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带养殖场
在 在刘公岛南边的海面上,漂浮着许多连在一起的球形物体,间距半米,很整齐,象士兵的方队,这就是海带养殖场了。每个球的下面都系着根绳子,绳子的末端系着一块石头,石头上种着海带,我们做的工作就是把这些成长了的海带捞上来,然后晒到操场上去。每天的二点就起床(这够早了吧),起床就吃饭,伙食标准可高了,每顿都有大虾、海参、海砺子等海鲜。吃完就要劳动,顶着月亮星星晾海带,直到把巨大的训练场晾满为止。劳动不算累,比在农场好多了,可也不轻松,每根海带都有半米宽,十来米长,二三十公斤重,一人一根,从沙滩上拖到五十米远的训练场上。一般在五点太阳出来之前就班干完,(威海出太阳早),然后就可以休息了,到晚上再把晒好的海带收在一起,就算完成了一天的工作。上午我们补完觉,就把小岛所有的角落都走遍。然后把自己扔到大海里尽情的洗个够。六月初,水还凉,可一会就适应了。从此我疯狂喜欢上了游泳,以后在部队一年中我会从六月份一直游到腊月,冬泳的快乐只有喜欢的人才可以体会。
大校军官
一周的海岛劳动,回到了威海市区。在东山营区我们被所分配单位派来的军官分别接走。在军训和劳动中结下深厚友谊的战友紧紧相拥作别,互相嘱咐着通信。我们被分到青岛基地所辖上千公里海岸线范围内的一线作战部队中,许多战友将永远没有见面机会了,但我们的声容笑貌将互相伴随一生的记忆。
我和几个战友直接被威海水警区司令部的军官带到司令部机关去,我和郭立清(以后会单独写他)被分到公务班,其他的人到警卫排去站岗。其后我又被公务班班长带到政治部交给一个姓孟的秘书-一位上尉军官。孟秘书领着我敲开一个写着主任牌子办公室,然后敬礼喊报告:公务员小赵已带到,请指示。办公桌的后面是一位两杠四花的军官,我脑袋一下就晕了。妈呀,大校呀,这还是我见过的最大的官呢!大校很和蔼,说:“欢迎,我们还是一家子呢。”然后简单问了我一些如家庭、学历等情况。我简练的回答了。大校看起来很满意我的回答,就命令孟秘书安排我的住宿。我们敬礼后退出来,我的情绪才放松了起来。孟秘书把我领到楼道拐弯的一间宿舍,是间双人宿舍。屋里电视、录音机、洗衣机俱全,哈,我这是真正苦尽甘来了。要知道那时候部队只有团以上军官宿舍才配电视什么的,还得是正职.
水警区
因为受过部队的保密教育,所以只能说威海水警区是个正师级一线作战部队,是海军的主力舰艇部队,下辖多个舰艇大队(团级)。威海人因为中国近代最早的海军---北洋水师成立在威海,对海军极为拥戴。(威海除了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卫生城以外,也是中国第一个双拥模范城)所以对海军的官兵不论大小,统称:海军大叔。这在世界上绝对仅此一例。我所在的水警区机关处在离海军码头几百米外小山的半山腰,是整个营区的制高点。占地几十亩的大院里种着几十棵树冠比楼房还高的巨大漂亮的塔松,象地毯般的草坪上开满不知名的小花,紧临大海的山坡上长满数不清的红松,这简直就是个花园。两栋四层的大楼靠山而建,前面是大海,后面的小山长满了苹果树。一栋是情报中心,另一栋就是机关,后勤部政治部司令部装备处(现在也叫部了)占据了一二三四层楼(四部总称司政后装)。进入机关大楼共有二道武装哨,晚上还有巡逻队,正所谓戒备森严。站在靠海的山坡上,正对着整个的威海海湾。东面不远处就是刘公岛,西边就是军港,十余艘威武的军舰整齐的排列在码头上。
政治部
我所在的水警区政治部,是正师级编制单位,最高领导主任是四号首长。下设好秘书科、宣传科、组织科、干部科、保卫科五个部门,都是正团级单位。政治部除干部科档案员老杨是志愿兵外,都是军官,也就是就我一个义务兵(还是个新兵)。我的工作就是帮秘书们抄写材料(那时部队还没有配置微机,材料基本上都是靠手抄,有必要下发的才打印)、负责二楼楼道卫生和主任的起居生活。主要是为主任服务,相当于战争时期的警卫员(和平时期是没有警卫员的,大领导自有随行武官)。
一开始我很拘谨,见到每一个人都立正、敬礼、喊首长好。时间一长,和大家熟悉了,就慢慢少了礼节,一直到和大多军官结成了兄弟般的友谊。
我和我们的秘书科长一个宿舍,一位上校。科长是北京大兴人,和我论老乡(其实河北和北京地缘关系真是密切)。我们每天一早一起出操(基本上就是跑步)。跑步回来我就要开始一天的工作,工作日程很满,可一点不累。
秘书科
秘书科除了科长就孟秘书和一个姓曹的干事,我的工作是负责主任生活起居和一些材料的抄写,那时还没有配微机,一切都要手抄,重要需下发的东西才打印。抄多了,懂得了一些材料起草的格式,科里也将一些小材料交给我写,我也能很好的完成。孟秘书和曹干事在学习上给了我很大帮助,叫我体会我不象在服役,倒有点象在威海求学。孟秘书把资料室里的好多书介绍给我看,很杂涉猎很广,我如饥似渴地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曹干事一字一句地教我写作,给我鼓励,我开始向军报投稿,现在还记得第一次见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的那种兴奋。这也影响了我一生。我正是靠着自己发表的文章的剪报取得了我们单位一把手的信任,才做了秘书,有了以后的成绩。
我一辈子不能忘记他们给我的帮助,现在我们还时有联系,可从没见过面。他们都是政府部门的高官了,可我们的友谊还保持在那种战友的纯洁感情。
看了标题,当过兵的一定说错了:是军官训练队吧?差不多,就是九十年代后,直接提军官一般不行了,只有考军校才能成为干部。于是各部队把文化基础好、表现上进的士兵组织起来统一管理、聘请教师一起授课,然后报考军校,按分录取。这样的训练队竞争非常激烈,一般一个正规团队才有四五个名额,要经过反复推荐、考试才能进入。我文化基础不错,可只是个货真价实的初中生,当兵所需的高中毕业证是上夜校考的职业高中的证。本来我是没机会进训练队的,可训练队是政治部干部科组织的,近水楼台、算一个后门的兵但名言正顺的进来了。我就在入伍后的第三年就有了进入训练队的机会。(一般都是最后一年兵才有机会)
训练队就设在水警区机关下坡的师招待所里,所以我不用跟班,早上训练后上半天的课就回政治部处理一些公务,算两不耽误。队长是一个少校,典型的山东大汉,很豪爽,对我也宽容。教师是聘请的威海一中的最好的教师。为了跟上学习,我不得付出比别人多得多的辛苦,我常常是整夜不眠为了一个公式或一道题目。我用半年的时间学完了高中三年的课程。可还是在班上考第一名--当然是倒数的。我那时的所有目标就是不再当副班长。(倒数第一)
考试和全国高考同时进行,考试结果可想而知,除语文、政治考得不错外,其它都不理想。只能上陆军委培的警卫排长班。和主任一说,不叫去。说明年再考吧。我想也是。就这样结束了我的军官的梦想。
海上演习
我虽然是水兵,但出海不多。(是真正意义上的出海,不是坐军舰就算出海)只有一年中两次军事演习的时候才有机会跟随主任到外海去。
先是舰队排成‘1’字阵向外海驶去,每艘战舰后都梨出一条雪白的航道。军旗猎猎,自有一番壮丽景色。大约两小时后,“苍茫云海间”没有了任何可以做标识的景物,只有天和海。这时天和海已浑然一体,不知是身在海里,还是翱翔在天空里。这里已经是公海了。军舰会根据科目分成两队对抗,或是对假想敌进行打击。假想敌是几十里或上百里外的靶船。听到发射命令,导弹护卫舰的一侧的甲板被导弹发射喷出的火彻底烧红,随着巨大的轰鸣声,导弹象一架小飞机一样起飞奔向预定目标,然后准确无误地击中靶船,掀起巨浪。然后猎潜艇会抛出十多个潜水炸弹,炸弹会沉到一定深度后在海水压力作用下爆炸。一个个闷声爆炸从海底升起,击起高高水柱,爆炸过后,海面上竟是各种大大小小的死鱼。捕捞船队会捞起大点的鱼,做为我们餐桌上的美餐。
走遍胶东半岛
或随主任下部队、或出差或找战友的机会,四年间我几乎走遍了胶东半岛。哪都一样的美,人都一样的朴实,我喜欢上了山东,甚至说一口流利可以乱真的胶东方言。当兵的到哪都有饭吃,都有接待,到哪都象到了家。那时旅游的地方好多没有开发,保持着原生态。我们海军部队所驻扎的地方往往是风景最美丽的地方,如石岛、蓬莱等。随着地方旅游的开发,好多部队都被撤出了旅游区,好多军事设施也被废弃,那时我们真有点想不通。现在看来部队的奉献是伟大的,地方的旅游开发也是成功的。
爸爸妈妈来部队
忽然接到电报说父母要来威海看我,很惊喜。以前长这么大还没有真正离开过父母,这次两年多不在他们身边,想念是必定的。
爸妈都很有点激动,不断向周围的战友打听我的表现,当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有了一点点满足感。这两年父母都明显老了很多,我所谓的铁石心肠也有了一些触动。主任给了我假,在一起的老乡也请了假来陪父母,我们在几天的时间玩遍了整个威海,到处地热情接待给了父母最好地说明:我混得不错!
几天很快过去了,父母要回家了,我有点恋恋不舍,这在以前是几乎不可能的。距离产生了亲情么,还是我长大了不再判逆,我也说不清。
我的业余生活
在部队几年除了读书写东东外,我还爱上了摄影,这可是个花钱的爱好。靠一月几十元的菲薄的津贴是远远不够的,只好向家求助,姐姐妈妈都支持我,给我寄来买摄影器材的钱,我花最少的钱买了最满意的照相机和辅助设施。那时学摄影不象现在的数码这么简单,什么焦距、光圈、曝光时间、冲洗等都要把握好才能照出好照片,不知浪费了多少胶卷,我才照出了点意思。之后还要学冲洗、学美学、学抓拍、学各种特技,我彻底被摄影迷往了,成了摄影发烧友。每当周日,就和战友到山中、海边乱照一气,然后回来把自己关到暗室中冲洗,每当照出使自己满意的照片都会给周围的战友显摆。我在同年战友当中成了多才多艺的人物,这也使我自我感觉良好。
多年来,我一直保持着摄影爱好,可数码像机的出现使我的特长(我填表一直填写)成为过去,现在只要有钱就可以玩摄影了,而我辈缺钱族渐渐退隐了江湖,可摄影是我的最爱不能改变的。我也怀念部队时爱上摄影时的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