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有两件事儿曾经让我尤其不能释怀。那些年因为不够努力而被浪费的天赋,和那些年因为不够豁达而被计较在小情怀里面的时光。
我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开始有内省的习惯,很久没有这么迫切地想要把心里某些时刻想明白的道理和一些很容易就被忘记的警醒给掏出来记下。有时候这种习惯会和精神病似的把自己的人格分裂成互为对立面的两个甚至是多个,遇见某些事情会吵架甚至是讨论,就比如说打出这段内容的现在,心里头就开始斟酌下一句话该写点儿啥啊,是文艺点好还是平实点棒,有时候跟个大魔怔没啥两样。
打从去年学了马克思知道点儿心理学上的理论,这才勉为其难的为这种情况找着个冠冕堂皇的理论,人家弗洛伊德早就把人的心理这点玩意儿研究的透透的。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组成。本我,是与生俱来的动物式的活动,相当于潜意识内容,遵循快乐原则;自我,是现实化的本能,代表着理性和审慎,遵循着现实原则;超我,是道德化了的我,从自我中发展起来的一部分,遵循道德原则。一个完整的人格,本我、自我、超我之间是相对平衡、协调的。其中对外行使职能的是自我,对上符合超我的要求,对下吸收本我的能量。如果一个人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彼此相互调节,和谐运作,就会形成一个发展正常、适应良好的人;如果三者失调或者彼此长期冲突,就难免个体适应社会困难,甚至演变成心里异常或者心理疾病。
本我,自我,超我,名字起的就有水平,解释的也忒到位,中华文化还真就是博大精深,细琢磨本自超三个字,就会有很多有意思的东西发现。就像一棵树生长一样,如果我一棵完整的大树分为三段,埋在土里的根,已经大致成型的枝干和未来可能会出现的叶和花就可以分别代表这三者。
有些时候不怕你忘记了原来的想法和最初的方向,内省的意义在于纠错和改正,走错路学错人改回来就好了。而它的难能可贵之处正是在被一叶障目,乱花迷眼后的幡然醒悟,这需要人们一直保持一种类似于紧张的状态,体会生活里敏锐而细小的疼痛和温柔,来抵挡生命中呼啸而来的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