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无意瞥见JR的qq在线,便打了个招呼。末了他说,我发现你喜欢用qq。我回,没什么喜欢不喜欢的。是啊,一款社交软件而已,有什么喜欢不喜欢的。打出的字是冷冰冰没有温度的,幸好有各种表情以及语气助词,否则真的是太生硬。
若说喜欢书信往来,是否会被批为伪文艺。但我喜欢那份感觉。没有电话,只有书信。
写信前,我会用心的挑选我觉得好看的信纸,挑选自己喜欢的信封。甚至要好好想一下是用圆珠笔还是中性笔还是钢笔,蓝色的还是黑色的。
书信的方式也注定了内容的完整性与逻辑性。写信时,我们会用心描述一件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事情,告知对方;或者针对对方的问题给出建议,再或者倾诉衷肠。在这个时间段内,我们在和一个人分享某件事或某份心情,我们交流的对象是单一的,思绪也是单一的。不会出现某一时刻你向这个人倾诉苦闷,另一个人却向你说他今天如何开心然后你也发过去几个龇牙笑表示同开心。也没有人突然来打断你(除非确实有事),没有突如其来的一句没头没脑的询问,也没有对方刻意的转移话题。还有,写出的字,都是自己的手经由笔尖流淌出来的,或许字迹不那么好看,但却更加真实可感。当然,写信时,我们也在踟蹰,这件事告诉他吗?哎,好像没多大必要。还是让他帮我出出主意?我们甚至会纠结字写得是否难看,是否有错别字,是否要重新誊写一遍。我们还可以在信纸上配上一副自己画的“画”,信末写上自己的祝福。写好信,塞进信封,封好信封(可以是胶水,可以是浆糊,也可以是小女生们喜爱的彩色胶带),填上地址,信封上再添个笑脸或其他,投进绿色的邮筒。然后是等待,不知长短的等待。说不定信还会丢!而以上的这一切,都加深了这封信的意义。它已不再仅仅是一种通讯方式!
而收信的感觉,是很美妙的。我的初中,信件都是放在小卖部里,可能有的同学看到了顺便帮你拿下,也可能你看到了认识的人的信件帮他拿一下。而我的高中,每个班在门卫处都有自己的信箱,每周都会有人去门卫那里拿信,然后在班里分发或者直接放在讲台上自取。收到信的喜悦自是不言而喻的,这不仅代表着与朋友交流,还代表着你的朋友在意你。你看,那谁谁谁从没收到过信。带着一份自豪与欣喜,小心翼翼的拆开信封,信封一定不能被撕烂,看完后还要好好的将信塞回去保存起来。打开信纸,熟悉的字迹,脑海里浮现出对方的脸。迫不及待的看完信,心情随着信的内容随时变动。“学习进步了”, 哈哈真棒。“和身边朋友闹了个不愉快”,哎,怎么这样,我们要是在一起就好了!看完信,也是迫不及待的回信,根据对方信的内容一一回复,然后在聊聊自己的近况以及心情。这个过程,不是现在发达的通讯工具所能代替的。
或许正是因为以前通讯交流不像如今这般简单,于是一封信便显得弥足珍贵。因为除了会面,信件成了交流的唯一方式。而这种交流方式是不快捷的,等待似乎让他的意义更加深重。
古有“鸿雁传书”,今有“XX约pao”。真是好笑,也真是讽刺。如果有一天,全世界的网络瘫痪了,好多人会因此失去联系。且不说人与人物理上的纽带如此脆弱。
对了,我今天停用了朋友圈。可是这个功能让我很不满意,我依旧可以看到别人的朋友圈,仅仅是看不到动态而已。而我自己的朋友圈,也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