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家讲坛的《品三国》开始,便被这位文化大师的魅力所征服,时隔多年以后,无意间看到有人在简书推荐《读城记》,大概了解之下,竟然发现我是如此感兴趣,于是乎,毫不意外的,我与易中天先生得以再次邂逅在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之中。
中国文化,以其强大的生命力经久不衰地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也深深影响着城市性格的形成。中国地大物博,孕育出了一大批风格独特的城市,她们作为中华文明最直接的见证者,静静地向后人展示着各自的沧桑与繁荣。
易中天先生的这本《读城记》,以轻松的笔触将各个城市的特性娓娓道来,读来酣畅淋漓,仿佛使人置身其间,不愿离去。
城市跟人一样,也是有其个性的,甚至可以是划分出性别的。易中天先生谈及此,便用了一些在民间广为流传的趣味化比喻。比方说,中国北方城市通常被比作粗犷的汉子,他们大气磅礴,而又不失气度,他们豪情满怀,但也不乏精致,最有代表性的当属西安和北京了。至于南方城市,通常是被视作为女性的。比如苏州是小家碧玉,杭州是大家闺秀,南京是侯门诰命,上海是洋场少妇,再如成都被视作宝钗出嫁,重庆则是徐娘半老,武汉是木兰从军,厦门被比作纯情少女,而且还是情窦未开的那种。这种趣味化的解读是人们所乐意接受的,当然每个城市都不可能只是单一文化的呈现,而是多种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时的产物,比如杭州为人所熟知的不只有敢爱敢恨美丽动人的白娘子,也有精忠报国刚毅勇武的岳飞。
每个城市的文化特征都离不开历史,比如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同时也是元明清等好几朝的都城,处在天子脚下首善之区的北京人自然无形中透露着一种贵族气质以及对谈论政治的极大热情。易中天说读北京得从门读起,我觉得很有道理。北京城过去作为京城,自然是有及其严密的城防措施的。全场被划分为京城皇城和宫城三个层次,京城又分内外城,且层层有门,数量众多,可以说北京城是门的天下。尽管很多门已经在特定的历史中被拆除,但名称都保留了下来。这么多的门都了解的话,可不就大概读懂了北京吗?
再来说说差一点成为首都的武汉,武汉三镇鼎力的格局在一定的历史过程中不被人看好,但从现代城市理论的观点来看,这种多中心的城市模式才是最科学的城市布局。武汉处于南不南北不北东不东西不西的环境使她兼具了各种地理上的劣势,但同时因为身处多种文化的中心,又使她兼具了各种文化的优点。恶劣的自然环境造就了性格直爽的武汉人,诚所谓“武汉人什么娘都敢骂”,便是以不怎么正面的方式点明了武汉人的直爽坦率无城府。
易中天说上海人瞧不起外地人,但北京人除外,北京人一般不会瞧不起外地人,但对上海人除外。他说北京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大气,而这种大气与北京城的首都地位是息息相关的,同样对于大上海的小市民,也是由历史和环境共同决定的。上海人的精明恰恰是上海这个商业城市孕育出来的最典型的特征。不过,上海和北京文化同样具有强大的同化力,只不过上海人是在别人的地盘上完成的,而北京人是在自己的地盘上。
具有同化能力的不只有北京和上海,流行到全国各地的广州话便是证明。广州作为最先富起来的城市之一,向全国输出各种潮流商品的同时也输出了自己的文化,诸如炒鱿鱼,埋单之类早就不是广州人的专属了,他们因为经济的强大,无形中也使自己的文化引领了潮流。此外“食在广州”也算是广州文化的一张名片了,不过说到吃,还是成都更胜一筹,成都被誉为天府之国,处在极好的生存环境之中,也少有战乱的袭扰,因此他们便有了足够的精力去讲究饮食了,在洒脱闲适的生活中以麻辣的方式提醒着自己还是要紧跟发展不要松懈。与成都人有着相同闲适生活的厦门人似乎就没有那么多的考虑了,他们热爱自己的家园近乎顽固了,但他们怡然自得,你还怎么能说这样不好呢?
此外,深圳是不同与以上任何一个城市的,他的年轻吸引着更多的年轻人来此追寻梦想,同时深圳也是处处充满竞争的,因此,他的活力便一览无遗的展现出来了。
中国城市众多,每一个都有着独特的文化特征,或精致或豪迈,但愿不要在发展中迷失自我盲目顺从,有机会还是要亲自去看看的,毕竟那又会是一种特别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