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欲横流的时代,每个人好像都陷入了社交恐惧症的焦虑怪圈。许多新兴自媒体也抓住大众心理,贩卖焦虑。
但是,请不要轻易给自己贴上“社恐”的标签,也许这会变成阻碍你社交的一大原因。
我是典型的内向者,昨天听了一节北辰青年的【社交圈层突破】直播课,想分享一下我的收获,希望更多对解决内向者面对社交烦恼有帮助。
️️️️内向者如何面对社交?
一、首先❗️内向型和外向型没有好坏之分,只是获取能量的方式不同。社交会滋养你的能量,说明你外向一些;消耗,则内向一些。
不要随便给自己贴社恐标签!这会阻碍自己社交。
二、社交恐惧症的来源:外部的压力希望你随时随地回复。
三、新型社交雷区:
①突然发语音通话❌
感受:像突然冲进别人的办公室一样
应该:给到对方预期,先发个消息说一声
②问别人“在吗”❌
“在吗”是PC端时代产物,在新型社交中会降低社交效率。
③发长度60s的语音❌
如果一定要发的话:
1)可以说明为什么要发长语音
2)辅助小标题和关键词,让听的人有所预期
四、怎么面对?
1. 主动管理预期:
①告诉他人自己什么时间有空,让他人知道自己的行踪
②用昵称、个性签名备注你什么时候能回信息,或最近的状态
2. 拒绝你不想参与的社交,当你明确没意义且不想要时。
3. 寻找高质量社交,来平衡低质量无意义的社交。
五、总结
1. 明确自己的社交舒适度边界,判断社交是补充还是消耗你的能量
2. 接纳自己独处时的乐趣
3. 知道自己可以如何补充能量
4. 社交并不是必需品,根据每个人的需求而不同
️
高质量社交是什么?
一、它不是什么?
❌以尬聊、附和和捧场为主要目的
❌或者说包含社交元素的社交(刻意以社交为目的)
二、它是什么?
①以共同的价值观、理念和生活方式而聚集在一起
②因事而相遇和相识人
③精心的设计
不以社交为目的,但实现了人和人的链接。人通常因事而聚,所有人都忘记为了认识人而认识人,而专注在事情上,反而能更快熟络。
举例:
YES GO:让城市年轻人高质量社交的活动。两天一夜,学一出剧演出或参与演讲…
Toastmasters:演讲club。
️
如何重拾深度社交?
一、社交的深度比广度重要
管理通讯录:
①微信加人时就设置仅聊天还是开放其他权限
② Step1 思维导图,写下你认为的生命中重要的人;因为谁的推荐认识了谁,你会突然发现一些恩人,他们让你认识了很多人或者后来对你而言重要的人。
Step2 把朋友归类
Step3 组个小局相聚交流,重拾与好友们的联系他们会很感谢你创造的重逢;我们开始见面,并开始创造新的共同经历和共同实践。
收获:收获了更多爱和幸福
二、如何启动深度社交,开启突破口?(再接触节点)
①主动发起链接,如:创造社交媒介【复盘、发起一些好玩的东西(七天七个世界观)】
②面对面(无可替代)
③发起共同经历(如:建立一个小圈子,如每年旅游)
️怎么打开自己和陌生人的屏障?
如何开启跨圈层社交:加入聚集或者创造聚集
{核心是真诚。
人脉这个东西,如果你是奔着它去的,你反而会得不到什么;如果你是为他人创造价值,就更可能有意外的收获。}
一、推荐的app:豆瓣同城•活动行WorkFace
推荐的社群:YES GO 头马
二、想和一个自己特别佩服的人发生链接,紧张?不知做什么?
❇️解决思路:
1. 最重要的办法:为他人创造价值;
求助是一种最强的社交货币 ,为他人解决问题是最好的打破隔阂的方式;
创造社交货币的方法:发现别人的需求,创造需求的连接点。
2. 不要为了人脉而人脉
可以打开话题,去主动了解他感兴趣的话题,但守住底线,别尬,尊重他人和真诚是社交的前提。想做什么就去做,身正不怕影子斜,做一件事情,一定会有人闲言碎语,但只要你守住自己的价值观,那些话不需要在意。哪怕最开始别人不理解你,但是你最终依然可以赢回别人的尊重。如果你以为他人创造价值为目的去做事,他也会因为帮助你能够帮到更多人,而愿意去帮助你。
人际交往的本质是价值互换。
3. 借助势能
{势能:储存于一个系统内的能量,可以释放或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举例:我最近在组建一个心理学爱好群,找心理老师加入;再宣传的时候,就可以说有老师在,问要不要进群。
❌误区:一定要变得很牛,才能和很厉害的人对话链接。
✅你不用变得很厉害,但你要真诚,要肯付出,要利他,也可以去链接厉害的人。
❓如何创造势能?
①建立社群,但不能晾在那,要去运营,并邀请一些高质量的人进群分享。
②想和老板/老师创造链接?
开拓主动。主动提出做一些事情,并真正落地实行。没有勇气做,就组团一起做。
愿我们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守住自己的价值观,不被轻易煽动,内向者也可以活得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