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鸠摩智得宁玛派上师授以“火焰刀”神功,在吐蕃扫荡黑教,威震西陲。那一年,鸠摩智与姑苏慕容博成为朋友,用“火焰刀”的修练法诀交换,得以学习少林派绝学。
那么些年过去了,鸠摩智的功力见识均已臻于极高境界,具大智慧,精通佛法,每隔五年,开坛讲经说法。第一次开坛讲经的时候,大理保定定段正明去了,记忆犹新。
后来在大理天龙寺,鸠摩智一眼就看出枯荣大师所参枯禅的来历:
世尊释迦牟尼当年在拘尸那城娑罗双树之间入灭,东西南北,各有双树,每一面的两株树都是一荣一枯,称之为'四枯四荣',据佛经中言道:东方双树意为'常与无常',南方双树意为'乐与无乐',西方双树意为'我与无我',北方双树意为'净与无净'。
茂盛荣华之树意示涅般本相:常、乐、我、净;枯萎凋残之树显示世相:无常、无乐、无我、无净。如来佛在这八境界之间入灭,意为非枯非荣,非假非空。
那么些年过来了,于佛门中人来说,不过拈花一瞬。
鸠摩智没有变得更好,也没有活成他想象中的样子。他成为了吐蕃国师“大明轮王”,他声名在外,所踏之处,宝马香车。
佛祖没有让幸福集中在他的身上,他拥有了事业,却还想得到更好的武功。他忽然有一天,就忘了佛。即便所有的佛家典籍,武功秘籍,他都记得很清楚,他也只是记得,因为他忘不掉。
那时鸠摩智就开始不快乐了,中原武林英才辈出,他去大理天龙寺求取“六脉神剑”剑经的时候,遇到了段誉,段誉身上靠北冥神功积攒的内力已是当世少见。
鸠摩智很震惊,讽言大理段氏子弟怎么和邪魔外道染上关系了,但他对丁春秋的星宿老怪的名号用的却是星宿老仙。
鸠摩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变得高傲狂热了,弘扬佛法,潜心打坐研究经书的事情不去做,偏偏出来跑江湖,到处偷师学艺。少林寺七十二绝技,他恨不得门门都知晓。
他也只是依葫芦画瓢而已,以外家功夫催动,表面上像模像样,其本源却有质的不同。
鸠摩智在天龙寺展示“无相劫指”、“拈花指”和“多罗叶指”,几番功夫下来,无不让人慑服。又以“火焰刀”独抗六僧合使的“六脉神剑”,他尽占上风。
那时的他,年纪连五十岁都不到,布衣芒鞋,脸上神采飞扬,隐隐似有宝光流动,一副宝相庄严的样子。
他得意洋洋,嘴角已然对大理段氏的武功有了几分轻蔑,却不料段誉独使的六脉神剑让他招架不住。他只好将段誉擒走。
佛说劫报,鸠摩智这么一掳,段誉成了他命中的业障。因武成贪,噬武成痴的他,竟执著地将段誉错背的少商剑,少泽剑练成通关了。
又因巧合,得到少林寺武学宝典《易筋经》。这么一练,内功大胜从前,只可惜峰总会回,路也要转。他不笃信“扫地僧”的劝告,终究枯井低,烂泥地里坐化。
段誉就好像鸠摩智的一个轮回,鸠摩智今生的武功修为悉数为段誉所有,他多年来费尽心机,挖空心思想要获得的武功都没有了,他终于获得了解脱。
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以前,鸠摩智总怕别人超过自己,打败自己,不得不逼迫自己不断的学习武功,而忽略了佛法的修行。武功上获得的成就显而易见,佛学的高深又岂是一朝一夕之功。
鸠摩智半生的成功,走的是武功路数的捷径,为此他入了偏门。
他迷失掉了自我,他是属于彻底输掉自己的那一类人。鸠摩智以为不学武功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学不了武功的。
就好像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也许壮年时鸠摩智只是想着成名,等到暮年老去终于可以自欺欺人了吧,他没有等到那个时候。
他看开了,他一无所有了,反而得到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