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每年这一天世界各国政府都会围绕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举行纪念活动,包括发表演讲、纪念文章、粮食和农业科研成果,举办科学讨论会等。虽然如今在世界各处还有忍饥挨饿的人,可至少如今坐在手机、电脑前的我们不用再为温饱发愁了。于是,很多人认为粮食危机离我们很遥远,可事实真是那样吗?
粮食危机是指全球性的粮食短缺、产量锐减、价格涨幅过快,以至造成了近几十年来前所未有的粮食恐慌。伴随粮食危机同时出现的是「粮食安全」,粮食安全的概念第一次提出是在联合国粮农组织1974年11月召开的第一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当时的定义是: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
1983年和1996年,「粮食安全」又再次被定义,最终的描述是:让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能享有充足的粮食,过上健康、富有朝气的生活。这个定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要有充足的粮食(有效供给);要有充分获得粮食的能力(有效需求);以及这两者的可靠性。这三者中缺少任何一个或两个因素,都将导致粮食不安全。
在远离饥饿的社会中,人们很难想象粮食危机到来的情景。但事实上,现代粮食危机在我们身边发生过不止一次。1972年,由于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的世界性粮食歉收,加上苏联大量抢购谷物,就出现了世界性粮食危机。所以联合国粮农组织才于第二年召开了第一次粮食会议,以唤起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注意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
如今的地球上,不仅很多动植物变得越来越珍贵,农作物的品种也在日益减少。古代先农种植过多达数千种农作物,而今只有约150种广泛种植,成为人们主要的食物来源。其中玉米、小麦、水稻约占60%,而大多数其它农作物品种已处于灭绝的边缘。随着农作物品种日趋单一和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全世界粮食供应正变得日益脆弱。
2008年,一场席卷全球的粮食危机爆发开来。世界粮食库存下降到30年来之最低,只够人类维持53天。然而有西方媒体把这一次全球性的粮食危机直接怪罪于中国,称这场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人消费的牛肉越来越多,而生产牛肉需要消耗更多的粮食,更有甚者将成百万中、印和非洲人生活水平提高作为粮食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
当然,这些都是谬论。那么,真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首先是世界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突破历史水平,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成本,造成肥料和柴油价格的上扬以及运输成本的大幅增长。第二,不利气候因素造成主要粮食生产国减产,出口量大幅下降。第三,由于油价居高不下,美国、欧盟等国将大量原本出口的粮食转用于燃料。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人均粮食占有水平已超过世界人均水平的。然而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急剧增加,大幅降低了大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中营养物质的含量。甚至部分科学家悲观地认为,在不久的将来小麦、水稻将不足以作为粮食作物供人类食用。而极端气候、水资源短缺等挑战,将使粮食危机的爆发率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