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所在的幼儿园很重视小朋友的身体训练,这个月要求大家学会活力板(一种两轮滑板,对平衡性要求较高),于是在周五,豆将活力板带了回来,说要在家练习。
到了周日下午,豆就从周五的小白(需要我扶着才能滑)到在广场上穿梭自如。有一些小朋友同时学习,大家都进度不一,其中,豆的进步最大。
我不禁好奇起来,为什么大家的进度会如此不同呢?想起最近看的书《刻意练习》,突然发现自己对豆的教练过程,竟然正好符合其中的要点。
【1】
练习刚开始时,豆信心满满,觉得自己平时运动还不错,能很快学会。我看他练习得挺认真,有时我扶着扶着就将手松开,让他自己滑行,可是才滑行一小段,他就歪歪倒倒,很快摔倒在地。他爬起来继续,可是没多久又摔倒了,他开始着急,噘着嘴:说这个太讨厌了~
我说,那你先休息一会吧。
坐着休息的时候,我想了想,然后跟豆说:豆,妈妈看你练习得很认真,我相信你一定能学会。我们先定一个小目标,等会滑行的时候,妈妈松手后,你能自己滑行3m就可以了。当你达到这个目标后,我们再提高,怎么样?
豆很高兴地点头:现在就开始吧。
然后,豆开始练习,我在他自己独自滑行的时候,开始数数,这代表他滑行的距离,因为这次目标又小又明确,他很快就做到了。
接下来两天,我们都是用的这种方式,每次练习前,先定一个小目标,练习时,我在旁边帮他数数,一边告诉他,哪些动作可以调整,一边鼓励他:好棒,你就快做到了~
这两天里,一共练习四次,每次不超半小时,最终做到从第一天的扶着上板、滑行1m,到第二天下午能独立上板,绕着广场滑行三大圈,灵活避开障碍物,游刃有余,就像是在海里随浪而行的一艘帆船~
当然,豆的这个学习过程,与那些大天才相比很简单,但如果能按这种方式坚持下去,也保不准是活力板的天才(自High一下~~)
【2】
我用了哪些刻意练习的要点
1.目标明确:我告诉他,滑活力板有初级中级高级的水平,但在练习时,每次只定一个明确的小目标,比如滑行能比上次多2米,能自己上板,这些目标都是具体的动作和数字,容易理解,知道怎么样是做成了;
2.专注投入:豆本身也比较喜欢运动,在过程中,我也会给他很多鼓励,让他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玩的事情,即使摔跤,即使一时做不到,都没什么。于是他可以将精力都放在每个动作的身体感受上,而不需要分出额外的情绪去对抗我的说教与指责;
3.及时反馈:每一个动作,是做得对还是不对,他都会很快知道,比如我在他滑行时,会提醒他:“对,这样很好,就是这样扭”,或者在他滑的时候,我一边念数字1、2、3……,让他知道自己滑行了多少米;
4.挑战舒适区:每次在比能力多一点的地方挑战,离开舒适区,每次定目标时,都让他和自己的上次情况进行比较,树立一个跳跳够得着的目标,符合维果斯基说的”最近发展区”;
5.好导师:其实我自己并不会滑活力板,但因为这个动作比较简单,基本我都能看出来动作要如何做,当然啦,如果豆要提升到更高水平,肯定需要另请名师。好的老师经验丰富,能提供精准的反馈,示范正确的方式,并且设计一些专门用来克服特定缺陷的练习,让学员迅速进步到更高水平。
总的来说,豆的进步很快,最重要的是,他非常享受这个过程,到了练习时间,就迫不及待地找我带他下楼。
【3】
不是那些高超的技能:写作、演讲、最强大脑等才需要刻意练习,在孩子的生活中,其实也同样有着各种各样的机会。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是很多家长以为,一样东西,孩子要是没有兴趣可以学不好,如果有了兴趣就应该学得好,坚持学。
这种想法就把人成才的过程看得太容易了。实际上,很多东西不是没兴趣而学不好,而是学不好才没有兴趣。
《刻意练习》中已经有充分的案例指出,即使天才存在“天才基因”,但在他们成为天才的路上,一样离不开各种训练,人的大脑和身体只有达到足够数量的刻意练习,能力才能外显,成为自动化反应,用神经学的术语来说就是,要反复地在神经之间进行搭桥,让那个桥越来越宽越来越结实。
刻意练习不是低水平地重复1000个小时,比如扫地、看门10000个小时也成不了专家,然而时间的累积是少不了的,那些我们熟知的天才,训练的时间数都是普通人的N多倍。
这个过程,必然不轻松,充满挑战。因此,孩子学一样技能,就算开始有兴趣,他也会遇到各种困难,看上去进步缓慢,这时他最需要的就是来自父母的支持,如果恰好父母还懂点方法,那就更好了😄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天才,但若你带着孩子一起刻意练习,他能更快的取得进步,当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到成就感,他的兴趣也会越大,更愿意学……
这何尝不是我们自己的刻意练习呢。
【一个小行动】
最近孩子(或者你自己)需要培养哪项技能,写字、口算、识字?
从中选一个,然后按照刻意练习的要点进行拆分,一起和孩子用起来(示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