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恼,明明知道考完试工资翻番,可是还有十几天就考了,我还是无法逼自己去记,去背,总想着让自己舒服,怎么破?
这是在我的上一篇文章《为什么享乐之后会觉得更空虚?》后面一位读者的留言。
其实留言我昨天就已经看到了,但迟迟没有回复。
因为我不想给出一些无关痛痒的鸡汤式回答,那很容易,但并不是留言者所需要的。
于是我花了很长的时间来思考这个问题。
下面就是我想对这位读者、以及对其他有着类似苦恼问题的朋友们说的话——
明知很重要,但就是无法让自己行动起来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原因——
原因一:动力不足——逃避痛苦的力量大于追求快乐的力量;
过分夸大目标的难度而感到恐惧——总觉得努力也不一定达成,不想做无用功;
没有找到自己的生理黄金时间导致效率不高,再次强化了目标的难度;
我能给出的建议是——
关于动力
- 把“目标达成后什么会怎么样”具现化,并贴在随处能看见的地方提醒自己;
- 给自己设定有诱惑力的奖励;
- 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每天打卡相互监督、鼓励。
“不想学习”是在逃避痛苦,而“想通过考试工资翻番”则是追求快乐。
你要知道下面这三样东西的价值排序——
注意力>时间>金钱。
你会花钱去买“因为一时的轻松而失掉一个更好的未来”这个结果吗?如果不会,想象一下如果你现在的“不学习是用更多金钱换来的,这种感受有多痛苦?
所以就更不能花掉时间和注意力来换取这个结果。
关于目标难度
前不久看到有篇文章里讲,有个很厉害的马拉松选手成功的秘绝是:每次比赛之前先看一遍路线,并用各种风景和标识物当成路标,把路线分解成小段,从而在比赛时保持了持续的动力。
任何目标都是靠一步步积累最终才能达成的。
当目标看起来很远时,把它分解成一个个小任务,各个击破,通常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找到适当的学习方法
请教过来人传授经验、找重点
画导图理清知识结构
走出第一步是最重要的。
当我发现自己开始懒惰不想码字的时候,我会让自己先坐在电脑前,或者拿出蓝牙键盘,随便先写下点什么。
少则一分钟、多则五分钟,往往就进入写作模式了。
所以,可以尝试先做出”学习“的姿态,让自己进入状态。
关于效率
我在上面提到了“生理黄金时间”,在我进入成长的低谷期时,就是这个概念把我从懵懂中惊醒。
如果你给自己定的学习时间是一个自己本来就很疲劳、缺乏精力的时间段——比如下班后——那基本上可以确认效率一定不会高了。
不管你在上班时间是否忙碌、工作量大不大,都不会影响“下班后”精力不充沛“这个结果。
因为一天里随着信息量的积累、各种想法的产生,大脑的负担会越来越重。
而下班后如果你在家里不是一个人独处,或者电脑、手机上各种社交工具始终开启的话,更会持续占用你的大量精力和时间。
所以建议找找自己的“生理黄金时间”。然后在这段期间屏蔽一切外界干扰专注学习。
一个可行的建议是——几乎每个人早上刚刚清醒的时候,都是学习的生理黄金时间。
前段时间火起来的“生五个娃、上着班、考上哈佛”的吉田穗波成功的方法之一,就是每晚8:30跟孩子一起入睡,凌晨3点半起床学习,最终用了半年时间完成了从申请入学到被录取。
而我今天这篇文章,也是专门在早上四点半爬起床写出来的。
为了早起还能保持充分的睡眠时间,我现在每天晚上9点多就睡了。这样,早上我就有至少两个半小时完全不受打扰的时间,来阅读、学习、写作。效率比晚间的三四个小时还要高出许多。
写在最后
方法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使用方法的人——换句话说,是你会不会真正地把这些方法用起来。
如果你能够跨越“动力”、“目标”和“效率”的障碍,不管考试结果如何,相信你都会发现自己有很大的收获。
而我最期待的是,到时候能听到你考试成功的消息。
如果成功后你愿意把自己怎么做到的详细告诉我,我们甚至可以再写一篇《十几天通过XX考试,他是怎么做到的》——让你的事迹流传下去,给更多的朋友们带去力量。
最后,希望你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亲手抓住那个让你向往的未来。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