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寺

万寿寺曾是北京一座寺庙,也是一本小说的名字。

用寺庙名字做小说名的很多,如想的起来的有:李敖的《北京法源寺》,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再就是王小波的《万寿寺》。小波是一九九七年去世的,《万寿寺》是他生前最后一部作品。这部小说,我很早看过,意思没太看懂,只觉得写法很独特。在这本书里,“万寿寺”是“我”的工作单位,一个文史部门,房屋破败不堪,我在这里做助理研究员。

对万寿寺这个地方,我再熟悉不过了。九几年,王小波住人民大学,经常到万寿寺这边来——万寿寺原来对面有一家酒饭馆,叫“川乐园”,小波经常和几个好友在此小聚。两千年再晚一点,我在附近上大学。用北京话叫:腆着脸说,跟小波差不多前后脚。大学四年,我没少在附近转悠。奇怪的是,我竟一次都没进去。外出逛完,坐公交车回来,停站就是“万寿寺”,只记得灰墙灰瓦,一片杂乱的民居。跟小波小说里的描述相似:这座寺院已经彻底破旧了。

万寿寺始建于唐代,算是座古寺——据说,原名叫聚瑟寺。聚瑟是何意,没有找到出处。自唐以后,这座寺烧了建,建了再烧。到了明代,万历皇帝的老妈李太后出钱,司礼监大太监冯保当监工,在聚瑟寺原处建造寺庙,万历皇帝赐名“护国万寿寺”,还命大臣张居正撰写了《敕建万寿寺碑文》。这便是寺名的由来。这位李老太,和大太监冯保、首辅张居正,很是有一段渊源——看过一点明史的朋友,应该都不陌生。清顺治年间,万寿寺被焚毁,康熙、乾隆都重建过,乾隆曾三次在寺中为其母(甄嬛?)祝寿。光绪初年又毁于火,成了菜园子。慈禧太后重修万寿寺作为行宫(修于一八九四年,挪用海军经费?),来往颐和园途中,在此拈香礼佛,休憩吃茶。一战爆发,北洋政府对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在华的德奥军人被缴了械,集中监押。万寿寺改成了战俘营——满清已经灭亡,万寿寺也自然不作为皇家寺庙。真是落地的凤凰不如鸡! 此后,一度改为戒毒所,也做过幼儿园,后又恢复成寺庙。真是命运多舛!早些年,这里还是郊区,老百姓称之为西郊万寿寺。从一九五七年起,和尚搬出来,断了香火,万寿寺也成了一个地名。

万寿寺位于北京长河(又名昆玉河)岸边,一块三四米高的牌子牌子就立在门口——北京艺术博物馆,周作人题的字。一九八五年,万寿寺辟为艺术博物馆,隶属北京文物局。这就是《万寿寺》小说里的文史部门?在小说里,寺里的下水管经常堵,文史部门的研究员们(包括“我”的领导)就泡在屎汤子里办公。

山门很气派,屋檐下方挂有匾额:敕建护国万寿寺。传是顺治手书,不可信,至少匾额不是正品。从外形看,恰似孙大圣变的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做门扇,舌头变做菩萨,眼睛变做窗棂。”两侧是砖雕,花纹图样。

进了山门,是天王殿。不过,增长、持国、广目、多闻四大天王俱已不在,只是作为展厅。天王殿左右两侧是钟鼓楼。西侧的钟楼,钟已无存,也改成展厅,播放电视宣传片。东侧鼓楼如今改成了文创店,店里出售各种周边,笔记本,明信片,冰箱贴。有些上面印着一只黑猫。问起来,工作人员回答:“你们没看见么,它是寺里的网红猫,经常在后花园里活动。”故宫博物院里有“故宫猫”,观复博物馆里有“观复猫”,这里也正巧有一只猫,哪有那么寸!妄自揣测,八成是用猫来吸引人气——现在通行说法叫“引流”。俗气。

按照规制,天王殿后,照例是主殿,又称“大雄宝殿”。这里却不是这个名,改叫“慧日长辉”殿。慧日为佛教词语,意为以日光比喻佛之智慧普照众生。主殿有的供七位,有的五位,也有供三位的,这里供的便是三世佛。中间是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是梵语的音译,意思是“光明遍照”。还有两个更通俗的名字:一个是“大日如来”,另一个是“释加牟尼”。东侧是药师佛,手中托着药钵。西侧是阿弥陀佛。十八罗汉分列大殿左右,一边九位。后面是倒座观音,中性模样,左腿蜷着,右腿垂下,低眉顺眼。

走到后花园,本想却接到几通电话,催办公事。真是扫兴!后花园里有一座假山。明人也讲风水,寺前有河,后面没有“靠山”。于是,人工造一座假山,依山傍水,方是万寿福地。我听人说假山上有大殿,供奉观音、文殊、普贤三位菩萨。有殿么?我竟毫无印象了。电话扰我心神,罪莫大焉!

寺里有一颗老银杏,标牌上写的四百年。算下来,这树跟寺庙的年龄大体差不多,可能是建寺不多久种下的。这是寺中少有的古物。还有几棵枇杷树,叶子油绿油绿,肥肥大大,在夏日的阳光里闪着生命力。

东北侧是方丈院。常建诗云:“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寺里没有高林,方丈院的花木也不“深”,似乎是新近栽种的,姹紫嫣红,花团锦簇,反倒让我觉得扎眼,心静不下来(还是电话惹的!)。

寺内有古建筑展览、木作展、明清家具展,还有一个钱币展,似乎与明清艺术关系不大——料想是哪个拍卖行或者收藏家的推介……不过行程匆忙,走马观花,每个都瞧了几眼,没顾得上细看。

如果把这里当成一座古寺来逛,大概是要失望了。古建修复一般讲“修旧如旧”,可惜这里少了一点“古”气,太新,墙面的大红色,不是那种深色,红的太晃眼。门和窗都是新的,还能闻到一股未干透的油漆味。不妨当成一个偷懒的去处。偷的浮生半日闲。带上本书,或者干脆不带,坐在长椅上,盯着枇杷树出半天神。

回到家,我又找出小波的《万寿寺》。里面写: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下午去了万寿寺玩。 记得很久以前参观过一次万寿寺,那时还没有开放这么多院落,游人也很少,我们还拍了不少照片。 ...
    永远是我阅读 3,161评论 0 6
  • 半马完,四月里程完。 其实只是想着完成大家的赞,抱着尝试的心理试试半马,也有心理准备能跑完的,但是没想到这个过程还...
    基德范阅读 5,174评论 0 2
  • 40度的高温下浅浅逛了大觉寺,都不能沉浸式体验园林式寺院的奇妙,连带摧毁的还有涓涓第二天爬山的希望。商量之后,换了...
    拾光筑梦阅读 2,726评论 4 12
  • 常山何家乡黄冈山脚的黄冈一号农家乐,我在2021.8.21来过一次,随公司团建。当时在乌鹰坞水库步道走了走,随后关...
    橡果阅读 3,424评论 0 2
  • 在北京市海淀区南长河岸边,有一座气势恢宏的万寿寺,被誉为“京西小故宫”。明清时期,长河两岸,古刹林立,万寿寺是等级...
    申威隆I关中拍客阅读 1,378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