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声的错误示范 发声的原理是肺部呼出的气流通过喉头时促使声带震动,产生声音,而歌唱发声的原理是在人的本能发声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调整声带与周边肌肉的合理运动,产生符合歌唱技术需要的声音状态。在进行歌唱训练时学生往往混淆了这两种不同层次的声音状态,用本能发声的心理暗示指导艺术歌唱,从而导致喉头上提、声音漏气等用声问题。要克服以上发声错误,就必须把生活中的错误发声习惯与艺术歌唱的发声要求区分,建立正确的发声意识。 声带的闭合能力一部分是人类本身生命活动需要,一部分是靠着其周围有关肌肉的协调配合。本能的发声习惯,范围只局限于对方听得见的距离,没有太大的音量与音区的要求,其实声带的运用是随意的。由于声带只有在发强音和高音时才紧密闭合,那么类似于说话的本能发声习惯常使声带大部分时间处于不完全闭合状态。如果错误的运用声带周围肌肉的功能,如把本该促进声门开放的环杓后肌运用到歌唱,那么肯定会产生声音虚、漏的问题;把稳定喉头的喉外肌力量作用于发声,就会造成提喉、喉音等用声错误。
二、关于呼吸的误区
腹式呼吸法到目前为止已经被普遍认为是最科学的歌唱呼吸方法,但仍有很多学生苦闷呼吸训练中做得很好,而发声时气息却不够用。大多数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关呼吸问题的误区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吸气时气息到达的深度不够,即没有吸到技术所要求的到达“肺的底部”。气息吸得浅作用于声带时,呼出气息的量和压力不足以冲击闭合的声带,从而使声音显得虚弱无力。引起气息浅的原因和本能呼吸习惯有关,本能的呼吸是建立在类似于一般的谈话间,或者身体剧烈运动后的一种生理上的本能反应,它只需要胸腔的扩张、收缩产生力量完成肺内气体的交换。扩张只集中在肺的上半部分,而歌唱所要求的“吸到肺的底部”明显是大有区别的,也就是说,腰腹肌的能力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当遇到较长的歌词需要气息量加大时,肺叶的下半部分气息送不出来,从而觉得气息不够用。 二是气息与声音没有配合好,导致没有由气带声。我们从两方面分析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没有养成运用气息歌唱的习惯,张嘴就唱,没有把呼吸动作与歌唱的用声动作融合起来。另一方面是过分地注意气息,为节省气息故意增加腰腹部肌肉的力量,形成“憋气”,使气息不能顺利地作用于声带。这两种情况的最终结果都可能导致声带紧张、干涩,声音发直缺少泛音。呼吸和发声训练结合一起练习比较好,因为气息和声音是揉为一体的,呼吸训练不能脱离歌唱实践。我们要建立这样的歌唱意识:只有气息支撑的声音才是有效的声音,只有正确作用于声带的气息才是有效的气息。
三、关于共鸣的误区
人体共鸣腔分为三个大的共鸣区域,即:胸腔共鸣区、口咽腔共鸣区(口、喉、咽)和头腔共鸣区(鼻窦、额窦、蝶窦)。口咽腔共鸣是声音从喉咙发出后的第一个共鸣区域,它上连头腔,下达胸腔,是歌唱非常重要的部分,对声音的丰满、音色的美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帕瓦罗蒂曾强调声音共鸣主要在口腔、咽腔,说明了口咽腔在整个歌唱中的重要作用。
然而,在这个区域出现的认识上的误区也是最多的。所谓的口咽腔打开就是我们常说的“打开喉咙”,有关打开喉咙的要求文章前面已有所论述,这里需要指出的是 “舌头”在口咽腔打开过程中的状态。很多学生把缩紧舌头误认为是打开喉咙,结果造成舌部肌肉僵硬和压喉,一方面破坏了基音形成的良好状态,另一方面也阻碍了口咽腔的顺利打开,良好的共鸣腔体也就无从谈起。口咽腔打开的关键要做到:在稳定的基础上松喉咙、松下巴、松舌头,使这几个部位处于“自如”状态,处于一个放松的状态,才能学好唱歌。
喜欢的留下你们的赞好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