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0.9是Hitchhiker在2017农历年的最后一个版本,而起点正是刚过完2016农历年,农历2018即将到来,一年轮回,今天写点东西稍微回顾下hitchhiker的2017。
先还是说v0.9,这次版本发布主要带来一个新的辅助测试功能:免脚本的断言测试,这是一个携程的朋友提出来的需求。
之前Hitchhiker支持在test脚本里写 tests['assert'] = value 这样来断言,但很多QA其实并不会编程,或者会其他语言但对js不熟,这样断言写起来就不太方便,所以这次应朋友的需求加了这个功能:
上面动图已经展示了功能和用法,具体就不多说了。
回头看下Hitchhiker的2017,一年过来,对这个项目来说结果还不错,大小版本发了14个,github上有了1k+的star,我也因此认识了一些朋友,对技术上有也不少提升,总体看对我来说是成功了。
https://github.com/brookshi/Hitchhiker
起初,大概是2016年年中,我开始负责公司一个API项目,因为是金融公司,对数据准确性要求很高,所以产生想法,做一个工具来辅助这个API项目的测试,减少沟通成本以及QA做regression时的压力。后面准备了下,在2016年农历年后,也就是17年的3月份,正式开始编码实现功能。
由于不懂设计,所以UI上参考了比较熟悉的一个成名已久的测试工具:Postman,这也导致:即使后来除了UI外,实现了很多Postman没有的功能也还是摆脱不了Postman的影子,不少人一看跟Postman一样,觉得没有意义,在这点上算是一个败笔。不过也因为类Postman UI的易用性,让使用Hitchhiker的人很容易上手,这又是一大优势,算是两者抵消吧。
当时,想要通过这个工具解决的问题只有2个:
减少开发的沟通成本,原因是我们的API是面向用户的,依赖公司其他Team的众多API,我们写一个接口可能要调用公司好几个API才能整合出想要的数据,这就需要开发去和好几个team打交道,沟通成本很大。而如果要所有开发都做一遍同样的事情,浪费的时间可想而知。
减少浪费QA人力做无聊的数据对比,这个算是自动化的一部分,上面说了,金融数据的准确性是非常关键的,我们的产品又是直面用户的,有问题第一个找到我们头上,所以QA在这方面也非常头痛,以往都是依赖人眼去对比线上和UAT两个版本的报表是否匹配,容易疏忽不说,时间有效的情况下,覆盖率也很难达到要求,且对QA来说,这类事情是最应该自动化的。
解决这2个问题的方案是:
很多工具需要互相share,有更新就share的话也很麻烦。 Hitchhiker支持多人同时在线维护同一份API,支持实时更新,一个开发在完成沟通后,把依赖的API都整理在一起,写好case,其他开发就可以直接借鉴使用了,只花一个人的时间,成果所有开发共享。
使用Schedule来实现Case的自动化运行,以及用脚本做断言来判断数据是否正确,但金融数据上经常有动态值,比如求上个月的回报,对今天来说,上个月是1月,但过一个月后,上个月就是2月了,数据很可能就不一样了,所以对这类动态值用断言方式很难解决,Hitchhiker支持在做自动化测试时对比不同环境的数据,我们以线上的数据为准的话就可以知道没上线环境的API运行是否正常了。
这两个功能在17年7月左右先后实现,我的API项目的接口测试也陆续加了进去,基本上满足了需求。
由于项目的API的并发量比较大,在服务器有限的情况下,需要尽量提前优化来提高吞吐,避免上线后出问题,所以需要在测试阶段给到服务器压力,然后在10月份时用Go语言为Hitchhiker实现了压力测试。
在0.5版本时用gitbook重写了文档: Hitchhiker使用文档
接下来的一个版本又大幅加强了脚本功能,支持require,支持上传脚本库和数据文件,标志着 NPM 里几十万的js库尽可以拿来用了。
不过可惜的是基于Go语言写的压力测试由于对js支持有限,不得不放弃,转而使用Node重写了一份压力测试的功能并在v0.6版本上线。
其实到这时为止,Hitchhiker已经满足我的API项目的需求了,但随着使用者越来越多,需求不断出现,后续的版本基本都在实现这些需求了:
v0.7:支持自定义smtp,为请求生成各种语言的code,schedule数据不同时的diff展示
v0.8: 自动化测试结果统计
v0.9: 基于UI的断言测试
还有很多功能想要实现,文档,Mock,管理平台等等,将会在接下来的2018里陆续实现。
在线体验: http://www.hitchhiker-api.com/, 可以用 try without login
来免登录使用 (在线演示不支持压力测试和上传js库,虚拟机单核的,撑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