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应该是一个民族的生命源泉,越原始文字,它越近乎原始的保留了民族的生机和活力。
来到这座小城已半年有余,空有一腔热血,企图揭开她的面纱,却始终不得其门而入。跃跃欲试的挣扎和浅尝辄止的不甘总在夜深人静时撩拨心弦。昨日与老师一道路过江边才发现,往日里匆匆路过的街角竟藏着一间图书馆,忙趁着今日得空,去走了一遭。
图书馆的陈列和这座小城一样,到处是岁月的足迹。与我曾涉足的诸多城市的图书馆不同,它不宽阔明亮,没有高端科技的机器人也没有名列前茅的馆藏量,甚至连电子阅览室都还在是笨笨重重的台式机,但这并不妨碍它的静谧和它该有的书卷气。
窗外伸手就能握住街边的老树枝,苍绿色的叶子,和这座图书馆一样,是时间沉淀过后的颜色。阳光从树影里窗过,刚好落在我的桌上,有些灼热但不烫手,就像这座小城之于我的意义一样。陈列的读物的书架和老电影里的一模一样,有条不紊的格子间,好像是好几十年以前最时尚的玻璃柜门。各类读物被整整齐齐的摆放在玻璃柜里……
询问图书管理员是否可以借阅柜子里的图书,得到许可后,我小心翼翼的打开玻璃门,取出了一本文联的期刊。仅仅读了前言,我便感受到了文字贯穿恒古的力量。
前几日,向一位写作老师请教问题,他曾说:“文字,是给有情怀的人看的。”想来这应该也是文字存在的意义了。半年以前我从未踏足这片土地,我对这里的过去一无所知,却对这里的过去充满了好奇。今日坐在在这里,读了几篇故事,仿佛一瞬间把我拉回了很多年以前,枝繁叶茂的今天之前,这里也曾寸草不生。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步伐。美丽公路、异地搬迁,新农村建设,疫情联防联控……这座小城有这自己的速度,走得慢,但步伐坚定。书里从臭气熏天的臭水沟写到秀美的怒江大峡谷,从山色朦胧清晨写到星海浩浩的深夜,从生机蓬勃的春写到万籁俱寂的冬……文字就静静的躺在那里,诉说着过去几十年间发生着的故事。
这样的书,图书馆里有很多,地理志,人物志,文学研究,社会学研究…不能说数不胜数,但也足够我蹉跎几个月的时光了。我寻觅多时的小城过往都藏在这些文字之间,今日拜读一二,确实让我觉得这座小城因为有了这些文字而充满了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