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我有些惧怕周三的到来。
周三是《德阳日报》纵目文艺副刊出刊的日子。年初《德阳晚报》关张,《德阳日报》的文艺副刊扩容为纵目文化周刊,以文化视觉、文艺副刊、德阳记忆、旌城时评为主题的四大板块丰满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每个星期三的清晨都有一本诗歌散文、时评简论、书绘摄篆的大纵目,让编者、作者、读者欢欣鼓舞,几大微信群喜气洋洋热闹非凡,时而红包纷飞赞许连连。
这就是文化名城的文化氛围,置身其中会被熏陶和感染。最近两年,我也偶尔投稿,让一些豆腐块般的文字传递欢乐。只是到了2021年,忽然感觉写不出像样的文章了。在励志大神与慵懒大神的交锋中,后者明显占据了上风,一个多月来没有一篇文章能感动我自己。望着文友们的文章在纵目上眨眼,我的内心是崩溃的,也是咸涩的。
刚刚过去的冬天太寒冷,各种身心的不适把自己击打得东倒西歪。经常是一场小痒未愈,又一场重疾接踵又来,整个冬天没过几天舒心轻快的日子。蜷缩在家的时间不适合闭门造车,就在手机方屏和电视综艺里迷失自己,每一天都带着深深浅浅的歉意入睡。我的文字跟着我的脚步走,只有脚步在前人在旅途,目光之中的那些花朵、树木、蒹葭、鸟语才会诗意弥漫。那一日下班途中,班车一声凄厉的刹车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回家途路顿时成了我思绪里鼓乐齐鸣的交响舞台。汽车的喇叭嘀嘀像是清脆的笛音,那种精钢铸造的笛子急促的爆破音,一串震撼的休止符。
没有脚步流动和文字流出的日子,感觉是提前染上了老年痴呆,用行尸走肉来形容也不过分。大把的时间这样白白浪掷了,是对内心的不尊重,也是对文学的不尊重。我的一位朋友说得好,有梦想还得经常想,沉湎于梦想不如踏踏实实地打开电脑,最适合发呆的地方是书房。现在此刻最该做的事是静下心来阅读,在别人的故事里找寻故事的起点,他山的诗行中品位诗意的人生。回到大自然的芳菲里,把握住生命中的每一次感动,让阳光与文字紧紧相拥。
近年来,一直想出一本集子,感受著作等身装饰门楣。从去年冬天就开始整理过去的文字,拉拉杂杂亦有数万余言,上个月底终于整理完毕了。到了临门一脚我又有些胆怯了,不敢拿出来付梓,担心那些稚嫩的文字被冷落,那些心酸的往事被嘲笑。还有出版文集需要付出高昂的书号费、编辑费、印刷费,而文集的功能只是取悦自己,聊慰平生。也许送给朋友也没有人去细读,徒留一些笑料,必将带来更多的烦恼。
庚子岁腊月廿二,立春日,宜祈福、斋醮、舒心。如此的一通胡乱言语,会让春天明媚地站立起来,让冬季最后的一缕寒风吹走内心深处的疲沓因子。之后,便是阳光普照,春暖花开,万马奔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