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樊登《关键时期的关键帮助》,我觉着听是一部分,书还是要看的,毕竟等身的著作浓缩在一个小时,虽然汤浓但厚味太重,不能体会到食材在唇齿间发生化学反应的微妙新鲜。
不过,时间有限,总体还是开阔眼界的。基本书中的理论集合了我看过的蒙特梭利《童年的秘密》、孙瑞雪的《完整的人生》、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和简尼尔森的《夏山学校》。看书,让我越来越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个阶段。
经常有人问我,“生了二胎,累吧”,我都笑笑。因为“累”必将是人生这个阶段的长期状态,而我内心充盈了幸福,动力满满,能量满满,并不觉着出累来。在我学习的注电群,群主说,“每年考场总有孕妇和哺乳期妈妈,几个月的孩子就在考场外等妈妈”,我回复,“孩子不是负担,是动力”。难道不是吗?
身边有个生了二胎的同事为了老大,把老二丢在老家,内心很是可惜,但是除了理解安慰她,我不能在给本以焦虑的她雪上加霜。儿童的前三年貌似懵懂无知,确实成长最关键最爆棚的时期,所以我能有份工作养家,还能有大把的时间和孩子相处,很感恩公婆的无私奉献。
毋庸置疑老人很爱孩子,但是不理解孩子。最简单的,发现恩仔想使用剪刀,但是我们拆快递的剪刀很不适合他的手指使用,我买了个2.6的儿童剪刀,恩仔乐此不彼玩了整整一个多小时,专注的表情沉浸其中。爷爷的第一反应是嗔怪,剪刀这么危险的东西,买了干嘛?在玩了半个小时后,奶奶干完手里的活在恩仔的旁边“指导”,在我看来是打扰,是对孩子的不信任。在“引导”和“沉默”这之间的界限,我们要通过观察来判断,在儿童明显遇到困难,他的神情和动作,无需他说就可以准确地指出,给与帮助,而他很专注时我们只需要在一边陪伴着,不是看手机,只是安静地坐在他的旁边,提供一个安全感,充当一个背景。在前期的半个小时,恩仔一次也没剪到手,所以奶奶的陪伴就是纯属打扰。这样的小细节,老人是不会注意到,而当面指出更不合适,我的办法是主动上前,找个合理的理由支开奶奶,说,“妈您歇歇,我来。”
还有就是今天的包饺子,奶奶已经忙里忙外,恩仔非凑过要包,多好的生活体验,但是容易把衣服搞的到处都是面粉。我急忙放下手中的家务,提醒恩仔去搬个凳子,找出护袖围裙给他穿上。因为顺应了儿童的天性,所以恩仔在享受其中后就变得很顺应,很乖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