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发展规律(八)

人性发展规律(八)

第八章:意志的辐射

—————田玄谷

一、意识世界

在进入讨论意识界之前,我们首先来看看上个世纪两个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与玻尔之间的论战片段。

1930年10月20日开始的第六次索尔韦会议会期长达6天。爱因斯坦在到达布鲁塞尔时,已经想好了一个新的思想实验。这个实验将给测不准原理和哥本哈根解释带来致命打击。而玻尔却没想到在某一次正式会议后有这样一个“埋伏”等着他:爱因斯坦让玻尔想象一个充满光的盒子。盒子的一面壁上有一个带有遮挡板的孔。这个挡板可以通过连接到盒内时钟的机构打开或闭合。这个时钟与在实验室中的另一个时钟是同步的。称出盒子的重量。将时钟调整到在某一个时间打开挡板。打开的时间很短,但足以让单个光子放出。爱因斯坦解释道,我们现在知道了光子是何时离开盒子的。玻尔听着他的话,好不在意,因为爱因斯坦提出来的每件事都看起来直截了当,无需争议。测不准原理只适用于成对的互补变量———位置和动量或能量和时间。它并没有对一对互补变量中的任何一个变量的测量精度加以任何限制。就在那个时候,面带一丝微笑的爱因斯坦吐出一句至关重要的话:再次称盒子的重量。一瞬间,玻尔意识到他和根本哈根解释遇上了大麻烦。

为了算出单个光子中有多少光已经逸散,爱因斯坦运用了他的一个漂亮的发现,这个发现在他还是伯尔尼专利局的一个办事员的时候作出的。能量就是质量,质量就是能量。这是他在研究相对论的时候无意中作出的一个惊人的发现。有一个简单而又最为有名的等式:E=mc2。E代表能量,m代表质量,c代表光速。通过对光子逸散前后的盒子进行称重,很容易就可以算出质量上的差别。虽然这种极为微小的差别是不可能运用1930年那时候的设备测量出来的,但在想象实验的领域中,这是小孩子的把戏。使用E=mc2来将短缺质量的量转换成一个相等的能量数,就有可能准确地计算出逸散的光子的能量。通过与光盒内控制遮挡板的时钟同步位于实验室的另一个时钟,就可以得知光子逸散的时间。看来爱因斯坦已经设想了一个可以同时准确地测量光子的能量和他逸散时间的实验。这正是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人为无法办到的。

玻尔惊呆了!整个晚上,玻尔都极为闷闷不乐,一会儿走到这个人身边,一会儿走到那个人身边,试图让他们相信这个实验不可能是正确的。因为如果爱因斯坦是对的,那么整个物理学就将不复存在。但他无法作出任何辩驳。

玻尔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一直在研究爱因斯坦思想实验中的每个细节。他拆开了这个虚构的光盒,试图发现他所希望存在的缺陷。即使是一个思维试验,爱因斯坦仍然既没有构思这个光盒的内部工作原理,也没有构思该如何对他进行称重。玻尔绝望地试图理解这个装置,以及必须进行的那些测量步骤,并画了一个他称之为“伪现实”的实验装置示意图来帮助自己理解。从他在1927年索尔韦会议使用的论证,玻尔人为,任何对光盒位置的测量都将导致他的动量产生内在的不确定性,因为读刻度需要照亮刻度,因为指针和观察者之间光子交换会导致光子的移动。提高位置测量准确度的唯一方法,就是通过花较长时间去进行光盒的平衡以及对指针在零点进行定位。然而,玻尔人为这将导致光盒的动量产生相应的不确定性。光盒的位置测量的越准确,对它动量的测量就将具有越大的不确定性。

不同于1927年索尔韦会议的是,爱因斯坦这次攻击的是能量-时间的不确定关系,而不是位置-动量关系。就在凌晨的某个时间,玻尔突然看到了爱因斯坦思想实验的缺陷。他重新逐步进行分析,直到他满意地发现爱因斯坦实际上已经犯了一个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错误。爱因斯坦急于要击败根本哈根关于量子现实性的观点,却忘了考虑他自己发现的广义相对论。他忽视了光盒内时钟的引力对时间测量的影响。而重力的时间膨胀就是其中之一。一个房间内两个相同的和同步的钟,一个被固定到天花板上,另一个被固定到地板上,时间相差的部分在十亿个十亿分之三百(10的18次方之300)中将步伐不一致,因为地板上的时间过得比天花板上的时间慢。原因就在于引力。根据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时钟的嘀嗒速度取决于它在重力场中的位置。同样,一个在重力场中移动的时钟走的速度比一个固定的时钟要慢。玻尔意识到,这意味着对光盒称重会影响到盒内时钟的计时。

光盒在地球重力场中的位置受到对指针所指标尺刻度进行测量这一行为的影响而发生了改变。这个位置的变化将改变时钟的速度,并且它就不再与实验中的时钟同步。因此,它就不能对遮挡板打开及光子逸散出盒子的时间作出精确的测量。由E=mc2得知,对光子的能量测量得越精确,就越无法确定重力场内光盒的位置。由于重力能够影响光的流速,这种位置的不确定性就导致人们无法准确地判断遮挡板打开以及光子逸散的时间。通过这一系列的不确定性,玻尔表明爱因斯坦的光盒实验无法同时精确地测量光子的能量和它逃逸的时间。海森堡测不准原理被证明依然正确,因此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解释也是正确的。尽管如此,但爱因斯坦仍然有着自己的看法,并且坚信自己的看法:在我看来,这个理论毫无疑问包含了某些最高真理。然而量子力学是不完善的,并非像玻尔所希望大家人为的那样,是“圆满的”。

正像麦克斯韦在19世纪将电、磁和光统一起来能够包容一切理论结构一样,爱因斯坦想把电磁理论和相对论统一起来。对于他来说,这种统一是下一步将实现的,是必然会发生的。那是在1925年,他做了多种尝试构造这个理论,但都以失败告终,全都扔到纸篓中。在量子力学发现之后,爱因斯坦相信:统一场论会产生量子力学这个副产品。

因此,有了后来众所周知的EPR论文,即: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罗森论文。1935年5月4日,《纽约时报》登载了一篇文章,标题是“爱因斯坦攻击量子论”:“爱因斯坦教授攻击量子力学这个重要的科学理论,他曾是这个理论的始祖,他的结论是:这个理论尽管是‘正确’的,但它是‘不完善’的。”然而EPR的论证中心是爱因斯坦的局部性假定,即不存在某种神秘的、瞬时的远距离作用。局部性假定排除了在某一空间地区发生的事件,在瞬间、超光速地影响另一地区的另一事件的可能性。对于爱因斯坦来说,光速是任何物体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速度极限,是不可能超越的。对于相对论的发现者来说,在对粒子A进行的测量,不可能在瞬间影响远距离的粒子B所具有的物理现实性。

因此,问题就回到了对“物理现实性”的定义上了。因此,7月28日,《纽约时报》刊载了一篇文章:“玻尔和爱因斯坦在较量—他们开始了一场有关现实性基本性质的争论”。

而薛定谔对于量子现象的描述则使用了“纠缠”这个术语,它在描述EPR实验中的两个开始时接触,然后分开的这两个粒子之间的互相关系。他像玻尔一样承认,由于有了互相作用,现在有的不是两个单粒子系统,而是一个双粒子系统。因此一个粒子的任何改变都会影响到另一个粒子,不管他们的距离分开有多大。“任何预计‘纠缠的发生’显然只能是回到这样一个事实,即两个物体在早些时候是在真实的一个系统的意义上形成的,它们曾是相互作用的,彼此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薛定谔在这一年的下半年正式发表的文章中写道:“如果两个分开的物体进入一个相互影响的状态,然后有分开,我们所说的两个物体的‘纠缠’就有规律地发生了。”尽管薛定谔不像爱因斯坦那样热衷于局部性,但他不准备拒绝它,他为了解开纠缠提出了一个问题论点。他得出结论说:“对分开系统所做的测量不会直接互相影响,都也就不可思议了。”然而爱因斯坦对此的态度却是:“不加节制地沉迷于这种认识论的状态应该结束。”对此,爱因斯坦告诉薛定谔说:“物理学是一种类型的形而上学,物理学描述现实性,只有通过物理描述我们才能知道它。物理学完全是对现实性的描述,物理学完全是对现实性的描述,但这种描述可能是完整的或不完整的。”为了说明他的意思,他要薛定谔设想两个封闭的盒子,其中一个含有一个球。打开盒子的盖,并像里面看是“进行观察”。在向第一个盒子里看之前,这个盒子含球的概率是二分之一,换句话说,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性在这个盒子里有球。这个盒子打开之后,概率或者是1(球在盒子里),或概率为0(球不在盒子里)。但是爱因斯坦说,在现实世界中,这个求始终在两个盒子的一个盒子里。因此他问道:“球在第一个盒子的概率是二分之一的说法是现实情况的完整描述吗?如果不是,那么完整的描述应该是:球在第一个盒子里,或者球不在第一个盒子里。如果盒子在打开之前这种说法被认为是完整的描述,那么这种描述应该是:两个盒子中有一个没球。”球存在于哪一个盒子中,只有在打开盒子的时候才能知道。爱因斯坦总结说:“用这种方式出现了经验世界的统计特性,或者它的规律经验系统。”因此他提出问题:盒子打开之前的状态能完全用概率二分之一来描述吗?

由于爱因斯坦的这个设想,才有了后面的“薛定谔的猫”。但无论是球也好,还是猫也好,其实爱因斯坦就是想告诉他们:你们搞错了物理学的定义!正如后来人们所说的那样:爱因斯坦和玻尔之间关于量子力学正确与否的争议,更多的是哲学范畴,而不是物理范畴。因此,从这个角度讲,爱因斯坦具有绝对的正确性。

但是,正如爱因斯坦在EPR论文中所说的那样:“一个理论的正确性,由理论的结论是否与人们的经验相符来检验。”(其实他这只是马克思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一个变相说法)。当量子力学的现象不断被证实与人们的经验相符的时候,我们确实要承认量子力学的正确性。而爱因斯坦其实从来没有反对过量子学说,相反,量子的概念是他提出来的,他只是确信:量子学说包含某些真理,但是不完整的!他觉得:量子学说是统一场的副产品!因此在他的晚年,他几乎放弃了对量子学说的研究,一心一意地构建统一场———虽然到生命的尽头也没有成功。因此,从事物的发展导致的概念和定义的必然变化和拓展的角度上来说,玻尔是正确的。

因此,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看他们构想的那些实验。关于爱因斯坦构想的“光盒”实验:其实如果要根据广义相对论考虑其他事物对光盒在地球引力场中的位置的影响的话,那么能够影响的事物就不仅仅是“对指针刻度进行测量”这一行为了。也就是说:任何一件事物———地球上一山一树、一人一兽、一水一石,哪怕是一粒灰尘的移动,宇宙中一星一云的变动等等都会对光盒在地球引力场中的位置产生影响。因此,如果要准确地测出光子的逸散时间,除非整个宇宙完全塌陷成一个绝对平衡的静止空间。因此,这本身就是一个大脑中的理想的实验,一切都必须是绝对理想的条件,玻尔只是钻了和牛角尖,而爱因斯坦也一时不察,或者换句话说:他自己也没发现,其实他这个实验根本就是漏洞百出———他们都犯了一个错误:要么用现实的局限性去理想的完美世界中去寻找漏洞,要么用理想的完美性去局限的现实世界中去寻找漏洞!因此,他们都还在某种程度上为自身长期以来所从属的行业所“定义”,而对于定义来说,人们的理解都会根据自身的经验形成的三观和认识论而不尽相同,因此,个人观点:虽然对于概念的定义是一切争论的决定性因素,但正因为如此,所以也是最无关紧要的因素!因此,我们需要绝对客观的态度来看待一切事物,所谓绝对客观的态度:即不仅承认有形事物的现实性,同样也要承认无形事物的现实性;即不仅承认客观事物的现实性,也要承认主观事物的现实性。即:以兼并主观与客观两种态度的自然视角来看待世间的一切!

现在我们来设想一个实验,或者说得具体点,不能算做实验,直接叫一种现象,来用它来帮助我们理解现实物理世界的光速不可超越性和量子学说中的量子纠缠现象:

我们有一盆水(当然,我们首先要假设水对于其他固体物质的绝对柔密性,即:虽然由于水分子或者其他更小的构成粒子之间有空隙,也有硬度,因此在力的作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时间,但在与固体物质的相比中,我们将此忽略不计。即:将水看成一种赞美的柔密介质),我们往里面丢一颗石头,或者无论其他什么东西,哪怕再小,那么整盆水的任何一个地方都会立刻感觉到一种挤压的力———无论这个盆子有多大,哪怕相当于一个海洋、整个宇宙。这中传播速度,就是量子力学之中的速度———无速度,即:无限大的速度,一切都是瞬间,永远的超光速。这就是量子力学之中的运动:一切都是一个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正如广义相对论和爱因斯坦引力论对引力的描述一样———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其实都是一回事,只不过这两者的主要坚持者却莫名其妙的在争论中走入了自己的对立面: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本来是一种整体的全面理论,但却在量子力学的争论中走入了“局部性”的死胡同;而玻尔的量子力学本来是一种极度局部的理论,却在争论中走上了全面性之路。戏剧性的是:两者居然没能走到一起,综合各自的优点,或者说的本质点:两者都忘了自己的初衷。而在水中运动的石头,就是现实物理界运动———永远的规定性的局部运动,永远的光速不可超越。

既然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都证明是符合事实经验的,那么我们的世界的本质构成就只有一个可能:我们的世界是一个由意识构成世界!也许有人觉得这与人们所认识的世界相悖,但其实事实并非如此。这里所说的意识,并非人们通常所谓的“意识”,所谓意识,并非指的是传统人们所理解的纯精神的东西,而是把物质从分割到分子、到原子、到质子、到中子、到费米子、到波色子、到任意子,一直无限分裂到介于绝对有无之间的状态,即:意识。也就是说:整个宇宙和事物之间的力,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都不是凭空发生作用的,都一直通过着一种我们之前没有意识到的“介质”———意识来传播的。对于整个宇宙,来说,意识,就好比那盆中的水。对于我们刚刚说的往盆中丢石头来说,还不能真正的体现这种整体的运动,因此石头是我们从水的外面加进去的东西,而对于整个宇宙来说,一切运动都是内部整体间意识的位置互换。比如:往盆子里丢石头,虽然盆子里的水的每个部分都瞬间感受到了力,但这种力在整体上是不均衡的,因为石头是另外加进来的,因此,整个水盆的水都是瞬间感受到了一种挤压的斥力。而整个宇宙则不一样:它就像一个封闭的容器,或者说就像一个被水充满的无限的空间,其间的任何一个运动,不仅仅会瞬间是的所有部位的水都感受到力,而且这个力的作用是均衡的,即:是由无数对相反的力构成的,这些力综合之后为零。这些力就是意识的传播,只要宇宙之中任何地方有运动发生,无论是一个星系、恒星、行星、人、虫子、流水、原子、中子、电子、光子等等,整个宇宙都会在瞬间同时发生量子纠缠。也就是说:整个宇宙一直都处于一种连续的“纠缠状态”。然而,“量子”的本意是“一份能量”,还不能体现出意识最初的运动的零聚集、零规定状态,因此,整个宇宙的状态在本质上只能叫做“意识运动”。

但众所周知,在现实中,是没有这样完美的“水”的,或者说:现实世界不是这样完美的水的世界。然而,量子力学的发展却证明了这样的现象的事实存在,因此,我们需要对我们世界的构成进行思考。到底是与我们的世界同时存在着另一个世界?还是我们只有这一个世界,只是我们目前由于科学的不够发达而无法认识到我们这个世界的其他部分?其实这两个问题没什么分别,都是一样的,最终回到各自对“世界的定义”的理解之上了,所以这个话题没有讨论的必要———这,也许就是爱因斯坦的统一场所要完成的目标,即:量子力学只是统一场的一个副产品。其实这话也不完全正确,也只是陷入了被自身经验完成的意志规定性的死胡同,其实:正如盆子里的水运动一样———只有完全整体的运动,才能造就绝对局部的运动———只有整体的绝对统一,才能完成每个局部运动的瞬间完成;也正如盆子里的石头的运动一样———只有绝对的局部运动,才能成就完全的整体运动———只有局部的绝对独立,才能促成整体运动的瞬间完成。

因此,整个宇宙的运动,即:意识运动,就犹如一个已经完全装满水的封闭容器中的水的运动。它不像我们平时看到的运动,因为我们平时所看到的运动,都是有“闲置空间”的,即:我们有空余的地方让我们来认识运动的状态!而意识的运动,则没有任何“闲置空间”,就像那个装满水的容器中的水一样———容器内任何一个位置的水的运动,都会在瞬间带动周围的水的运动来填补此处水的运动造成的空间“空缺”,并在这个空缺填补的同时,瞬间带动整个容器中所有水的运动。我问在这里之所以会说出一个“空间空缺”,是为了用人们通常所理解的运动的形式来便于理解,其实从来都不会有空缺。通常人们在理解运动的时候,无论是天体的运动、地质运动、动物的运动、物体的位置转移、分子、原子、质子、中子、波色子、以及一切量子的运动等等,都是建立在有意或无意地将此运动对象的周围“设想”为部分或所有的“闲置空间”来理解的。因为人们在理解运动的时候常常经验地人为:只有存在“闲置空间”,运动才可能发生!然而事实可能恰恰相反———在闲置的空间内,运动永远不可能发生,或者说:从来就没有真正闲置的空间!人们通常所谓的闲置空间,仅仅是由于人们对世界认识的局限而自己设想出来的不存在的东西!

说到这里,肯定有人会问:你所说的封闭容器中的水在本质上都是均匀的,而宇宙中的万物在存在形式上都是千差万别,宇宙中的运动怎么可能像你假设的封闭容器中的水那样呢?也就是说:如果宇宙的本质是将一切存在无限分裂到,直至有无之间的处于无极或混沌状态的意识的话,那么即使在全意识状态下的宇宙所有的运动都能够以量子纠缠的形式,达到超光速,但是,真实的宇宙却不是全意识状态的,它存在着千差万别的万事万物,那怎么解释超光速呢?这个,就回到了我们之前所说的:水盆中的水的整体运动和石头的运动之间的问题!现在我们来做这么一个设想:在一个装满水的封闭的容器中有两块石头,或者说,不是两块石头,而是两块质地比水坚硬、而密度跟水相等的固体物,我们给其中一块固体物一个力,使它往着另一块固体物的方向运动,并且要确保这个力会使得它最终撞上另一块固体物。这时候,对运动的三种认识就出现了:

第一种、传统的有“闲置空间”才能发生运动的认识。对于这种对运动的认识来说,这里的水,就好比日常的空气,并且是静止的空气,这种认识从来都不会将其考虑在内的。也就是说:在这里,这种认识是忽略水的运动的作用的,即:按照这个力赋予这块固体物的速度,直到它撞到另一块固体物的时候另一块固体物才会动。

第二种、考虑有形介质之间的间隔对速度产生迟缓作用的对运动的认识。也就是说,这种认识,它承认第一块固体物在受到力的时候就带动了周围的介质———水的运动,但是由于考虑到水分子乃至水更小的构成单元之间的间隔,这种运动不可能在不需要时间的瞬间传播到另一块石头,也就是说:第二块固体物可能在第一块固体物运动之后和碰上另一块固体物之前之间的某个时间发生运动。

第三种、意识界的运动。也就是说:只要第一块固体物受到力运动的那一刻,第二块固体物就会因为容器中水的整体运动而同时发生了运动。

其实对这三种对运动的认识的解释,都是片面的———因为它们根本就不是建立在同等的条件下的:第一种是完全忽略了介质的作用;第二种看似很合理却不能清楚认识到介质的本质;第三种则是将介质完美化。当然,我们在之前已经说过,这容器中的水,是一种密柔度达到绝对值的完美状态的水,因此,如果从这个角度看来,第三种是正确的。

因此,如果要解释宇宙中的光速不可超越和超光速现象,那么对于速度的定义,就可以根据以上三种认识分为三类:

第一类、不考虑介质,即:以对象为绝对介质的“光速不可超越”的速度。

第二、考虑介质的速度的极限的“等光速”的速度。

第三、将介质绝对化的“超光速”的速度。

因此,要弄清楚速度的分类,我们就要回到的意识的最初运动,意识的运动分为两种:意识凝聚和意识场流!我们现在,或者说永远也无法得知最初是什么力量使得意识发生凝聚,因此,根据中西方文明对于造物传统的称呼,我们在此只能称之为“道之意志”或“上帝意志”。意识的凝聚形成了意志,意志则以有形的物质和无形的精神为表现。也就是说:意识的凝聚,并不是像人们通常所人为的聚集现象,而是以有形的物质的“有”和无形的精神的“无”同体共存的形式实现了自身的分裂。而意识的场流则是由意识的凝聚带动的整个宇宙同时的意识运动!因此,整个宇宙的运动,即:意识运动,就犹如一个已经完全装满水的封闭容器中的水的运动。它不像我们平时看到的运动,因为我们平时所看到的运动,都是有“闲置空间”的,即:我们有空余的地方让我们来认识运动的状态!而意识的运动,则没有任何“闲置空间”,就像那个装满水的容器中的水一样———容器内任何一个位置的水的运动,都会在瞬间带动周围的水的运动来填补此处水的运动造成的空间“空缺”,并在这个空缺填补的同时,瞬间带动整个容器中所有水的运动。我问在这里之所以会说出一个“空间空缺”,是为了用人们通常所理解的运动的形式来便于理解,其实从来都不会有空缺。通常人们在理解运动的时候,无论是天体的运动、地质运动、动物的运动、物体的位置转移、分子、原子、质子、中子、波色子、以及一切量子的运动等等,都是建立在有意或无意地将此运动对象的周围“设想”为部分或所有的“闲置空间”来理解的。因为人们在理解运动的时候常常经验地人为:只有存在“闲置空间”,运动才可能发生!然而事实可能恰恰相反———在闲置的空间内,运动永远不可能发生,或者说:从来就没有真正闲置的空间!人们通常所谓的闲置空间,仅仅是由于人们对世界认识的局限而自己设想出来的不存在的东西!

因此,第一、虽然因为意识的凝聚产生的物质和精神乍一看之下对运动的传播会产生阻碍和迟缓作用,但由于意识本身的类似于水的绝对柔密性,虽然传统物理运动的传播是需要世间的,但在宇宙的隐秘本质———意识中的传播,却是以一种整体统一场的无限大的速度零时间即刻传播的。第二、精神和物质是一种同体共生的分裂,它们分别以物质与精神的形式,同时空地实存于现实与非现实世界。因此,在整体上,对于意识来说,这种存在是互相抵消的,也就是说:对于意识运动的实质没有任何影响。

我们之所以会一直选择水来作比喻说明意识的运动,是因为只有水———这种在有形物质的存在中至柔至密的性质,才最接近处于无极和混沌状态的意识的性质,才能最大程度地让人们理解意识的运动。而对于量子,提出这个概念的普朗克对其的解释是:一份能量。而量子纠缠,是人们能够捕捉到的意识整体流动的一个极为单一的表现,因此,意识就是能量,能量就是意识。也就是说:水是世间最具有意识和能量特性的物质,即:最具有接受、储藏和传播功能的物质。因此,从古至今,无论神话传说还是科学探索,都无一不把生命的起源指向水,也许这就是水之所以能够催生生命的缘故吧!

而意识的存在和运动形式与水相似,那么我们可以想象:当意识凝聚发生即意识以意志的形式分裂为精神与物质的时候,意识的自身的变化也必将是与水的变化相类似的———无论是在变为固态还是变为气态的时候,自身的体积都会变大。因此我们可以以想象:在当初万物还未存在,整个宇宙还处于一种纯意识(或者说纯能量)的无极的混沌状态的时候,一种神秘的力量(我们称之为“道之意志”或“上帝意志”)促使意识发生运动和凝聚。而所谓无极的混沌状态,即:类似于我们之前所说的柔密程度达到极致的水(即:不存在任何间隔和硬度)的状态,因此,只要一个运动发生,整个宇宙就会瞬间进入到一种全面的“纠缠”状态,即:意识共流。意志随之诞生,即:以物质和精神的通体共生状态逐渐存在于宇宙之中。而意识向意志的转化,即:由无极的混沌状态向物质和精神两极的转化,即会像水向冰和水蒸气的转化一样———导致自身体积的变大,即:膨胀。因此,自物质与精神诞生的那一刻起,宇宙就表现为一种膨胀的状态,也就是说:意识凝聚的本质效应来说,宇宙的膨胀是宇宙本身生命力的体现。这也许才是近代西方科学家发现宇宙膨胀并提出“宇宙大爆炸”猜想的原因。

因此,运动分为两大类:意识界运动和意志界运动,而意志界的运动分为物质运动与精神运动,而人们在传统上对运动的认识停留在对意志界中的物质界的运动之上。在物质界,一切运动的速度不可能超光速;在意识界,一切运动都是超光速的无限大;而在精神界,一切运动又跟物质界一样———永远不可能超光速。(其实根据这个,我还有很多东西都可以解释,尤其是对于生命的行为、状态、修行等等,但因为是记录思路,所以就先不废话了)。

二、意志的辐射

要说这个话题,我们分别选两个来自东西方的流传至今的似信非信、似存非存、似有似无的东西———解梦和星座来入手。

第一、关于梦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梦的影响是很大的!比如“梦飞熊”一般解读为人将能够得到贵人之助而大展宏图,而此梦之解源于周文王在遇上姜子牙之前有飞熊入梦,而姜子牙道号飞熊,故梦飞熊之解由此而来!然而问题来了:姜子牙道号飞熊,那之后的人如果遇到的贵人一切都与飞熊无关,那又该何解呢?

首先我们要看看,梦真的有预兆性吗?首先,个人观点:梦的预兆性是“信之则有,不信则无”,但是,我说的信与不信,不是人们理解的信与不信,即:不是指现实中的个人信与不信,而是指你所处的地域的文化传统中人们有没有这种信与不信的习俗。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对梦进行分类,梦分为三类:无意识胡乱做梦、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和具有预兆性的梦。庄子说:“至人无梦!”很明显,绝大部分人都做不到这点。并且,所谓至人,即已经修行达到了完全瓦解自身意志———精神和物质,使两者综合为一,回到混沌初开的无极状态,我们之前已经说过:虽然这种状态会使人获得极乐,也会让人获得独一无二的灵感,但这只能是稍纵即逝的感觉和体验,沉溺于此与死人无异,因此“有梦”才是真真正正的人,才是人类现实世界的写照。所以,对于一切生命来说,梦,不可避免,关键看如分类。在整体上,梦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就是指人们在休息的时候,大脑意识并没有真正的完全休息,这类梦只是人的大脑意识游离,没有什么含义。第二类,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即人们在白天过于关注于某一事物,因而人的大脑在人睡觉之后,意识仍然停留在这一事物之上,所以会以直接或间接的形式表现出对这一事物的持续关注,这个也没什么好解的。第三类,具有预兆性的梦,这类梦通常能够预示某些事关重大的事情的发生。这才是人类长久以来有时候以迷信视之,有时候又不得不信的梦。在讨论这类梦之前,首先说说自己的经历,以证明这类梦确实有预兆性(当然,这种预兆性在不同习俗中是可能不同的,这个等下说)。在我姐姐去世前几天,她层跟我们家人说过这样一件事:她梦见自己骑着一匹大白马在空中飞奔!后来我听很多老人说才知道解梦都这样说:“梦见骑马(白马)坐轿,三分忧,不死也要脱层皮!”其实,在很小时候在床上听父亲说姐姐出生时候他所做的梦,就已经有种不祥的感觉,虽然当时太小,说不出什么意思,但是整个人都瞬间陷入了一种无限的忧伤和惆怅之中。至于我跟哥哥出生时父亲做的梦,这里就不说了,以后证实了再说。另外,比如我跟哥哥额头上的疤痕,受伤之前,父亲或母亲都梦见打蛇,这在我们那里的解析是:孩子会受伤。尽管做这梦之后,父母再三提醒我们,仔细看着我们,但仍然无法避免受伤。但是,虽然对于一些比较著名的梦的解析,中华民族在整体上都是一样的,然而对于另外一些不太著名的梦的解析,不同地域却不同。比如:抓鱼!在我们那里会预示着失财,但在很多其他地方却意味着发财,并且我问过一些朋友,现实中也确实这样证实了。所以,要解释梦的预兆性,在于人类进化过程中文化传统根植于基因的意识,即:一些古老的无意识的权力意志的辐射。比如“梦飞熊”,虽然姜子牙道号“飞熊”,但几百年后、几千年后的人,与“飞熊”有半毛钱关系吗?另外就是:即使在当时,即文王遇姜子牙时期或之前,“梦飞熊”可能只是一个扯淡的梦,只是一个自然的概率或可能性;但是在文王得到姜子牙成就王业之后,“梦飞熊”就会传遍天下,在世人意识中成为“得贵人助而大展宏图”的象征,并逐渐作为一种文化共识而根植于基因。因此,“飞熊”已不再是专指姜子牙,而是一切能够助梦者成就大业的贵人的代名词。

当然,很多人无法分清第二种和第三种梦,或者因为某些原因混肴这两类梦,所以,这很多时候更加支持了“梦没有预兆性”的说法。比如:小时候父母梦见打蛇,我跟哥哥会受伤,但是长大后父亲总是遇见打蛇,并且要母亲提醒我注意安全,但是我却不再出事,上次母亲有一次打电话提醒我,我就跟他解父亲的梦:“小时候父亲梦见打蛇,那确实是有预兆性的梦,但是现在父亲的梦,已经没有了预兆性。这只是因为:首先,在他的意识里,梦见打蛇意味着我们会受伤,而他又因为姐姐的事或我们小时候的某些习惯的原因,长时间对我们不放心,因此,他就会在潜意识里在梦中通过‘打蛇’来体现对我们的担心,这只是他的担心的一种提现,不再是以前那种具有预兆性的梦了!您们放心吧,我不会有事的!”后来,母亲就不再跟我提醒这些了!当然,还有些人可能是为了某些目的故意混肴和搞错这两种梦,这里就不多废话了!而由于不同地域的对于梦的最初解析的不同导致预兆性的梦的解析也不同,所以,如果有人做了有预兆性的梦,却找到不同地域习俗的解梦者,或按照其他不同解梦习俗的方式去解,则肯定变成“没有预兆性”的梦,所以,这又会更加支持“梦没有预兆性”的说法!

第二、关于星座

这得从我跟自己的一个朋友的聊天说起,有一次跟一个朋友聊天:

我:“做人当学小朋友啊!”

她不知道怎么回答我,就发了一张金牛座的性格特点总结的截图给我。

我:“那些比较傻的、二的等等不好的方面,我都跟你差不多!”

她:“好的方面难道不是吗?”

我:“也差不多吧!”

她:“那不就是了!”

(当然,我不是金牛座的)

其实之前看那些小屁孩讨论星座,也稍微地跟他们学习了解了一点,虽然他们都说这个比较准,但我跟她们的观点完全不同!让我有这样的想法,源于之前看到一个朋友发了一张嘲笑那些信星座的人的截图:即当XX座爱上一个人的时候,然后后面所说的爱的时候的表现都是一样的,但是每个星座所属的人大部分都觉得说得正确。这让我想起了之前在网上看到的一个游戏,具体叫什么名字忘记了,大概意思是“神奇的测试”什么的,大概过程是:从它所给的6张牌中选出一张,然后它会准确将你选出的那一张展示出来……具体记不清楚了。乍看之下觉得好神奇,其实只是我们的本性中的权力意志导致的自我认可的衍生的“排他”行为,这就跟美国科学家发现的一样:人的大脑会自动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信息!也就是说:人的大脑会自动的选择听自己想听到的东西,而不听自己不想听的东西;看自己想看见的东西,而不看自己不想看的东西!也就是说:大脑这些行为的发生,是不受人的后天意志的控制的。这看起来跟星座没什么关系,其实两者异曲同工。

对于大部分认为星座准的人来说,或者不止星座,也可以加上中国的生肖以及其他文明的类似的东西!假设真的是那么准的话,那么这些认为这些东西准的人她们都是持这样的心态的,以小朋友为例,她的态度倾向于:“我”是金牛座,所以我是这样的性格!但是我的观点是:除了这个之外,可能更多的是:“我”是这样的性格,所以我是金牛座!这两者从古至今不断互相作用,成就了当今人们对于星座以及其他一切类似于星座之类的东西!其实,不止星座,其他一切莫不如此———一切都只是一种远古的权力意志的辐射!从空间即现实的角度来说,人们倾向于“我是金牛座,所以我是这样的性格”;从时间即历史的角度来说,人们事实倾向于“我是这样的性格,所以我是金牛座”;而从时空双向的全面角度来说,两者没有分别,互为补充!归根结底回到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话题,这其实根本就不能算是一个问题,因为这是句废话,最终会回到对鸡和蛋的定义之上,而对于鸡和蛋的定义,人们又都会由于自己不同的经历导致的三观各执己见!因此,一切最终回到了权力意志!这个世界,人们往往表现得讨厌权力,追求平等,其实,这恰恰是人们在这个人性阶段的极度虚伪的体现,即:人性反弹(这是题外话,先不多说)。康德说:“只有普遍的才是道德的!”这话确实没错,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普遍=强势=权力=道德=绝对胜利。由于以前的人们,普遍还遵循着那些虚伪的道德宣扬者的说辞,所以不敢把这些东西的本质的等同揭示出来,或者即使有人揭示了,也不能完整的体现出来(这里先不细说)。因此,真正权力意志的始祖,其实与这些都无关,而仅仅是一种“先入为主”,而人们对这些权力意志的服从,仅仅是对先入为主者的一种认可而已。也就是说:无论是第三类梦的预测性还是星座或者其他类似的东西:虽然在现实中可能表现为“传说是这样,所有我们是这样”,但在这一切开始的时候,应该是“一切都是一种未知的可能性”,或者说得具体点以星座为例:任何时期的任何人,甚至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一切星座的特点。而人们之所有会各自觉得星座等等准,仅仅是因为:在星座之说被创造的那一刻起,创造者自己的意志决定了这一切。而这一创造之所以会被信服和流传,说名那个创造者是一个值得所有人,至少是大部分人肯定的人。而我们说过:普遍=强势=权利=道德=绝对胜利。这几者之间又是相辅相成相克相灭的,也就是说:具体过程我们在《法定天下》中已经说过了,虽然对象不一样,但形式都是一样的。如果一定要寻根究底,我们最终只能回到万物的起源———诉诸“道”与“上帝”。因此,我们不需要去寻找这些周而复始的循环的起始,只要明白它们的规律的体现就是了:也就是说———这些能够被人信服流传下来的东西,无论其在被创造之初是否是具有真理性,即:是否是真正的符合事实真相的,但由于他它既然能够被人们相信和传承,至少说明他的创造者本身就是当时的普遍个体、权力的代表,即:能够在当时实际情况下实现人们普遍的利益的延续的道德的代表。而由于人性权力意志的本质,对于人们普遍追求的现实的权力来说,绝大部分人都不肯能有绝对的实现机会,因此,一个新的事物———无论其是否具有符合事实的真理性,只要它不是在根本上违背人类利益的话,它就比人们普遍追求的权力意志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因为第一、人性权力意志本身就是满足基本生存需要以后的产物,说得难听点就是:吃饱了撑出来的,新鲜感是人性追求的第一表现。

因此,虽然从空间上讲,以星座为例:人们大多都觉得其表现是“我是这个星座,所以我是这个星座的性格”;而从时间上讲,即从起产生的历史的角度上来说,实际情况恰恰相反,而是“我是这样的性格,所以才有了这个星座性格的定义”。而从整个时空双向的全面角度上来说,这些都不存在,仅仅是某一个突发概率的权力意志根据同样一个突发概率而产生的自身身处的环境做出的一个任意决定而已。而这些环境,其在最根本上又是由“道之意志”或“上帝意志”决定的。而对于道或上帝,我们也许永远无法究清其始终,因此只能从起表现———“道法自然“中来确定起存在方式。因此,人类一切行为的根本,就如同一条从高山的绝对顶点流下来的河流———除了最初那个上大山顶引流的人挖开山顶将河水引到某一特定方向之外,后来的人都是河流中的一员,所能做的只是在远古的意志长河之中随波逐流。然而,说道这里,问题又来了:因为整个事件最原始的本质是———河水往那个方向流,才会在那个方向诞生生命,而不是生命把河水往那个方向引导,河水才会往那个方向流。———无论后世的人因何而将此河流挖开、分流、引水,起根本原因都会回到这里。然而,随着人们自身的发展和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人们最终又会转移方向,最终回到山顶的起点:即向河流一样,以一种放射性分裂的方式辐射自己的意志。就像太阳一样,它不会因为地球上有人类而将自己的光芒多照向地球这一方。而我们现在,就像太阳的某一束光芒,还只是一个特定的方向,远远不能达到绝对无私的绽放!(记录思路,过程从简)。

——————————2017.11.19 田玄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657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662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143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732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837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036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126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868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15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41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73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470评论 4 33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26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59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95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584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676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