很容易失败。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但是大部分人很难做到,因为做事能够“坚持到底”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只要对自己说,“加油,要坚持下去”就能做到的。想拥有这种能力必须经过开始、坚持、重复三个阶段的训练才能成功。
这些通俗易懂的道理,你有体会吗?那作者又是怎么一一做到的呢?
三、养成开始的好习惯
开始之前你需要厘清,你面对的事情,你需要搜集的资料和所有你有关的资料,就是文中所提出画工作概念图,这是个有趣的概念,分为扩散、内化和集中。
继而你要很轻易的开始一个动作,你需要细分,把你的任务不断细分。这个是我最近一直在做的事儿,亲测有效,在白纸上你写下你要完成的任务,不断倒推细分到你可以轻而易举的一步。
作者还提到一个有趣的观点,同时安排两件事。
还可以在开始前想象美好的结果。
在行进时用甘特图控制进度。
四、养成坚持到底的好习惯
作者在这一部分提出一个有趣观点,就是黄金时间(早8点-12点)要做不急但是重要的事,因为又急又重要的事你肯定会抽时间去做的,而且不要做杂事。
在进度进行中,要坚持到底也是有秘诀的。
1.日拱一卒,不要停。
2.有进步就好,切勿急躁。
3.进度落后先跳过
4.进度一定要适度留白
5.所有工作都必须要有截止日期
在本书中提到心理的两种疗法:第一种学派是针对心理层面的治疗,患者必须先彻底了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才能持续改变现状,称之为认知疗法;另一个学派是从患者的身体动作进行治疗,患者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渐渐改变自己的思想,让自己的情绪保持稳定,也就是行为疗法。
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过,人不是因为悲伤才哭泣,而是因为哭泣而悲伤。这个论点,告诉我们情绪不能引导身体反应,而是先有身体反应才带动情绪产生,所以想要避免,总是陷入负面情绪之中,你可以先试着改变动作,例如悲伤时就练习微笑,沮丧时昂首挺胸,当你试着改变自己的动作时,你就会发现,本来低落的情绪也会跟着改变。
书中还区分了两种疗法,其实并没绝对。只是第一张你需要强有力的意志才能控制情绪。而第二种好比初级方案。
行为疗法这点我深有体会,细数我不能坚持的几点原因:
1.给自己定的要求太高,难以执行。
2.有时候情绪不可控,情绪一上来,我这曝脾气,就啥都不想做了。很容易出现情绪主导身体的时候。有一次情绪崩溃了很久,临睡前我试着冥想,其中一个动作就是微笑。当时真的能从这个“皮笑肉不笑”的动作中感受到轻松和宁静。原来动作真的是可以影响情绪的。当你控制不了和改变不了情绪的时候,你去做就好了。
五、养成不怕重复的好习惯
不因相同理由失败第二次,就算进步。
要接受不完美,失败是成功的休息站。只要跑到终点,再狼狈都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