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樊登听书上听到一本有意思的书《给孩子的五顶学习帽》。笔者是付立平老师,谈到写这本书初衷,付老师说他们在做学习教育研究的时候发现,孩子的自主性和学习力是一个系统问题,而不是家长口中自家孩子的单个学习问题。于是,他们从五个维度,即“五顶学习帽”来阐述,如何提高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这“五顶帽子”分别是:
第一顶是红色的帽子,代表情绪自控力。如果孩子每天用很大的精力发脾气、郁闷,或者与爸妈对抗,那他是学不进去的。
第二顶是黄色的帽子,代表习惯自控力。这是一个自主去做事情的习惯。即孩子自己要知道,到点了,不能看电视或打游戏 ,要去学习了。
第三顶是蓝色的帽子,代表学习竞争力。这对于家长来说应该很重要,它告诉我们怎么学才能记得住。
第四顶是白色的帽子,代表学习内驱力。它让孩子发自内心地去学习,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去主动学习。
最后一顶是黑色帽子,代表学习抗逆力。指孩子有时候会遇到低谷期,该怎么去应对。
关于这五顶帽子,付老师从家长们最关心的“学习内驱力”入手,提到“内驱力就是孩子未来人生的发动机”。如果是自己想做的事,会千方百计去做,所以如果没有解决内驱力的问题,就不可能提升孩子的自主学习力。那么该怎么解决呢?付老师在书里给了大家一些工具。
首先,要从孩子的意愿入手,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即想办法让孩子觉得“我能行”,他才愿意去做。这里有一个有很趣的工具叫“鼓励”。这可不是简单地夸句“你真棒”“你做得好”,而是要让孩子知道好在哪里、棒在哪里。可以用下面的三个句式:
描述式:“我看到……”,强调这个过程,让孩子感觉得到他的努力可以被看到。如”我看到你昨天放学回家之后先写了作业。“”我看到你在努力地寻找这道题的答案“
感谢式:“谢谢你……”,强调这个结果,让孩子感觉以他做的事能体现出自己是有内在能力的,自己是能为他人服务的。如“谢谢你今天帮我做了家务,让我有时间去写报告”,“谢谢你今天帮我带了妹妹,让我感觉没那么累”。
赋能式:“我相信……”,强调对孩子的信心,孩子就会自己开动脑筋,觉得自己是可以的,爸爸妈妈是信任自己。如”我相信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解决这道题“,“我相信再练习一段时间篮球,你也可以打得很好”。
除此之外,在培养内驱力时还有一个要点,就要要帮助孩子确立目标感,且是大的社会价值感,他才能持续地成长。如果只是反复强调“你不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就没办法找份好工作”之类,孩子们就会觉得他所学的一切东西都只是为了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把孩子的需求拉到了最低的需求层面—生理需求,爸妈的格局把孩子限制到了防守的状态,他就不会主动出击,进而没办法产生长久且持续的驱动力去学习。
关于“红色帽子”—情绪自控力,首先特别重要的培养对象是家长自己,孩子情绪是家长情绪的镜面效应,家长要专注于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而不是和孩子进入情绪对抗的状态。这里重要的一点就是家长如何认识情绪。有情绪很正常,但要积极暂停。这里有一个概念,叫“述情障碍”。很多家长不会识别情绪,他把所有的负责情绪、压力,如担心、担忧、焦虑或者关怀,全部识别为愤怒,进而用对付愤怒的情绪去回应所有的情绪。这时,需要一个“情绪的积极暂停角”,让自己暂时冷静一下。然后是暂停情绪的和具体步骤,第一步叫做情绪识别,“我现在很生气”“我现在很沮丧”,第二步叫做情绪的归因,“我现在感觉很生气,但这是我自己的问题“,第三步叫安全感的确认,“当我感受好起来之后,我会再回来跟你一起解决问题。”
关于“黄色帽子”—习惯的自控力。这就需要一个日常惯例表,让孩子自己做,从小对自己的事情有自我决定权,我自己安排我自己干什么,而不是全部由家长说了算。这期间一定要尊重孩子,相信他自己安排时间的能力,这个很重要。做表,不是家长布置给孩子的一个任务,而是要让孩子学会对他自己的事情,自己的时间有掌控感。即便这个过程中他会犯错,但他会进行自我调整。这是成长的过程,家长不能老想着必须都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