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发现皮皮是个不折不扣的饭渣(原谅我忍不住贴标签了)时,我的内心是崩溃的。毕竟我还没有从一个睡渣的折磨中缓过神来。

添加辅食的前几天,居然给了我巨大的曙光——虽然我娃是个十足的睡渣,但貌似看起来是个小吃货嘛,那些什么追喂、看电视喂、唱大戏喂,应该跟我没什么关系了。事实证明,我真的太乐观。就如同三个月左右突然某几天睡了整觉、自主入睡一样,以为睡眠的春天就此来到,不曾想没多久就被翻身、坐、爬、站等大运动发展一下打回了寒冬。
津津有味吃了十来天之后,就变成了:一上餐椅就哭、吃两口就哭、不张嘴、打死也不张嘴、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兴味索然、抢勺子把嘴里的都扣出来、抓食物但是不往嘴里送。基本上准备的食物,有三分之一在地上,三分之一在餐椅上,三分之一在围兜里。
对于很多宝宝来说,吃饭、睡觉,就是那么自然的事情,家长很省心,宝宝很开心。但是!!我就是这么“幸运”,被随机分配了育儿的hard模式,任何一件事情都得多花很多精力、体力、脑力。一度有点钻牛角尖,觉得为什么就我家的娃这么难带,情绪低落到极点,挫败感和消极感特别严重。但是,想着老天苦我心志,劳我筋骨,饿我体肤,空乏我身,必是将降大任于我也,所以赶紧收拾收拾情绪,积极振作起来,尝试各种改善的办法,正式开始了与饭渣斗智斗勇的辅食之路。
其实在正式添加辅食之前,我也诚惶诚恐密集学习了一些相关的知识,夜里哄娃睡着之后默默地看完了84课时的科学喂养在线课程,从“兴趣第一、绝不强迫喂食、不打击宝宝进食的意愿和积极性”的喂养理念,到“每天喂养的次数、每顿的量、新添加食物的观察、米糊的浓稠度、食物多样化搭配”的实际操作知识,再到“手指食物的添加、自主进食的培养、食物性状和粗糙度的改变、咀嚼能力的锻炼”的阶段性要点,甚至到“各种食物的含铁量、成品食物的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婴幼儿食品执行的国家标准GB10769、10770、便秘腹泻的应对方法”等各方面零碎的细节。不过应验了那句话,理论知识再丰富,都有可能在实践中被现实无情地啪啪打脸。哦,这句话是我现诌的。
那就在实践中再学习,学习后再实践吧,一切基于自家娃的脾气秉性。忘记说了,皮皮的出厂设置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是个反侦查反套路能力特别强的宝宝,每次我脑洞大开想出来的招,基本上能管用三天,然后就妥妥地失效,因为人家已经掌握了我的套路,不吃这一套了。以下是我使过的招:
一、改变食物性状
判断她应该是吃米糊吃了十几天,有点腻了,于是尝试了十倍粥(有不同于米糊的粗糙颗粒感),第一次喝到粥,感觉跟开挂一样,火速干掉一碗,我又惊又喜。接下来几天又试了南瓜粥、红薯粥、青菜粥、蛋黄粥,三天不到,热情减淡,回归兴味索然的状态。

二、添加手指食物
其实从一开始加辅食,就有意识地引入一些手指食物,不过到了某个阶段,皮皮开始全面拒绝勺子喂食,基本上就是不张嘴,于是米糊和粥就歇菜了,只能把主食做成固体食物。尝试了松饼、馒头、发糕,这几样东西倒是一直都挺喜欢的,甚是欣慰。





三、大碗一口闷
一直不接受勺喂,馒头发糕又吃不了太多,主食的摄入量基本上为零,于是我又回归了粥。那天做完稍微放凉之后,我突然心血来潮没有用勺子喂,而且直接拿小碗对着宝宝的嘴,没想到人家觉得很新鲜,咕咚咕咚一口干了,惊喜之余,默默地感叹自己真是个人才。不过,倾倒法尝试了几天之后,也失效了,回归兴味索然的状态。

四、口味偏爱法
经过几次观察,我发现皮皮对西红柿有很大的热情,于是我把几种食物跟西红柿混在一起打成泥,再辅以上述倾倒法,果然屡试不爽。因此,那几天皮皮的菜单就是西红柿西蓝花三文鱼米糊、西红柿胡萝卜猪肉木耳粥、西红柿青菜胡萝卜鲜虾米饭泥、西红柿菠菜鳕鱼粒粒面……这个方法暂时还算奏效。


五、口袋吸吸乐
倾倒法失效之后,想着又不能真的每天都吃西红柿,于是我又要开一下脑洞。鉴于皮皮很爱用吸管杯喝水,我想她或许喜欢用嘴吸东西。立刻马上淘宝下单买了可重复利用的吸吸袋,收到货当天就做了西蓝花丝瓜胡萝卜蛋黄米糊装进袋子,果然,凭着一股新鲜劲儿,三下五除二吸完。我知道可能过几天这个方法又会失效,我的脑细胞随时准备激活,贡献出更多方案,只为让宝宝好好吃饭。不过我也有我的原则和底线——坐餐椅,不追喂,不强迫。

这些纠结琐碎的事,是那些没有孩子的人绝对无法理解和想象的,甚至大部分有孩子的人,都不觉得孩子是这么难带,好好吃饭、睡整夜觉,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我现在已经慢慢接受,皮皮真的是一个高需求宝宝:她坚决不吃奶瓶,到现在也不吃,直接就用吸管杯喝水喝奶了;她坚决不坐推车,买了两个车全部闲置,只能抱着,而且一定是朝前抱着,她要用最开阔的视野看这个世界;她坚决不要躺着超过五秒钟(除了睡觉),会翻身会坐会爬会站之后,再也不愿意盯着天花板,每次换尿不湿我都得准备好各种小道具才能勉强让我以最快速度换好……
我每天都要经历“崩溃——调整心态——再次崩溃——再次调整心态”的无限循环,但我不想碰到人就拉着她抱怨自己的孩子有多难带。有苦有乐,就是养育一个孩子最真实最自然的状态吧。想着有时间就多记录一些文字,吃,睡,玩,阅读,穿衣,旅行,音乐,等等,养娃有关的一切。这是第一篇。然后一段时间过去后,再回过头看,觉得当时这些纠结头疼的问题都不过是云淡风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