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杨绛先生和钱老的故事,想起一首诗很喜欢的诗《致橡树》,钱老和杨老诠释的淋漓尽致: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
他们各自独立,又相互融合。
关于名利, 钱钟书曾和杨绛说:“有名气就是多些不相知的人。”他们希望有几个知己,不求有名有声。 二人学识渊博,又一直低调从容,能吃亏,不抱怨,对外社交不多,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不爱凑热闹,不活跃。得罪了一些人,也不去解释,彼此懂得,彼此相爱,不亦乐乎。
关于脾气,能力越大脾气和格调越大的人很多,想来也是正常的,因为有能力有本事啊,所以有资本耍大牌。一直以来最佩服的人就是,有能力又极其低调的人,看钱老和杨老的时候,也联想起了,周恩来总理和妻子邓颖超,大概是心里对他们的“印象”有相似的地方,记得以前上高中的时候,流行追星,现在也是,当时班里有个同学问我的男神是谁,我偷偷的说:周恩来,然后他就笑了,我就没有在说话了。当时就看了一点点《周恩来传》,因为我不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
关于苦难, 《我们三》前两部分,读时心里很沉重,很压抑,丈夫和女儿都先自己而去,看到先生孤零零的,悲凉又无助,见字如景,虽然感受到的不及她十万分之一的痛苦,但是仿佛就能看见那种孤苦无助的场面,没人可以给你依靠,只能自己支撑自己。但是先生也没有着重书写悲凉,后面的篇章对一生遭遇的苦难也是轻轻一记,尽管是遇到文化大革命的迫害,遇到一些人的加害,遇到很多次的分离,遇到令人折磨的病痛,遇到亲人被杀害、家人的逝去……这些先生反倒是用朴实的语言轻轻的写出来,艰难又处处充满温馨,不是不苦啊,怎能不艰苦!只是杨绛先生有所选择吧,选择什么该铭记,什么该不记,后看又觉得,创作这部书,也是对丧子丧夫的一种极大的治愈吧,坐在书桌前,一边回忆,一边书写,宁静而安详,好像钱钟书和女儿并未走远,她用自己的方式(才学、智慧、品德)来怀念女儿和丈夫,来祭奠那逝去的光阴。使自己的生命延续,也使“我们三个人的生命”得以延续。
关于读书,看他们一家人,就知道什么是嗜书如命,他们喜爱读书是渗透到骨子里去的。杨绛大学期间,没有自己特别喜欢的专业,所以就读期间她只将功课敷衍过去,却花了大把时间在图书馆博览群书,书籍才是她的人生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她的父亲曾经问她:“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杨绛说:“不好过。”“一个星期不让你看书呢?”“一星期都白过了。”他们夫妇一生颠沛流离,大多时候居无定所,他们居住的条件是,必须有书,有书就有了一切。上学只是一部分,大多知识和道理,得靠读书来汲取的吧。他们夫妇大多时光是在一起心无旁骛地读书,痛苦因为对方而不那么痛苦,快乐因为对方而加倍快乐。
关于家风, 杨绛的父亲是一名富商,他教育孩子的理念:“我的子女没有遗产,我只教育他们能够自立。”所以杨绛很独立,在自己最艰难的时刻,她心疼父母,绝不向父母开口要求帮助,而她培养的女儿钱媛也是如此,和钱媛接触的人,说她一点不像独生女,坚强独立,乐善好施,淡泊名利,这也许就是家风的力量。
关于爱情,他们各自独立,又相互融合。两个人频率一致,互相有共鸣,他们之间的爱情,任何一个日常被拉出来都是羡煞旁人的教科书式爱情,钱钟书:
“在遇到她之前,从未想过要结婚;在遇到她之后,我从没有想过跟别的女人结婚。”
”从此我们只有死别,没有生离”
“”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
……
但是啊,谁的生活都不是童话,谁也不会是一直是风花雪月,阳春白雪,他们也会因为小事情吵架,只是他们有自己的相处之道,其实有次吵架的原因,很可爱:“我和锺书在出国的轮船上曾吵过一架。原因只为一个法文“bon”的读音。我说他的口音带乡音。他不服,说了许多伤感情的话。我也尽力伤他。然后我请同船一位能说英语的法国夫人公断。她说我对、他错。我虽然赢了,却觉得无趣,很不开心。锺书输了,当然也不开心。常言:“小夫妻船头上相骂,船杪上讲和。”我们觉得吵架很无聊,争来争去,改变不了读音的定规。我们讲定,以后不妨各持异议,不必求同。但此后几年来,我们并没有各持异议。遇事两人一商量,就决定了,也不是全依他,也不是全依我。我们没有争吵的必要。”这和前几天看到的樊登老师讲的一样,他和妻子因为一个字的读音大吵了一架,事后感慨说自己好傻,因为怎么样都不是赢啊,还弄的大家都不开心,去查一下不就知道了吗?
他们两个的条约是,如果遇到不同的意见,可以各自按照自己的标准,求同存异。可是相互理解之后,好像也没有什么存异的情况了。
他们有着不凡的学识,谱写着平凡的日子,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相互扶持,相互进步,一直到生命的尽头。
【结语】这对夫妇的处事不惊,源自从内而外散发的自信,源自清醒,源自内心得安宁。希望自己也一直坚守最初的梦想,不忘初心,做一个有自我的人,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