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于悦读
刚开始看钱钟书的《围城》,有些晦涩难懂,也没有多大兴趣继续看下去。
后来读了一篇简书里的文章,大概讲的是最初写作时,读书应该精读,我拿《围城》做了实验,突然发觉里面讲述变得有趣起来。
以此来做一篇简单的读书笔记,再现钱大师的幽默风趣。其中第五章,五人同去三闾大学入职的途中,描写得最具吸引力,有许多吸引我的点。
01
“本来苍白的脸色现在红得像生牛肉,两眼里新织满红丝,肚子肥凸得像青蛙在鼓气,法国人在国际上的绰号是‘虾蟆’,真正名副其实,可惊的是添了一团凶横的兽相。上海这地方比得上希腊神话里的魔女岛,好好一个人来了就会变成畜生。”
这段是写上船之前,方鸿渐在法租界的见闻,钱大师借鸿渐之口,绘声绘色地描画出了,法国巡捕的外形特征。
原来他只是“乡下人初出门,没一个不寒窘可怜”,前后鲜明的对比,让人想象时,又觉有趣。
最后一句,简直如神来之笔,生动的说明了上海在战火中的动乱,比喻的恰到好处,又有了极大的讽刺效果。
02
“那声气哗啦哗啦,又像风涛澎湃,又像狼吞虎咽,中间还夹着一丝又尖又细的声音,忽高忽低,袅袅不绝。有时这一条丝高上去、高上去,细得、细得像放足的风筝线要断了,不知怎么像过一个峰尖,又降落安稳下来。”
这段描写方鸿渐的鼾声,不是简单的鼾声如雷就概括了,而是洋洋洒洒写了一大段比喻,排比。
读罢令人忍俊不禁,又觉写的太形象了,我经常能听到鼾声,可把鼾声描绘的如此细致又形象,还是第一次见。如果我写的话,憋半天怕是也只有两句。
03
“时而一点两点,像不是头顶这方天下的,到定睛细看,又没有了。一会儿,雨点密起来,可是还不像下雨,只仿佛许多小水珠在半空里顽皮,滚着跳着,顽皮得够了,然后趁势落地。”
这段描写微雨,小时候,我很喜欢淋雨,相信许多小朋友也喜欢在雨中玩耍。我却没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也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只会用绣花针来描写,断断续续的微雨。
来看钱大师如何描写,先是“时而一点两点,定睛看又没有了”,雨密了之后,还不像下雨,小水珠倒像个顽皮的孩子,顽皮得够了,才趁势落下来。
雨中情形我都有经历,这般描写的非常贴切,就是自己都经历过又都无法写出来的。
这就是我与大师遥远的差距吧。
04
“门口桌上,一叠饭碗,大碟子里几块半生不熟的肥肉,原是红烧,现在像红人倒运,又冷又黑。旁边一碟馒头,远看也像玷污了清白的大闺女,全是黑斑点,走近了,这些黑点飞升而消散于周遭的阴暗之中,原来是苍蝇。”
这段更有趣,途中的旅社,红烧肉像“红人倒运”,语言幽默。
那一碟馒头更是出彩之处,谁能把粘了苍蝇的馒头比喻成,失了清白的大闺女呢?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件事物,让钱大师连在一起,却不显突兀,反而只觉有趣,再次惊叹于他牛人的想象力。
黑斑点变成了苍蝇,让人只觉原来如此啊!又是一处比喻。
再次见到粘了苍蝇的馒头时,我也可以来一句,像失了清白的大闺女了。
05
像以上这样描写贴切又有趣的段落,还有很多很多,其中有些词汇也用的特别棒,有些不懂之处还得查一查当时的背景,也有些需要揣摩当时作者的心理。这的确是一本不朽的著作,看一遍绝不能完全领会,还需细细研读。
提到《围城》,大家不约而同会想到杨绛先生,如果没有她的倾力付出与支持,这本著作也无法出世。
钱钟书与杨绛先生可谓文坛上的“神雕侠侣”,他们不求名,不求利,稿费都捐献了清华大学。一辈子心无杂念的追求学问,两个书痴,在文字的海洋里快乐的徜徉了一生。
这也许是文字的魅力,深深的吸引了他们吧,我想自己还需要多读,多品味,多用心观察生活,才能由内而外,输出有质量的文字和走心的文章。
我是安于悦读,89年巨蟹座,有个可爱的宝宝。希望传递一些温暖的文字,以文养心,喜欢的话就点个喜欢吧,这是原创第25篇,多谢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