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布尔的幸福」读后感
这本书对于不了解土耳其和伊斯兰文化的人来说,是一本信息量非常大的书。每读一章,就会了解到新的东西,引发新的思考。三个主人公,每个人都有自己面临的困境。在故事的最后,三个主人公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都带领他们进入新的人生道路。
西玛尔最初是一个保守的穆斯林,故事最开始的天真新娘和故事最后的天真新娘形成了呼应,最开始西玛尔相信性欲是罪恶的,女人地位低于男性,女性就像父亲说的那样是罪恶的源泉。但是故事的最后,病中的西玛尔体会了梦中与女性结合带来的温暖和美妙的感受,在玛丽要离开的最后一刻,一直轻蔑玛丽的他竟然有了想下跪挽留的的想法,结局他的震惊可能就来自于自己的这种变化。但是伊凡其实有更多可以展开的内心故事,作为他信仰来源的父亲形象的崩塌,战争带来的他无法以平和的心态看待日常生活中的人,感觉故事最后并没有更多的挖掘这两方面的内容。
伊凡作为一个厌倦自己一成不变的,安全的生活的人,在走向一个未知的旅途,探索自己人生的方向,最终他却发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一个比以前的生活更加普通,更加安全的生活,从逃离原生家庭到回归原生家庭,从瞧不起父亲的生活到选择去过父亲的生活。这个变化最大的转折点就是在餐厅里的事件,伊凡是不是看清楚了自己,认识到自己是同性恋?作家并未点明这一点。为什么他最后会想重回母亲的家?是因为他在真正了解自己之后,变得脆弱和不安了吗?这一点其实没有特别的理解,作家对伊凡的结局安排也感觉稍显仓促。
玛丽的结局我感觉是有趣的。在我看来,她的故事从一个方面展现了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冲突和挣扎。对待头巾和伊斯兰服饰,她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从离开家乡进入现代城市时,她认为自己的头巾和服饰丑陋,感觉羞愧于自己的打扮,到她真正丢弃自己的头巾,穿上现代服饰,再到情绪崩溃时重新从头巾和传统服饰中找到安慰,这些都展现了她在传统的伊斯兰的自己和受到现代世俗文化改变的自己之间的徘徊。故事的最后玛丽似乎找到了她的位置,从这种徘徊和挣扎中有了出来,她可以选择穿连衣裙,在亲近的那个男孩的家庭中,她也可以舒服的安心的换上传统的服装,使用自己地方的口音。她的结局似乎暗示了作家对这种传统与现代之间冲突的看法,没有必要因为一个而舍弃另一个,内心冲突更多的起源于自身的不安全感。
西玛尔最后的震惊,玛丽最后的笃定,伊凡找到的旅途的终点,这些都指明了未来他们的生活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但是将如何变化,作家没有说,也并没有给任何暗示。西玛尔最终可能会摆脱他的狭隘的信仰桎梏,让他重新思考和认识自己。伊凡可能回到家乡后,安定下来过平和的日子,也有可能在能够平静的接受自己的本性之后,继续探索自己生命的意义。玛丽也许能与男孩展开甜蜜的爱情,从男孩的母亲身上找到未曾体会但一直渴望的母爱,过上幸福的生活,但是聪慧的她也有可能会有新的人生际遇。这一切都是未知的。虽然读完结局,总有一种遗憾感,感觉还希望看到更多作家对人物内心的剖析,但是这样的结局安排可能才是真正生活的模样。人总是会变化,人生的问题不可能因为某段时期的遭遇就得到完全和满意的解决,人性的困惑也不可能一下子用一本书就能得到回答。
伊斯坦布尔的幸福,伊斯坦布尔代表着什么?对西玛尔来说,伊斯坦布尔代表着自己生活里的一个障碍,阻碍自己恢复平静生活的障碍;对玛丽来说,伊斯坦布尔代表着新的人生和新的希望,代表着对悲惨经历的逃离;对伊凡来说,伊斯坦布尔代表着自己过去无趣乏味、充满怀疑的生活。幸福又是什么?幸福也许就是对生活仍然抱着希望,就像书中的主人公一样,不管是否像西玛尔经历过如战争般残酷和恐怖的折磨,还是经历过玛丽一样悲惨而饱受摧残的少年时期,抑或是如伊凡一样,人到中年对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不管是怎样的心灵磨难,最终总会找到生活新的希望,像玛丽最后的话,发自内心说出“真主爱我”。
时光小说网 you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