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人总说“你怎么这么安静?”他们大多出于关心和好奇。
我不说话,有时候是因为正在观察或思考着什么,有时候是因为相比于说我更愿意倾听,不过,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在于“我本来就是一个安静的人”。
01
安静如被善用,就能转化成力量
现实中“外向”似乎被给予更多的肯定与褒奖,自信、激情、健谈、活跃……
而我觉得,热闹的聚会比不上邀上一两个好友,谈天、吃饭来得有意思;比起成为人群中的焦点,更享受倾听者的自在;独处比闹腾更让我感到安心。
但我也不会去排斥或发牢骚,我想我也应该去做那些事,那样才“正常”。
随着相处时间的推移,建立了性格各异、小而紧密的朋友圈,我们的友谊建立在互信、真诚的基础上。
他们慢慢发现我的优点:有自己的主见;在一个群体里既不过分热情也不过分冷淡;善于倾听;敏于思考;见解独立。
他们开始关注我,听我说话,那些曾经令我自卑的外向者,开始拥抱我。
同时,我意识到,在我安静的生活态度里隐藏着巨大的力量,我只需了解如何运用它。
我开始做一些以前不可能去做的事
生活中为自己维权,对自己的不善遭遇,争取公平(以前小事化了的态度);工作中带团队,做管理,当众发言,主持会议;在聚会中发表自己的观点……
慢慢地,我发现了自己安静的性情成了我做事的助力,我喜爱这个安静、内省的自己,开始接纳安静的力量。
02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内向人格的自我审视
内向人格者,指内在生活丰富,并且珍视这种丰富的人,我们总是向内审视。
我们喜欢与人为伴,也喜欢独处;我们或许善于交际,但也甘于寂寞;比起说话我们更愿意倾听。
历史上很多伟大的艺术家、科学家、运动员、商业领袖都是内向者。如甘地,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赢得胜利;如爱因斯坦独处慎思赢得诺贝尔奖;
现实中如内向的优秀同事、内向的公司领导,他们身上都有一种心无旁骛的热情不断的鞭策自我,最终取得成功。
了解自己的喜好,投入心无旁骛的热情,自在的做自己;了解自己的舒适区,比如你在乎的某个人、某件事,突破你的舒适区,得到自己的认可。
03
向外看|看世界
拥抱你的超能力
内向者都有自己的神秘力量:深刻的思考力、高度的集中力、泰然的自处力和杰出的倾听力。
拓宽你的舒适区
永远不以内向为借口回避新鲜事。去尝试,无论在尝试做什么,都希望你能找到自己的边界,然后合理的拓宽它,可以允许自己慢一点。
比如我自己尝试在众人面前发言。
追随你的热情
可以是一项运动、一门艺术、或者想要修补或创造的愿望。找到你的热情所在,忠于自己和内在的力量,终会实现自己的目标。
比如我开始写自己的公众号,只因我喜爱与文字交流。
相信你自己
或许此刻你正在为自己安静而苦恼,为自己的不合群而看低自己,请别害怕,世界上有1/3~1/2的人都是内向的,也就是说面对这样的烦恼的人不止你一个。
请你相信,内向者,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内向也不是什么缺点,所有事物都有两面性,有外向就有内向,有阴就有阳,请接纳自己。
属于你的声音
随着对自我理解的深入,我获得了自信,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声音,找到了自己的存在,发现我存在的意义,并实践我的意义。
逐渐意识到,我没法再满足于倾听,我需要开口说话。我慢慢的可以安然地面对自己的不安,开始喜欢我自己的声音。
接纳自己是对自己最大的褒奖
我们致力于一生都在寻找自我,在这个过程中,殊不知接纳自我,才是自在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