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的文化压力
当你从一个文化环境转移到另一个文化环境,或者从一个社会、经济、教育阶层转移到另一个阶层,比如移民,比如封闭的家族或山村的人走出去闯荡,这些转变伴随复杂的社会、心理和情感经验。有些人就会采用拖延和回避来处理剧变带来的压力和苦恼。
移民或者在国外暂时工作求学的人都会经历文化冲突,新旧国家的语言、礼仪规矩和价值观之间差距越大,冲突就越强烈。在你的自我认知、归宿感、对待时间、看待生活和工作等诸多问题上,你始终要面对调整、文化冲突和同化。
1.失落
离开故土,离开与故土息息相关的身份、地位,家庭、朋友和同事的人际支持不再。熟悉的办事机构和处世方式和方法,也伴随着语言、食物、气候以及传统价值一起留在故土。
不管你离开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城市,失落感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你无法跟新环境的人建立良好的交流和联系,这种失落感会更加强烈。
拖延就潜伏在失落的背后,比如新环境需要你开发新的人际关系,接受低于自己能力的工作,这些可能导致拖延。
2.文化冲击
大部分人在适应新文化环境的过程中都会经历挣扎,一直处于警觉和疲惫状态容易导致一些跨文化忧伤的症状。
比如无助感、思乡病、为小事发火、担忧被欺骗受到伤害、望着空白发呆。
3.卡在两种文化之间
当你一脚踏进新环境,另一只脚还停留在旧世界中,你可能会卡在中间,而没有一个世界可以全然接受你。
归属感的缺乏容易让你与社会脱节,产生拖延问题。
4.比我预期的要难
适应新环境往往比人们预期的要难,不管是沟通的不畅通、歧视还是经济上的困顿,我们想象的新生活与现在的差距很可能将我们送入拖延症。
5.自我怀疑
当你不适应新环境时,你可能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比如“我就不是这块料”,“或许我应该回老家去”,“我可能真的不够聪明”。这些想法会腐蚀你的自信,打击你尝试和冒险的意愿。
6.额外的责任
穷僻山村走出的大学生和第一代移民在提高自己生活水平的同时,往往还怀有提高家庭成员生活水平的强烈动机。
这使他们长时间的兼职和工作,走出困境会被视作家族的荣耀和进步,当单纯的个人追求逐渐变为义务和责任,就容易导致完美主义,引发拖延问题。
7.孤立
一个人越孤立,就容易沮丧,在新环境就越难有所建树。孤立的大学生更容易表现差、退学,孤立的移民更容易走下坡路、贫困。
克服拖延的一些建议
1.建立社会联系
归属感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参加一些社交和兴趣团体,和更多人建立关系,这有助你更好地适应环境。
2.关注时间
不同文化对待时间的态度差异很大,学习新文化环境中人们关于时间的规则和态度。
比如在正式会议、赴宴、约见中迟到或晚点意味着什么,这会让你避免诸多尴尬处境和麻烦。
3.学会说和写当地语言
你拖延学习新语言和说当地话,也许是怕羞愧和丢脸。但这是一项可以改变你生活、为你创造许多机会的努力。另外,神经科学家认为,保持大脑活跃的最佳方法就是学一门新语言。
4.坚持超越障碍
面临难题的时候你会迷惑和恐慌,不要放弃,参加一些学习团体,交一些兴致相投的朋友,如果你发现自己有拖延问题,将它视为一个信号,一个你需要做一些调整的信号。
5.跟家庭保持联系
家庭是社会和情感联系的重要纽带,帮助家庭成员了解你所处的新文化环境有助于他们理解你的处境,提供相应的支持,缓解文化冲突的紧张。
6.约谈心理医生
如果拖延一直严重干扰你的生活,考虑约谈一下心理医生。
你可能觉得这是一件羞耻的事情,但与其默默遭受痛苦,生活和发展都受到限制,不如正视这个羞耻。况且,约谈后你可能会惊喜地发现重回正轨的诀窍。
系列《拖延心里学》文可查看我我的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