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娘,我的爹娘是什么样子的?”一个小男孩问到。他身旁的一位年长女人答道:“小乙,你的娘亲是个很善良的母亲。你的阿爹,你阿娘这么爱她,一定也是个好人。”
小乙尽力地回想,但脑海中完全没有任何记忆。大娘看到了他那愁恼的表情,想开口安慰小乙。可谁知小乙又道:“不想了,大娘,您养我长大。您就是我的亲娘。”大娘十分感动,眼泪就要夺眶而出,搂过年仅十二的小乙,喃喃道:“你也是大娘的亲儿啊,是娘苦了你啊!”
十二年前,吐谷浑国经常侵扰中原国边境,皇帝大怒,遣宇文将军帅众将平息叛乱。其中,周长舆乃于谨的侄孙女婿,任命为此次的征西元帅。说到于谨的侄孙于瑶,从小不好女工、琴棋书画,只喜欢舞刀弄枪,骑马射箭。但是仗着于家的势力,都想攀一门亲,京城中上门来提亲的倒不少。周长舆是个什么人呢?他是京城中富贾茶商之后,其家族背后还有其他产业。但是周长舆不是嫡子的儿子,所以在家中也没有什么地位。从小习武,未成年即去了凉州参军。边境时常有异族侵扰,而周长舆作战威武,不出几年,便从行军升为了都尉。周家在京城中也颇有人脉,前后金银打点,周长舆就调到了京城,之后又开始担任了车骑将军,从五品,无数人挤破头多少辈子都得不来的官位。而更令人眼红的是,周长舆迎娶了于瑶,夫妻恩爱,一年里就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就是我们说的小乙。
小乙为什么在这大漠之中生活,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话说周长舆西征吐谷浑时,起初,战事不利,于瑶担心丈夫遭不测,就偷偷地带着三岁大的小乙也来到了边境,但是边境险恶难测。于瑶一行仅带着几个会点棍棒的家丁和随身婢女便来了。可想而知,在这匪寇窜犯狠行的边疆,于瑶一行惨遭不测。好在家仆拼死保护,于瑶带着孩子躲到了一家农家,也就是现在的孙大娘家。不过不久, 于瑶便因为被匪徒砍伤,伤口感染而去世了。临死前,将身上一些值钱的物件留给了孙大娘,拜托她送小乙去前线军营他爹那儿,并给了她一封书信和玉佩,希望可以带到。
孙大娘是一个寡妇,家中两个儿子都戍边死了,心知于瑶是如何关爱儿子和丈夫,便好心地帮助她们母子。于瑶过世后,处理好安葬后事,更不敢怠慢,收拾好东西,携着小乙就去寻他父亲。但孙大娘也不年轻了,又托带着这么小一孩子,赶路不快。加上不知道军营在何处,硬是一路打听着向前走。直到大约一年后,在路上问路听到了隋军大捷,已经班师回朝的消息之后,孙大娘泪水顿下,只因觉自己不中用,辜负了于姑娘的嘱托,又苦了这孩子。京城路途遥遥,更不知哪里去寻。孙大娘只好作罢,先在边境安顿了下来。
一晃八年过去了,这才有了小乙和孙大娘上面的对话。这八年以来,娘俩过得也是相当困苦。话说娘大娘带着小乙走到了吐谷浑的河源郡,因为路费不够了,便在这里住了下来。找了一户有钱人家,做厨房帮工,还好提供一间伙房给娘俩住下了。
这户宅院和人家又是什么身份呢?主人姓张,众人叫他张员外,中原人。这块地界原本都是吐谷浑的,但自从隋战胜之后,就在这里设了几个郡,这儿是最东边的河源郡。而这主人家原是做黑市买卖的,西域里的奇珍异宝,中原里拉来的宝贝,经常会被劫匪劫去,但这原本是赃物的宝贝只要在这里“一洗”,换上新的通关文碟,就算是皇上御用的东西也可以买卖。这家人做的便是这样赚钱的生意,所以他们坐落在国土交界处却不用担心什么匪盗。自打河源郡在这里设立后,生意多多少少受了点影响,不过不消时日,张员外和来赴任的新太守便“谈好了条件”,生意还可以继续下去。
这八年里,孙大娘的身体也越来越差了,起初,为了证明自己能干,留在府里讨生活,什么脏活累活都干,府里的管家也常夸她能干。可惜有一次在厨房搬重物时,不小心撞倒了储物架,伤了筋骨。却只修养了半月又开始干活,这伤未痊愈又动,从此落下了病根。而张员外是什么人,不是慈善家,也不是普渡穷人的活菩萨,干事不麻利的,都被赶出府,哪管几年的情份。孙大娘被赶出了府,好在有点积蓄,在城边买了瓦破房,暂且住了下来。现在自己腿脚不便,只做做针线活维持家用。
说小乙,他爹给他取的名字是周退,他丈人说他没文化,给男孩子取名为何如此憋缩,还是当将军的,简直笑话。周长舆只道是,凡遇事退一步,才是最好的。为此,两人争执了好久,直到同意将来为小乙赐字时为“进之”这才作罢。
小乙和孙大娘搬出来后,生活也十分艰难,孙大娘天天都要吃药。而小乙去抓药,但抓药的次数不再如开始那么频繁了,小乙猜到了是大娘不舍得花钱买药,所以减着药量服。大娘希望小乙能读书有出息,还曾求着张员外一家,府里老太太可怜他们,便允许小乙进了宅里的私塾作伴读。不过出府之后,便也不再允许小乙去读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