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述
防错原则认为大部分的意外都是由设计的疏忽,而不是人为操作疏忽。通过改变设计可以把过失降到最低。该原则最初是用于工业管理的,但在交互设计也十分适用。
比如:
在界面交互设计中可以经常看到,如当使用条件没有满足时,常常通过使功能失效来表示(一般按钮会变为灰色无法点击),以避免勿按。
如上图所示我们的评论功能快,在留言框没有内容或邮箱格式不正确的时候是无法获取验证码的,只有两者都满足了才可以。
二:背景
这个概念最早出现于上世纪60年代的汽车制造领域。该领域的工程师新乡重夫(丰田精益生产专家)创造了这个概念。
新乡当时正在解决一个丰田面临的问题:装配工人在组装转换器时经常忘记加装两个必须的弹簧。他的方案是重新设计转换器的装配流程,将之变成两个步骤。
在新的流程下,工人需要:
1 准备好两个需要加装的弹簧,放在一个指定位置
2 从指定位置取出弹簧,装配进转换器
虽然装配转换器的流程变长了,但是结果是错误率大大降低,意味着总体结果是产品平均质量提高了。
三:运用
例如1:
在Mac里,在删除帖子功能里就有容错机制。
从后台删除一个文件夹一般需要两步
1 首先将文件夹移动到废纸篓
2 在废纸篓执行永久删除
如果将整个删除帖子的交互过程拆开,可以看到用户要经过5个预设的动作才能完成删除。
1 鼠标悬停在文件夹,以展现操作菜单
2 在操作菜单里点击“移置废纸篓”
3 点击移置废纸篓链接,进入废纸篓界面
4 再次悬停在文件夹,展现废纸篓的操作菜单
5 点击“永久删除”
虽然这个删除过程并不是最快速的方案,因为删除内容被先放到暂存的废纸篓,但显然,增加的容错步骤显著降低用户不慎误删除一个帖子的机会。
例如2:
要正确连接usb,我们都知道必须用正确的朝向来插入,以保证数据正常传输。
为了避免错误的插入方向,插口和插槽都做了设计,当方向错误时会挡住。
此外作为另一层容错,在插口正面有一个usb的logo,视觉上提示这一面应该被看到(向上)。
然而,usb插口并不是完全预防了错误,因为用户仍然可以尝试用反方向插入接口,发现错误后,用户需要自己纠正这个错误,重新以正确方向再次连接。
例如3:
最理想状态,是完全消除犯错的机会
在apple的数据线产品里,可以看到,容错性达到了“完全消除犯错的机会”。
交互容错性最大的好处,无疑是体现了对用户的周全保护,减少了意外情况造成灾难后果的机会--例如不慎删除了辛苦写了几小时的帖子。
防错原则可以归结为站在用户体验的角度尽可能提高效率:更小的错误概率能令用户更觉得安心,整体上更快完成目标,从而提升整个系统的交互设计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