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面,从书开始
虽然半个月前就已经开始了见面会的报名,不过显然能聚到一起的,其实就是少少的几个。互不相识的人,因简书而相知,因城市而相约,如果在电影里,或许会是一场特别不一样的邂逅吧。
话说我一直对于这种类似的见面会神往已久,有人说,书是人的精神食粮,不过一个人默默地咽下干涩的面包终究不是一件特别值得欢喜的事。
俗话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大清早,为了未知的朋友,显然需要准备一顿丰富的大餐,看了看手里的书,一本一本,都是一个个夜晚相伴的老友。
《春月》,我少有的冷门书籍,却是简书活动的奖品,未读完,亦难舍。其他的,也因个人喜好,基本都是比较畅销的书籍。
无法之下,终究选出两本书,一为《目送》,一者《1984》。两本都是对我感触颇深的书,目送的柔情与1984的心理纠缠都可发人深省,细细打量之下,终究选择了1984。只因为突然感觉带个目送好像不合适,毕竟就自己那点文字基础,拿出这本书似乎有些不搭调了。
讨论,从心开始
如果说陌生人凭什么来让距离更近?不是面对面的距离,而是有共同的爱好,有对阅读的思考。九个人,带来的是完全不同的阅读理念。
看到左上角的《允许悲伤》了吗?那是台湾主编高浩容带来的书。从心理学的角度分享对这本书的理解确实是个非常搭的组合。
生活,,事业,家庭,一个人一生的主旋律。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喜悦,悲伤,愤怒,痛苦。种种情绪除了让我们更加真实,也让我们多了许多不必要的负担。
悲伤来临,藏在心里,还是抒发于外,选择哪个,相信很多人都明白。但要怎么做呢?这本书,以身边的小故事来引导我们,帮助我们更容易做出好的选择,不得不说是非常好一个办法。
《繁花》是美丽的上海主编作为活动主持者带来的真正有地域特色的一本书,纯吴语的写作方式,让这本书多了许多亮眼的地方。
身为一个异乡人,如果能有一本不错的故事书的帮助练习本地方言,是否更容易融入这座陌生的城市呢。
三个温暖的小故事,贴近生活的地方用语,将魔都的面纱缓缓揭开,绅士的上海男人,洒脱的上海情怀,波折不断的老故事,让作者一个一个娓娓道来,认识不一样的上海。
说起来很特别,我终于有幸见到一个阅读达人,一年一百本的阅读量或许不算多,不过我却佩服她对每一本好书都作出分享文章的坚持。
坦白说,干货作为现在大行其道的存在,是我有些排斥却又不得不接触的一个领域。毕竟,人总是需要不断学习的,若是在这个过程中,有那么一个人,大方地将好的阅读分享给大家,不得不说是一个福音。
《做事的常识》将做事三步依次说来,从做事的本质出发,将人人明白却说不出,做不好的做事方法描述出来,让人对这本书莫名有了些期待。
常有人说,读什么书,往往会有书的意志附于其上,这也就是那句胸有诗书气自华的由来吧,将自己对生活,对写作的看法,在说书的时候谈出来,交流,理解。这才是这样的交流活动能够引人神往的原因。
虽然一旁还有好多好书静静等在一旁,可惜我却不能在不了解的情况下一一说明,只能说遗憾了,不过我也换了一本《偷影子的人》或许有机会说给你听。
结束,是下一次的开始
现在人都说,输出和输入是最好的学习方式,这我是极为认可的,但始终要注意方法的选择是否合适。
就拿这次的交流来说,工具书的写作就需要对书的重点理解,如何更快地拆解书籍结构和核心是写这类书评最需要注意的地方。
小说,自然的,要细细品读,将自己带入其中,去体会作者设置的时代,去理解角色的心理转变才能有更好的阅读体验。
说到底,还是那句老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一个人的阅读与写作,是很有可能进入极端的,在合适的群体中,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是一个再合适不过的进步方式。
在一群人中间,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自己的方法和理解,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前行,相信总会走得更稳一些。
第一次参加简友活动,却相信不会是最后一次,怀着一颗期待的心,等下一次的相见,只希望每个人都在这里得到一些东西,让自己变得更好。
说起来这次我的准备真是有些不够充分呢,还是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啊,希望下一次,我能给你们好好讲个故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