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公众号:思麦狂奔,如果觉得文章有点意思,请关注我,主要写个人能力提升方法论和海外故事
你好,我是思麦。
今天给大家讲一个关于音乐版权的故事,别怕,不是专业知识,很有意思,算是开阔视野吧。
作者是美国一个小众乐队歌手,由于名气不足,所以无法靠唱歌谋生,他认为有部分原因要归咎于数字音乐平台的版权分配不公平。我百度了一下,国内目前状况和国外基本一样,所以大家读这个故事几乎可以看做是说国内。
------------------
如果你在Spotify或者Apple Music上订阅过10块钱一个月的会员,你是否像多数人一样认为你的会员费会给你喜欢的歌手很大帮助?毕竟人多力量大嘛!很不幸,你喜欢的歌手只能从音乐平台拿到很少的钱。
现实情况是,你的会员费除了音乐平台按比例抽调一部分外,剩下部分,会被一些利用平台漏洞的人拿走一部分,其余的才是你喜欢的歌手的。
如果你真的热爱音乐并希望支持你喜欢的歌手,我教你一个方法,这个方法简单易行,也不违法犯罪,这个方法就是:当你不听音乐时,仍然循环播放你喜欢的歌手的歌,记得静音。
这么简单,还有点沙雕,是不是有点失望,咱不开玩笑,我告诉你为什么要这样。
数字音乐的版权机制
数字音乐平台(比如Spotify,Apple等)计算歌手的版税的方法是将当月所有平台用户订阅收入放在一个大池子里,平台拿走30%作为服务费,剩下的70%作为版税收入所有歌手分。
每个歌手分多少呢?按点播量算。总的版税收入除以总的点播量,得到一个数值,称之为“单次版税”(per-stream royalty rate),比如2014年Spotify的“单次版税”是0.007美元,即用户点播一次歌曲,歌手可以获得0.007美元(以下例子均按0.007计算,最近几年更低)
再用单月点播次数*“单次版税”,就是一个歌手的单月版税收入。
现行版权分配机制存在的问题
但是这种算法有个问题,只考虑点播次数,而没有考虑粉丝数。很显然点播次数多和粉丝多还不能完全划等号。
试想一下,你觉得对于一个歌手来说,是有10000个粉丝每人听他的音乐一次好,还是只有一个粉丝听他的音乐10000次好?对于歌手来说要的是知名度, 10000个粉丝当然比1个粉丝好啦,即使这1个是死忠粉。
但是上述计算版税的做法只考虑点播次数,于是有些人就不停地。。。
以一己之力造就了相当于数万粉丝的点播数。
一个小歌手如果想通过播放量造假,赢得更多版税,他只需再注册一个用户账号,一个月付10美元音乐包月费即可开干。按照上上图一首歌0.007的“单次版税”,他只要听自己的歌1429次即可收回10美元的成本,剩下的就是净赚。
Spotify音乐平台规定是一首歌听31秒即可算作一次“单次版税”,那一个月7*24小时干可以听7*24*60*60次,约八万多次,总共能有600美元版税收入。苹果音乐平台是一首歌听20秒即可算作一次“单次版税”,那一个月可以听十二万次,合计版税收入900美元左右。
增加自己的播放量,提高歌曲版税分成,实际多拿的版税,就是其他正常唱歌的歌手的版税,也就是其他歌手的损失。
就有一伙程序员发现了这一漏洞,他们开发了类似上述逻辑的手机软件,专门从音乐平台获利。
但音乐平台应对这种投机行为的措施并不多,因为他们很难识别。
这种7*24小时播放“重度用户”是实际存在的,他们不一定是个人,而是公司,比如快捷酒店、便利店、健身房、理发店等,有些是全天营业,需要音乐氛围。
曾经有个不出名的小乐队出过一本音乐专辑,名字叫“睡觉歌”(Sleepify),整张专辑10首曲子,没有一首有伴奏或演唱,全都是31秒或32秒的静音。上架到Spotify后,乐队跟自己的歌迷宣传说,他们需要举办一次露天音乐派对,为了给这次派对筹钱,他们需要歌迷每天晚上睡觉时,打开这个专辑的歌循环播放。作为回馈,露天音乐派对会免费向歌迷开放。
以上是Sleepify专辑的十首歌。
如果这个乐队的粉丝真的照着做,乐队一个月可以通过一个粉丝获得大约190美元版税(0.007*8h*60min*60s/32)。而这个粉丝只给音乐平台贡献了10美元会员费,剩下的180美元怎么来的?当然是从其他非歌迷身上拿来给到这个乐队了。
有多少歌迷的钱,多少歌手的正当版税收入被以这种方式偷走了不好估计,这就好比别人从你家挖走了宝藏,而你还不知道咋回事,你气愤不?
据称他们此次活动正常的话可以募集到2万美元,但很快Spotify就下架了这个专辑,钱拿没拿到就不好说了。
更好的数字音乐版税分配机制
业界很早就有人提出一种新的版税分配机制,可以统统解决上述问题,而且更公平,叫“订阅者份额分配”(Subscriber Share)
这种分配机制只有一个原则:刨去平台抽成30%,剩下的70%,订阅者听了谁的音乐,他的钱就给谁。
比如一个月包月是10美元,音乐平台拿走3美元,剩下7美元,按你这个月听得所有歌手时间百分比分配,比如你总共听了400分钟,100分钟听了ALT-J这个歌手,那他分你这7美元中的1/4,即1.75美元。你听的其他歌手也按时间比例分成。
先和传统的分成方式做个对比:如果你一个月听了200次歌,听ALT-J这个歌手的歌有50次(假设每首歌时间差不多的话,则两个例子有可比性),同样是这个歌手,按0.007美元的单次版税,他只能拿到0.35美元。
这一机制如何打击恶意骗取播放次数行为?骗子如果用自己的账号恶意增加点播数,他也只能挣自己账号交的10美元中的7美元(3美元归音乐平台),其他人没有听他的音乐,不会把其他人的7美元分给骗子。
如何防止那个奇葩乐队的行为?不用管,被说服晚上播放无声音乐的歌迷只是把自己7美元给了奇葩乐队而已,不能从其他人那里分的版税。
这个机制还有个好处,他能支持一些小众的独立音乐人。这些人也有自己的小众粉丝群,只不过不为大众接受,如果他们靠播放量挣版税,早饿死了,过去还能出CD挣钱,现在全是数字音乐,连CD钱都没得赚。如果粉丝经常听他们的歌,他们收到的版税收入要比现在多得多。另外,如果作为粉丝你想赞助自己的小众歌手,你可以买了音乐会员后,只听他一个人的,那你这7美元就都资助他了,相信他会在自己的风格上走得更远,产出更多你喜欢的作品。
所以,“订阅者份额分配”机制的好处大概归为以下三点:
1:保证歌迷的钱能花在自己喜欢的歌手身上。
2:保证歌手有公平的版税收益。
3:打击恶意骗版税行为
4:更重要的,改善音乐产业大环境
翻译到这里,其实原文还没完,原文最后是一个呼吁,希望音乐爱好者能集体发声,倒逼各方利益推动音乐版权市场的公平。
这种机制如此之好,但据我搜集资料发现并没有被音乐平台采纳,为什么?我理解是因为现在的主流音乐平台掌握在互联网公司手里,上述的机制改变不会给他们带来看得见的巨大好处,但会给他们带来很大投入。为什么这么说?这种机制实际是按收听时长计费,我们日常哪种服务是按时长收费的?电信运营商!对吧。按时长收费需要你的手机不断与服务器通信,而且服务器要处理巨大的时长数据,至少包括会员名称、歌曲名称、收听时长等,月度结算时工作量更是巨大,要计算到每个人的时长占比,只有电信级运营商才能搞得起。
为什么少有专职歌手了,因为不赚钱,这些歌手被经纪公司巨资包装洗白,只唱歌几时能回本,所以但凡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能上的都上。
天下已无歌手矣!
公众号“思麦狂奔”:精进思维/方法论/开阔视野/世界观
这个公号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分享自我提升的方法论文章,另一方面是分享你在大众媒介上看不到的国外故事,拓宽你的全球视野。
一个向内发现自我,一个向外发现世界,跟我来吧!
关键语句要加粗
后台回复“字标红”,给你推送此内容英文原版。
Source:
推荐阅读
精进思维/方法论/开阔视野/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