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地球内部的圈层可以分为,地壳(A层)、上地幔(B层)、过渡层(C层)、下地幔(D层)、外核(E层)、过渡层(F层)、内核(G层)。
根据S波的速度测定,位于上地幔上部的超镁铁岩石,在引力的压力下,就会形成一种可达1300 度以上的熔融状态,我们称为岩浆,岩浆所在的圈层我们称为软流层。岩浆通过一定的作用可以迁移到一起,汇聚起来形成岩浆房。
岩浆的成分主要是硅酸盐及部分金属硫氧化物,还有富含挥发组分和挥发性物质,如H O、CO 、H S等气体,且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根据岩浆中的SiO 的含量,我们可以把岩浆分为:超基性岩浆 、基性岩浆(SiO <45%~52%)、中性岩浆(SiO <52%~65%)、酸性岩浆(SiO >65%)。
由于地壳的地质作用,某些地方的岩石会出现断裂、褶皱,岩浆在地下深处沿着岩石裂缝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其温度和围压随之下降,致使岩浆中的气体和水蒸气开始从岩浆中分离出来,并不断膨胀,当到达地壳浅部时,岩浆内部气体大量增加,致使岩浆体积加大,并以巨大的作用力冲破岩浆通道上覆盖的岩石,喷出地表,就形成火山爆发现象。
岩浆喷出地表所形成的具有特殊机构和形态的地貌或地质体,我们称为火山。
通常把地质历史中形成的火山,而后来在人类历史上再也没有爆发的火山,我们称为死火山;把在人类历史记载上曾经有过喷发活动而近代长期没有活动的火山,我们称为休眠火山;将现代正在活动的火山,我们称为活火山。
据统计,全世界的活火山共有500多座,这些活火山与现代的构造活动及地震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它们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带、特提斯带和大洋中脊带。
具体的火山区域有:
①南美洲安第斯山区域。
②墨西哥。
③西印度群岛
④从阿留申群岛摩加群岛和巽他群岛的火山区域。
⑤从亚洲中部到亚速尔群岛的火山区域。
⑥希腊群岛。
⑦那波利火山区域。
按照能量守恒来说,活火山每爆发一次,地球的内能就会减少一点,火山聚集下一次爆发的能量的时间就长一点,所以下一次爆发的时间就会更长一点,直到活火山变为死火山,全球的活火山的数量就会越来越来少。但事实是否如此呢?
如,南纬34 15 的兰卡瓜火山,据说总是抛出火山灰和气体;隶属于苏门答腊火山区的白拉比火山,不断地泄出气体和熔岩;孟加拉湾中北纬12 15 的巴伦岛的火山,常常泄出烟雾和蒸汽,有时会有熔岩流出。
众多的火山的长期活动,在此我们不便一一赘述,种种迹象表明,地球内部的热能可以长期资助火山的活动。所以我们得出结论,地球的火山活动在古代爆发过,现代爆发过,而且以后还会爆发下去,并且在一定的时期内火山爆发的次数和量度大致相等。虽然有的活火山爆发之后,间隔的时间很长,如从基多北面到智利南部的一些活火山,有的休眠了至少3个世纪,有的火山,如伊斯基亚火山,两次爆发的间隔达到了17个世纪。
除了地震和火山现象外,地球内能资助的地质活动还有,地热现象、造山运动和地球的板块间的相互移动的动力等。
综合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说,地球的内能长期向外释放,但其总能量却不会发生改变。那么,是什么能量以何种方式补充地球的内能呢?就如一池水,如果我们只抽水而不补充,池水就减少直到干涸。地球的内能也是如此。
前面,我们已经谈到,如果用牛顿的引力定律来解释的话就会出现违背能量守恒定律的情况,但我们用豫言谈科普的《引力子的密度在时空结构中的作用》所表达的观点来解释,就非常方便,且不会出现违背能量守恒定律的情况。
在引力子的海洋中,太阳系形成之初,太阳形成后大约至少45亿年,剩余的宇宙物质形成太阳系的各个行星,其中的一团宇宙尘埃形成了地球。这个尘埃团在引力子的作用下,体积慢慢收缩,引力子的势能转化为地球尘埃团的内能,随着这团尘埃团继续收缩,其内部的温度也会逐渐升高,最后,尘埃团就会变成一个熔融的球体。
在开始的几亿年里,地球向外释放的能量要大于引力子资助的能量,如大量热能向外辐射到太空、地球上的轰轰烈烈的地质活动,如造山、地震等,所以地球是慢慢冷却的,直到地球变成一个由岩石地壳包围的球体。
以后,地球表面又发生一系列的造山、火山爆发等地质运动,直到地球逐渐平稳下来。此时,地球向外释放的能量和引力子资助的能量大致相等。
所以,我们可以预见,地球上的地质活动随着时间的增大不但不会减少,而且还会定期的发生。
类似地球地质活动不但在地球上发生,还会在其它行星或卫星上出现,这都证明了引力子的作用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