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指人的口才辞令。本章注重的是语言对答的机敏以及看问题的犀利深刻。
我印象深刻的是有关孔融的两篇。
一篇是孔融十岁跟着父亲到洛阳,到洛阳之后想去拜访当时名重一时的李元礼,当时拜访李元礼的人都是名望很高的人,孔融对门吏说自己是李元礼的亲戚,通报入门后,李元礼问孔融,您和我是什么亲戚,孔融说自己的祖先孔子和李元礼的祖先老子有师生情谊,所以是世交。李元礼和宾客对十岁的小孩子说出这番话感到很惊奇。陈韪听到后评价孔融: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虽然孔融的这句“想君小时,必当了了”我觉得很伤人,甚至有点刻薄,但是也显现了孔融的一种自信,不因为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而看低自己。
另一篇是孔融被曹操捕,当时孔融的两个儿子一个九岁,一个八岁,孔融问前来逮捕的人,能否保全两个儿子,两个儿子从容地走上前对父亲说: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不久儿子也被逮捕了。
这就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故事。作为父亲的孔融,还是希望能保全自己的两个儿子,而孔融的两个儿子年龄虽小却心如明镜,早早知道倾巢之下焉有完卵的道理,让人佩服。当然,这也可能因为孔融得罪的是曹操,曹操行事的手段大概世人都已经知晓,只是孔融爱子心切,希望还有一线生机。
另外,还有一些比喻的话我觉得写得非常好。比如说车武子为反复多次向谢氏兄弟请教《孝经》感到为难,袁乔安慰道:“必无此嫌。何尝见明镜疲于屡照,清流惮于惠风?”
你哪里见过明亮的镜子会因为反复被照而疲倦,清澈的水流会因为和风的吹拂而害怕呢?
古代人的比喻之恰当让人佩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