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到这本书的作者是房琪时,心里不免嘀咕:会不会是各种鸡汤文,或是好词好句的拼凑?这份先入为主的疑虑,很大程度上源于她在“乘风”节目中的表现——团队协作的摩擦和对叶童那句引发争议的点评,让大众对她的印象发生了变化。
然而,翻开书页,我发现房琪对自身在团队协作中的问题并非没有察觉。她坦诚地写道:“在团队中,我不是一个柔软的人,喜欢快速做出决定和判断,不擅长协同作战,更相信自己的选择。因此很容易在无形中伤害到别人,或者没有办法第一时间顾及别人的感受。这是不争的事实。” 这份直面弱点的勇气让我看到了她的自省。更重要的是,她不仅指出了问题,更在寻找解法:“学会与人共处,终极目标不是被所有人喜欢,不是期望满足别人的期待,更不是去取悦别人,而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一个靠谱的、值得信赖和尊重的合作伙伴,可以创造出让自己和他人都觉得舒服的状态,可以放心共事,彼此交与后背而不会给人带来压力和负担。”
这段话深深触动了我,它关于坦诚面对自身短板,关于团队协作中“靠谱与信赖”的核心价值——我们要努力成为值得托付的伙伴,同时也应给予队友充分的信任与支持。
不论外界对她在“乘风”中的表现如何评价,也不论这本书的内容质量如何,此刻,我只想分享书中与我产生强烈共鸣的时刻:
一、 自我接纳与成长:喧嚣世界中的定海神针
做自己是爱的前提: “这世界很喧嚣,做自己就好。” 这是真心喜欢自己的基石。独立面对学业、事业与抉择是人生常态,真正的自由源于由内而外地接纳自己,包括所有不完美。不必为容貌焦虑,当内在足够优秀自信,光芒自会显现。
聚焦优势,持续精进:深刻了解自己,特别是发掘天赋与优势至关重要。 如同“酒提原理”,天赋需要持续打磨和运用,否则终将黯淡。
正视渴望,拒绝平庸: 勇敢承认“我想要”优秀、掌声并为之努力!虽生而平凡,但拒绝甘于平庸。找准定位与方向,脚踏实地靠近目标。
行动破除空想与完美主义: 等待“万全准备”是误区——世上本无完美时机。关键在出发:先行动,在途中解决问题,才能抵达终点(“先完成再完美”)。空想无益,“做了才知道能不能行”。
重新定义舒适圈: 舒适圈是通过试错建立的优势领域,非“不上进”。智慧在于不断拓宽其边界,而非盲目跳出或固步自封。
二、 现实、价值与奋斗:构筑生活的底气
经济基础是自由的基石: 丰厚的经济收入是实现相对自由、践行所爱、守护所亲、拥有选择底气的基础。它让人在决策时不再畏首畏尾。
自律换取选择权: 世界公平,想拥有更多选择权,需交出加倍自律的青春,换取不可替代的阅历与能力。自律的难度取决于决心是否坚定。
信息化赋能职业发展: 善用信息便利,深入研究目标职业/副业的盈利模式、要求与艰辛,达成清晰的自我认知(能力、价值 vs 职业需求)。
自媒体的核心与心态:
内容为王,引流为桥: 无论载体如何变(如公众号),优质内容输出是永恒的核心竞争力,但必须培养引流思维,目标是推动内容变现,发展可持续的第二职业。
理性看待反馈: 作为创作者,需忽略无谓攻击/谩骂,理性分析并接纳真诚有益的建议/指正。避免自我中心,理解他人无法完全共情,学会自我消化情绪。
三、 亲情、回馈与善良:生命中最深的羁绊
感恩与代际领悟: 童年时父母在拮据中倾尽所有给予的爱(初中新衣、高中美食),深植于心。如今身为人母,理解到满足孩子需求时,隐含着弥补自身童年遗憾的情感。
清晰的目标与动力: 确立明确目标:珍惜时间、发展副业,目标是用自己赚的钱带父母去看未曾见过的世界,让他们安享晚年——这是世界上最酷、最有成就感的事。深切体会到父母晚年的孤独常态(儿女难在身边),因收入有限,缺乏“常回家看看”的底气而产生的愧疚,更转化为必须持续学习奋斗,为家人赢得更多团聚资本和时间的强大动力。
角色转变的反思: 在专注自身“丰满羽翼”时,惊觉父母正加速衰老,他们的生活重心早已变成“等待子女归来”。这提醒我们珍惜当下。
善良是立身之本: 人可以平凡,但不能不善良。能助人时勿吝啬善意,相信善意的传递与循环。
四、 平衡与智慧:在约束中创造美好
自律即自由: 缺乏约束易放纵(如假期),真正的自由(如自由职业)反而需要更强的自律和规划。
在现实框架内创造幸福: 承认家庭、责任常限制“心之所向”(如田园梦)。与其沉溺遗憾,不如接纳现实,主动在有限空间(如节假日、下班后)创造和感受点滴美好。
人际关系的真诚法则: 不强求他人认可,允许“磁场不合”并远离。自身务必真诚、尊重、摒弃自私、猜忌。对朋友,坦诚沟通是解决矛盾的最佳途径。
做情绪的主人: 承认情绪正常,但绝不能被主宰。爆发时追溯触发信念,思考未来如何平静处理。情绪稳定是需长期磨砺的能力。
总结:
对这本书的阅读与思考让我更坚定:在喧嚣世界中,找到并深耕专属“赛道”是披荆斩棘的关键。这需要深刻的自我认知、接纳不完美的勇气、聚焦优势的行动力,以及破除空想、拥抱“先完成再完美”的实践精神。
读书,最终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世界,并更有力量地生活和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