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如何说,孩子才肯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说有感:
致我的知心朋友——《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续集…
亲爱的欣妈,亲爱的家人们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江西新余的诗阳妈胡春梅。非常荣幸今天和家人们一起学习和分享这本书。这些天继续在学习的过程中,目前学习到了第三章,这次的分享仅自己学习收获到的部分和家人们分享。
常说一本好书即是我们的良师,又是我们的益友。用心体会和链接这本书带给我的心灵碰撞,我想用“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来概括。初读这本书,便深深的吸引了我,它是一本能够引领我放慢脚步,用心体会爱的技巧与接受爱的训练的成长过程中的指导书, 它就像一把走进我们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指引我们切身体会孩子内心的感受。并通过一系列实用有效的方法,帮助我们和孩子建立起一个能够快乐交流的成长平台。
在阅读书中的第一章节时就产生了至深的共鸣。
第一章介绍了《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的四个技巧:
1、全神贯注地倾听;
2、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3、说出他们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当我在做书中第一章练习题的时候,孩子说的每一句话遭到否定感受时,眼前的孩子是一脸的委屈和无奈。我的感受收获是我在以自己的感受决定孩子的感受,可我的感受并不是孩子的感受,我认为孩子的感受也并非是孩子真实的感受。
针对4个不同技巧书中通过漫画形式展现出的不同语言,不同倾听方式时的状态呈现的效果,对比之下,即便是自己也更愿意听到被认可,被尊重时说的语言,能深刻体会到倾听,接纳,共情背后语言的力量。比语言的技巧更关键的是我们的态度,如果我们没有真正的与孩子产生共情,无论我们说什么,在孩子眼里都是虚伪的,都是让他们觉得我们是想让他们听我们的,只有我们真正与孩子有共情才会打动孩子的内心。
这里分享下我通过学习和我们家儿子这俩天日常生活中的对话:
儿子哭着说:哥哥拿走了我想玩的玩具。
我:哦,儿子现在一定很伤心,妈妈抱下。
儿子:那是我想玩的玩具。
我认可并重复孩子的感受:嗯嗯,那是你玩的正开心的玩具。
儿子:我还要玩,哥哥拿走了。
我认真的倾听:这样啊。难怪我家儿子这么伤心了。
接下来,我知道如果跟儿子去讲那个玩具是哥哥的,我们应该尊重哥哥的物品归属权类似的话,会将儿子的情绪又重新拉回到刚刚失去心爱的玩具时的伤心中。他会认为玩具应该还给哥哥,而我的认可就显得虚伪了。我选择抱起儿子,拍拍他的背,带他走到门外,恰巧当时门外有一只流浪猫在门外找吃的。我开始转移儿子刚刚沉浸的伤心情绪“儿子,你看,小猫晚上出来找吃的,下着雨,猫咪一个人出来了,我们给它点吃的好不好?。”通过转移话题,儿子很快放下刚刚的伤心情绪。很开心的跟我一起看着猫吃东西的姿态。
很多时候,无论是孩子或者大人,其实需要的是自己的感受能被人接受,自己的话能被倾听;而不是被说道理,更不是被全盘否定。如果家长能真正倾听孩子的叙述,孩子就能更容易表达他们面临的困境。孩子需要的正是我们能和他们产生共情。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1.改变心不在焉的态度,全神贯注地聆听孩子说话。
孩子找到父母倾诉的时候,我们应该放下手头的事情,认真听孩子说,这个动作和过程本身,就会让孩子感觉自己是被尊重的,他们自然会更愿意倾诉。有的时候,我们什么都不用做,同情、认可的态度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支持和安慰。
比如生活中常见:孩子摔倒了,哭闹不停,爷爷奶奶或者爸爸相继哄呀劝啊,都没有用,我们温柔地将孩子抱过来,轻轻地帮他吹吹伤口,亲亲他,孩子就安静了下来。孩子要的其实就是那种被尊重、被爱护的感觉。我们不要认为孩子小,可以随便应付下,其实他们内心跟我们大人一样有时候是敏感的。孩子只有在感觉良好的时候才会通情达理,也就是孩子有好的感受就有好的行为。
第二章: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的五个技巧。
1.描述:描述你所看见的,或者描述问题。
2.提示。
3.用简单的词语表达。
4.说出你的感受。
5.写便条。
这一章节,让我意识在面对孩子时,想要他们配合父母,不是以权势和暴力控制孩子,而应该尊重孩子,不伤害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在对待事情上,父母要做到的不是纠结于孩子错的方面,而应尽可能给孩子提供有用信息,才可能激发孩子的自主性,从而更好地配合父母。
在我们希望孩子配合的时候,在练习责备和问罪,谩骂,威胁,命令,说教,警告,控诉,比较,讽刺挖苦或者预言的感受下,切身体会到语言带来的杀伤力造成的后果有多糟糕,有多严重。孩子幼小的心灵,天赋异禀不经意可能就被扼杀在语言的暴力里,如果我是孩子,我会很长时间都沉浸在不被理解时的伤心,委屈,自卑,厌恶,等等负面的阴影下难以找到信心,找到自我。
通过漫画中的反例我看到了一个孩子内心隐藏着的抵触和厌恶。看到一个想要立马逃离,想要将自己包裹起来的受伤的孩子,而书中的这一章节给到我们的五个技巧中让我们只是描述,不带任何的评价。只是简单的提示,没有责问,没有威胁,没有喋喋不休的说教。只是说出我们的感受,没有警告,没有攻击,没有评判性的贴标签。只有用心下通过写便条传递的期望。
这本书让我不知不觉中心灵受到洗涤。我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就是我的“影子”,只有不断的“修炼”了自己,才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待孩子如是,待家人如是,待朋友如是,待同事如是。
树立一个榜样,建立一种情感的氛围,愿我们在不断的学习中,孩子在长大,我们也在成长。和孩子一起感悟和进步,相信读到它的人,会像我一样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