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当一个社区不断扩大,它不可避免的要越来越接近互联网商业的真实本质。B站不再只是垂直平台,正在成为新品发布的必投平台,是品牌对于年轻人营销的一个重要阵地······
“中国版Youtoube”呼声最高的B站,究竟有何无法替代的魅力?
一、无法复制的社区氛围铸成粉丝的精神家园
得益于早期用户因热爱聚集的初衷,运营团队始终坚持初心,源源不断的优质内容生产成为其吸粉关键。且与微博、抖音等不同,B站整体用户生态趋向年轻化,尤其是以热爱社交,擅长轻松、戏谑化表达,伴随互联网长大的“Z世代”为主。
同时B站独特的弹幕礼仪文化和快速的反馈管理机制将用户体验拉高了一个层级,观众和UP主之间的和谐互动反推内容创作者制作更吸引人的内容。就是这样一个高社群属性,加以多年耕耘,造就了B站独一无二的健康良好的社区氛围,被称为“Z世代的精神家园”,这让B站的“粉丝价值”要高于其他很多视频内容平台,且绝不是其它公司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复制的,哪怕是“不差钱”和“家里有流量”。
二、以UP主为核心的PUGV优质内容让B站自成生态
B站是一个社区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里,尤其是核心用户,有很强的归属感,而B站的核心用户——以生产PUGV内容的UP主们大多数都是真心想要在B站发展下去,当做自己的长期运营阵地,不会有赚一把就走的心态,这在客观上又帮助B站自成生态,增长曲线非常稳定。这也是B站最核心的竞争力。尽管UP主们由曾经的 “用爱发电”,开始习以为常的“恰饭”,但这并没有破坏平台DNA和社区文化氛围, 相反,行走在B站破圈的风向中,越来越多的UP主也不断突破自身舒适圈,持续带给观众新鲜感和更好玩的内容。
这就不得不提到,B站完善的扶持体系和上升通道的积极作用,正如前两天敖厂长的回归让观众无限感慨,还是B站的饭恰得更香,而敖厂长所透露的和B站签下千万合同,也让人惊异于B站对头部UP主的收拢竟不惜一掷千金。
自2016年B站就一直在从多个角度扶持UP主成长:除了去成本后的用户打赏完全归UP主外,在此基础上加持的“创作激励计划”为粉丝数、作品播放量达到要求的UP主提供官方补贴;同时,在确保了生态良性发展后,B站也在推动广告主与UP主的合作,为双方提供服务;
并且,B站的两大线下活动BW、BML,也能让广告主更直观地了解UP们的商业价值,从而对B站产生足够的信任;B站也会策划一系列不同主题的线上活动,为UP主的创作提供流量及奖金支持,如针对新人UP主的“新星计划”、Vlog领域的“30天Vlog挑战”、扶持音乐UP主的“音乐星计划”、扶持知识领域创作者的“好奇心计划”等等。
而针对头层UP主打造的“高能联盟”品牌,则是B站与头部优质UP主深度绑定的手段,通过付费签约绑定,防止核心UP主被竞争对手挖走或流失,例如对敖厂长的扶持。正是这样一个良好、正向循环的社区生态,才是B站最坚固的堡垒,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优质内容创作者。
总之,以上魅力翻译成资本市场的通俗语言就是,这种互联网上大众化社区里少见的平台归属感、牢靠的用户粘性、优质的内容引流能力,让巨头们看到了其当下的变现能力和未来的商业化潜能。
B站的副董事长兼COO李旎也曾表示,她能感觉到广告主对B站的认知在今年一季度发生了极大变化,B站不再只是垂直平台,B站逐渐成为新品发布的必投平台,是品牌对于年轻人营销的一个重要阵地。
小而美与发展壮大无法共存。
这就理解了腾讯借这次千载难逢的“屈辱”事件做一波营销同时,还不忘优先把流量和热度留在自家投资的B站上,毕竟像这种“弱小、可怜、又无助,自嘲、自黑、求同情”的公关画风太讨大众喜好了,最合适在鬼畜的小破站进行。
看来“为恰饭发电”的不仅有UP主,还有B站本身。就如CEO陈睿在B站11周年活动上说的:“小而美与发展壮大无法共存。B站真正的使命不是产出优质的内容,而是我们构建一个产生优质内容的机制。”
在过去十年,腾讯凭借微信的充沛流量驱动了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半壁江山,获益最大的当属电商,随着内容生态由图文向视频转移,新流量浩荡而来,电商仍是主赛道之一。无论是阿里孵化的淘宝直播,加持抖音10亿流量;还是京东与快手结合,准备一争高下,都说明了电商竞争将越来越托于内容生态的竞争。而B站在内容领域不可替代的优势,将越发奇货可居。
同时,在B站的商业化道路中,直播则是被陈睿所看好的、重点培育的方向,将是继游戏后支撑B站营收半边天的业务,他表示很有信心在未来两三年实现成倍增长。这便是B站商业化潜力所在,除了平台自身造血能力,还将孵化新物种、新品牌,以赋能更多玩家。毕竟只有B站更有钱了,才能用饭给更多的创作者发电。
解决变现,拉高营收,实现盈利,B站还有很多有待挖掘的宝地,希望在未来某一天,B站能实现它创始人为它描绘的蓝图:“孩子,你感兴趣的视频都在B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