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过不是遗憾:一场“课题分离”后的清醒与辽阔

那句宣告新生的声音临耳时,我望着眼前吹动的纱帘,听到自己清晰的声音说“可以”。世界寂静,只有我自己冷静理智的声音炸裂在我的双眼之中。

“我有了新的爱人。” 你的字句简洁得如同窗外的汽车喇叭,紧接着是“你心甚悦”的宣告,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漾开的波纹里,清晰地映着另一个身影如何在你需要温暖时稳稳托住了你。

你说:“我和他人没有区别,我放你自由。”

自由? 我捏着手机,仿佛有万金重量凝固在耳边,手动不了,嘴巴却在自动回复着,指尖微凉。

胸腔里堵着千言万语——说我也在难过吗?

问为什么昨天还共振的频率,今天就沦为芸芸众生?说一声“好的,谢谢你的慷慨”?

然后呢?

脑海中闪过预演的画面:我的脆弱袒露,换来的,或许只是一句冷静而精准的提醒:

“这是你的课题吗?”

那声音,冰冷,带着事不关己的清醒。

它像一盆冰水,瞬间浇熄了所有试图奔涌的情绪烈焰。

是的。这的确是我的课题。我和自己说:别人没有错。

你追求温暖,价值,有效,奔向让你心安的所在,是再自然不过的人性。我感受到的震荡、失落、不甘,那源自何处?

昨天糟糠妻,今日下堂妇。

我特别愿意把所有的一切解释为是我一厢情愿的投射。

我在你身上寄寓了超乎你本然的期待,绘上了我心中理想的光晕。那光环,原是我一笔笔添上去的。

我和自己说:没有人有义务满足,更没有能力承受另外一个人的过度期待。

期待,是有重量的。

过度的期待,是施加于他人的无形枷锁,终会压垮那脆弱的联系,也压塌自己构建的幻梦高台。是我误将依赖当作桥梁,将索求当作亲密。

真正的联结,应如星辰运转,各有轨道,彼此辉映,而非一方依附于另一方的光芒。

我和自己说:人生大约就是如此吧。阶段性的友情。阶段性的爱情。阶段性的关系。

它们如同溪流汇入又分流,如同列车同轨又分驰。

有些同行的人,本就是命运安排的限时乘客,共赏一段风景,便已足够。

若过去,便感恩。 感谢你曾带来的光亮,哪怕短暂。感谢那些同行的时刻,它们真切地存在过,塑造了此刻的我。

若新生,则欣喜。 不为失去的背影捆绑,也为对方寻得安心的港湾而抱以祝福——这是对过往最好的告别,也是对未来的敞开。

哪有过错呢?

你我不过是在各自的生命脉络里,依照本心、循着际遇前行。

偶然的交汇曾绽放火花,如今航向各异。不过是一场无可指摘的——错过而已。

______

“错过”—— 这两个字里,藏着一场无声的坠落与无声的着陆。

它让我懂得,爱的课题最终指向的,并非控诉外界的冷漠,而是看清投射的光源,测量期待的尺度,承认关系的潮汐。

当那句“课题分离”响起,它并非冰冷的推诿,更像一面镜子,照见关系中早已存在的、我们曾避而不看的界限与真实重量。

告别一个阶段,便是认领一次自己的“缺席”——那些我未能圆满的期待,那些被他人照亮也终将由自己拾起的破碎光点。

不必责备谁的心意变迁。人心如流水,各有归途。

不必苛责自己的脆弱疼痛。痛过,才证明鲜活地存在过。

在这场名为“错过”的人生练习里,我看见关系的本质并非占有,而是流动;看见自我的完整无法嫁接于他人,只能根植于自己的土壤。

带着这份清醒的余痛,向前走。前方或有荒芜,但这份痛过后的澄澈,自有力量滋养新生。只是错过。但错过本身,亦是通往辽阔自由的窄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