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往往祸福难料,我们常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难道,灾祸真的无法预料,无法避免吗?
古人认为,世间祸福,并非偶然,而是许多人生积累导致的一种必然,在发生之前,也会有很多有迹可循的征兆。趋吉避祸,是人类的天性,所以在漫长的历史当中,古人不断研究福与祸的规律,并试图从中窥探到如何趋吉避凶的终极奥秘。
中国古代,有一篇可以揭开祸福利害神秘面纱的千古奇文——《渔樵问对》,它的作者是北宋理学大师绍雍。绍雍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他对周易有很深的研究,并因此“学易悟道”,从中领悟了天道运行、世道变迁的规律,而他所著的《渔樵问对》,虽然只有寥寥千字,却揭示了人生祸福、利害消长的底层逻辑。
《渔樵问对》,并没有讲太多高深玄妙晦涩难懂的道理,而是通过一个钓鱼的人和一个砍柴的人之间的对话,将作者想要表达的人生至理,非常轻松有趣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所以叫《渔樵问对》。《渔樵问对》到底讲了什么?接下来我们分三个部分来聊一聊,第一:祸福利害的变化与本质;第二:如何看清事物的真相;第三:命运的真相,如何避祸就福。
祸福利害的变化与本质
《渔樵问对》,历来被誉为千古奇文。作者绍雍,将其“学易悟道”的毕生精华,融入渔夫与樵人的一段对话。那么《渔樵问对》,到底说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一个砍柴的樵夫,在路过伊水河畔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正在钓鱼的人,他停下来休息,闲来无事,便问钓鱼的人:你能钓到鱼吗?渔人说,当然可以。樵夫又问,那要是没有鱼饵,能钓得到吗?渔人笑了:那自然不行。
这段对话,看似漫不经心,就像是两个无聊的人在说一些很平常的话语。但是,接下来,樵夫却问了一个极富哲理的问题,他向渔夫问道:鱼是因为鱼饵才上钩,可怜的鱼饵因为一口吃食,而成为了受害者,人却因此而获利,同样的鱼饵,却给鱼和钓鱼者带来了不同的结果,这是为什么呢?
樵夫的问题,很有水平,而渔人的回答,更了不起。渔人说:鱼和我,同样都有利益,也同样都有所害,鱼饿肚子,所以要吃鱼饵,这是它的受利;我饿肚子,用鱼饵就能钓到鱼,这是我的受利,鱼吃了鱼饵有可能会被人钓,这是它所受的害,而我呢,因为钓鱼有可能掉进河里被淹死,这是我所受的害,有利就有害,利与害总是这样纠缠变化,鱼为了鱼饵,人为了生存,世界上所有利与害的本质,都是一样,但你只看到了事情的一面,却没看到其中的变化。
看到樵夫似懂非懂的样子,渔人又接着说道:利与害,永远是共生于事物的两面,人贪吃的时候恨自己不能多吃一点,肚子撑到难受的时候,又后悔吃太多,得利的时候有多过瘾,受害的时候就有多痛苦,如果能够明白利与害的关系,人就不会因利受害;天地间万事万物,都不是一个利字或者一个害字就可以解释,变化,才是事物的本质和真相。樵夫听完以后点头称是。随后,他们一边生火烤鱼,一边转入了另一个话题,樵夫问:要如何才能看清事物的真相呢?
如何看清事物的真相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如何才能看清事物的真相?我们经常说“眼见为实”,但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事物的表面现象,就连孔子孔圣人,也有被表象迷惑的时候。孔子在周游列国时,有一次饿了七天七夜,弟子好不容易讨来一点米饭,孔子却在无意中看到颜回在偷吃,于是他质问颜回,颜回很坦荡地答道:刚才我看到米饭中有灰尘,丢掉的话太可惜了,于是我把脏掉的这些先吃掉,留下干净的米饭给老师享用。孔子于是感叹:眼见未必实!
《渔樵问对》中,樵夫问有什么办法可以看透事物的本质与真相。渔人回答:想要洞悉事物的本质,有三个层次,第一层,就是:以目观物!但是,用眼睛观察,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如果想要看深一点,就要到第二层:以心观物!用眼睛看,叫观察,用心去想,叫分析,看到事物的表象,然后用内心的知识储备和独立的思维进行分析衡量,就能得到了一个理性思考的结论,但是,这个结论依旧是基于你的主观意识,并不代表看到了本质和真相;因此,我们要进入第三层:观之以理!
普通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但却不知道山形成的原理,不了解水利万物的性情,只有不以我观物,而用反观其物的方法,才能看透事物的本质,也就是说,只有抛弃主观意识和主观判断,用放空自我真正客观的心态去看待事物、分析事物,才能认清真实的世界。
为什么要看清事物的真相?是因为人所遭遇的祸福,往往是因为身处其中而迷惑其中。正如苏轼所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命运的真相,如何避祸就福
人生祸福难测,有没有避祸就福的方法呢?在《渔樵问对》中,樵夫和渔人探讨了这个问题。樵夫问渔人:怎样才能把鱼钓上来?
渔人告诉他,只需要准备整套的鱼竿和鱼饵,如果工具齐全却钓不到鱼,是天意;如果工具没准备好,那就是人的问题,未尽人力,则事不成。
这段对话,表面上是讲如何钓鱼的问题,但其实,却讲出了灾祸的本质。按照渔人钓鱼的逻辑,人生命运所遭遇的灾祸,也分为两种情况。比如地震导致楼塌,人力不可抗拒,这叫天灾;但如果建筑商在盖房子的时候偷工减料,某一天突然倒塌,这叫人祸。人生的祸事,无外乎这两种,一种是不可预见的外力所致,一种是因为人、自身的责任。
接下来,樵夫又问:有人祭祀鬼神,祈祷求得福报,真的有用吗?渔人回答:为善为恶,是人的主观行为,得福得祸,是天的报应,也是天道法则的必然所使,即便是鬼神,也无法违背。一个人做了坏事,就难逃其咎,向鬼神祈福,也于事无补,自作孽不可活,所以,修德积善是做人的本分,只有这样,才不会招灾惹祸。正所谓“祸福无门,惟人自召”,人生的灾祸,往往是咎由自取,不能怨天尤人。
樵夫接着又问:你说的虽然有道理,但是,为什么善良的人会遭遇不幸,反而坏人却往往过得很逍遥?樵夫的问题,很有意思,就像有句俗语: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这是很多人心中的困惑,觉得世界太不公平。渔人怎么回答的呢?他说:这叫“一命一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分”;福也好祸也好,幸或者不幸,这是“命”。命运和缘分,都存在概率,就像钓鱼,无论你准备是否周全,钓不钓得上,都是概率问题,只不过,你准备充足的情况下,这个概率会高一点。
命运亦是如此,福与祸,都存在一定的概率,人力能够影响的,就是避祸就福的概率多少,为非作歹,得祸的概率一定很高,行善积德,同样可以提高得福的概率,这就是命运祸福的真相。
总而言之 ,人不一定能够百分之百地掌控自己的命运,但却可以尽自己的能力去创造更好的生活,人生的吉凶祸福是非成败都有一定的概率,我们能做的,就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努力得到你想要的概率,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尽人事,听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