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讲,我们讲了控制慢性病的方法,这一讲我想跟您说说,如果您自己或者身边的亲朋好友不幸得了重大疾病,比如像癌症、心脏病、中风,我们应该怎么去应对。
当然,您现在不一定有这样的问题,我也是希望最好您一辈子都不碰到这样的问题。但是有备无患,也有可能您的亲戚朋友当中有人正在患这些疾病。您可以把这些内容保存下来或者分享给他们,可能会对他们有帮助。
这一讲,我也建议您跟您的子女一起来听,因为如果有一天咱们真正遇到这样的事,是需要一家人一起商量、共同决策的。所以如果他们能理解这些信息,对于您一家人共同决策是非常有帮助的。
这一讲主要有四点。
第一,怎么样选择一家合适的医院;
第二,怎么样选择一个合适的医生;
第三,当您面临多种治疗选择的时候,您怎么样做出最合适的选择;
最后,怎么样去和家人进行沟通。
选择医院要考虑三个维度
得了大病,咱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去一家靠谱的医院,什么样的医院才是最靠谱的呢? 我的建议是您要根据医院的水平、方便的程度和费用的支出,这三个方面综合地来考虑。
先说医院的水平。一般来说,如果是肿瘤或重大的手术,我建议您优先选择在当地最大的三甲医院或者肿瘤的专科医院,比如像咱们的省级人民医院、市级人民医院,或者省级肿瘤医院、市级肿瘤医院,或者像华西、协和这样的国家级的学术中心。
如果您所在的城市没有很好的选择,而且您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关系也不错,我建议您可以去全国有名的医院。
您可以参考复旦大学医学研究所评选的一个中国最佳医院排名。这个排名是由全国30多个临床专科的一千多个专家共同选出来的,相对比较权威,而且每年都会更新。这里不但对医院进行了排名,而且对每个专科还进行了详细的比较。
比如说如果您要做前列腺癌的手术,泌尿外科在中国排名前十的医院是哪几家,都有相应的推荐和介绍。您可以在网上直接搜索 “复旦大学中国最佳医院排名” ,就能找到这个榜单。
但是这个榜单里的医院有一个问题就是常常人满为患,挂号或者住院很不容易。除非是疑难杂症,或者您就住在北上广这些城市,否则我还是推荐您优先选择省会城市,或者是市级城市的三甲医院。
对于大多数的肿瘤、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疾病,这些医院的水平其实就很不错的,而且就医更方便,医保也覆盖,综合起来性价比是最高的。
在选医院这件事上,还有一点特别要提醒您,就是千万不要简单地在网上搜一个病,然后看哪个医院有这方面的介绍。
因为在网上有很多投放疾病广告的医院,常常是一些不太正规的民营医院。这些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医疗水平常常没有得到同行的认可,他们也是通过一些不实的宣传来招揽患者的,夸大治疗的效果和疾病的程度来获得超额的利润,甚至是提供无效的治疗来降低成本。
所以,遇到一些重大疾病,如果您碰到在网上做广告的医院,要特别小心。
当然,现在也有不少正规的私立医院,他们的医疗质量和公立医院不相上下,而且医疗环境要好很多。但是缺点就是价格昂贵,如果没有商业保险的话,大部分人是无法自己承担的。比如说像北京的和睦家、明德医院,上海的国际医疗中心都属于这一类。
三条经验帮你选好医生
选好了合适的医院之后,您马上会遇到第二个问题,去了医院以后,有那么多的医生,好像都是主任、副主任,到底哪一个靠谱,怎么样挑选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医生。这里面也大有学问,我跟您讲讲三条最主要的经验。
第一,您可以从两个公开的信息渠道来综合选择您的医生。
第一个渠道是医院的官方网站,这个网站都会有科室成员的官方介绍,包括这些医生的诊疗特长和方向,如果您已经确诊的话,就可以根据医生的诊疗方向来寻找对应的专家。
另一个渠道是“好大夫在线”网站,这上面有很多病人给医生的评价,您可以综合病人的评价和医生本身的经验来综合选择。
对于“好大夫在线”这个网站上的评价,建议您特别留意一下患者亲身经历的就医体验,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好或者不好。
您要仔细去看一看在这个患者就医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医生是如何处理的,患者的结果和反馈怎么样,对什么满意,对什么不满意。因为这些细节才能够体现医生的能力,也很难造假。
选医生的第二个经验,有博士学位,有海外的学习经历,年龄在35岁到50岁之间的医生是最好的选择。
选择医生的时候,除了他的科室和他的特长,您要留意一下他的学历、他的培训经历以及年龄。一般来说,有博士学位或者有海外培训经验的医生,在学术水平上会相对高一些。
在年龄上,我们建议您最好选35岁到50岁这个年龄段的医生。
为什么不能太年轻呢?因为太年轻的医生往往临床经验还不够。
为什么又不能年龄太大?很多人都相信医生越老经验越丰富,其实这个是一个特别容易犯的误区。尤其是对于西医来说,因为医学发展和变化特别得快,年龄大的医生相对来说知识更新没有年轻的医生那么快。所以在35岁到50岁这个区间的医生,他基本上是达到了他的知识和经验最高的阶段。如果在其他的选择都一样的情况下,您可以优先选择这个年龄段的医生。
第三,选择医生的时候要慢,但是一旦选中了,我建议您一定要信任他,不要轻易地更换。
为什么不要换呢?主要的原因是医生都需要一些时间来了解您的情况,一个长期熟悉您的医生会比陌生的医生有优势,并且医生的治疗方案一般都是长期的考虑。
如果中途更换了医生,中断了治疗,或者您对他不信任,不遵从他的医嘱,都会影响治疗的效果,甚至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期。
中国的外科之父,裘法祖院士曾经说过一句话,医生和病人的关系就像一个人驮着另一个人过河,河水很湍急,两个人都有风险。我驮着你,如果你不信任我,我们根本是没有办法走过这一段路的。所以,信任医生对病情的诊治是非常重要的。
那您可能会问,医生说的好像都很有道理,我应该如何判断这个医生值不值得信任呢?
我教您一个方法,好的医生常常都具备两个标准。
第一,他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他能够对治疗的选择讲出道理。 所以您可以问问您的医生,为什么要推荐这个治疗方案,看他能不能说出令人信服的道理。
第二,他能够从患者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不是只是从自身或者医院的角度。 好的医生常常会这样讲,“基于你现在的情况,我的建议是什么,因为什么。”如果您能遇到这样的医生,真是非常幸运,一定要好好地珍惜和信任他。
了解循证思维,不被经验误导
现在您已经知道了怎么样选择合适的医院、合适的医生。接下来我跟您说说面临一些重大的医疗决策,比如手术、化疗,我们应该怎样做出效果好、风险低的选择呢?
您可能会碰到一种情况,医生给您推荐的方案和自己听说的不一样。比如,身边的亲友得了某个病,用什么方法治好的。自己的医生推荐的方案不是这个,常常会因此而产生怀疑,心里犯嘀咕,想这个医生说得对不对。
这里我想和您说一下医生和病人的思维有什么不同。
病人常常是经验主义的思维,听见谁、看见谁试了什么有效,就觉得自己也应该有效。
我给您举个例子,我有一个朋友问我,听说某某打了干细胞以后,觉得精神特别好,自己是不是也应该去打?这就是我们说的经验主义思维。
医生用的是循证思维,什么是循证呢?就是遵循证据来下结论。遵循什么证据呢?是指医学研究所积累的证据。
我们在医学上把所有积累的证据分成了五种等级,等级越高的越可信,越低的越不值得相信。循证医学的思想就是把所有的治疗先当做是无效的,除非我们能通过医学研究证明它有效,才给患者推荐和使用。
比如我以前在协和医院实习的时候,很多病人来了协和,都会给医生抱怨,为什么协和医院用的药这么少?
其实病人可能不知道,协和大夫的循证观念很强,如果没有证据证明有效的药,都当做无效,都不给病人用。所以,给病人的治疗非常精准。没有证据证明有效的药,如果给病人用了,既有副作用,还浪费了患者的金钱。所以只用有效果的药,这才是好医生的标准。
所以说,当您听到医生的推荐和自己的理解不一致的时候,很有可能是这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别。
多咨询不同专业的医生
但是,医生也有自己的局限性。
现代医学因为分工很细,很多专科医生在本专业学习了很多年以后,常常视野会限制在本专业以内,并不一定能够非常全面地看待问题。这并不是说医生的水平不行,其实常常是水平不错的医生才有这个局限性,因为他们都太了解自己专业的东西了,太自信了。
比如说,如果您是一个川菜厨师,一辈子都做川菜,很有可能您觉得川菜是全世界最好吃的菜,因为您的客人都是这么说的。
同样,一辈子都开刀的外科大夫,他容易觉得开刀是最好的治疗。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拿锤子的人看什么都像钉子。
所以在一些重大的医疗决策上,为了避免医生的局限性,建议您可以多咨询几个不同专业的医生。
比如说对于肿瘤,外科大夫建议您手术,您可以再咨询一下肿瘤内科或者放疗科的大夫,听听他们的意见。如果最后大家说的都一致,那这种方案的风险会很小;如果不一致,您就需要把各自的意见,尤其是背后的原因给记下来,再找一个您信任的医生一起来讨论,最后做决策。
提前与家人沟通偏好
最后,我再跟您说一说如果得了重病,您该怎么样去和家人沟通。
这里我想给您一个建议,不管您有没有得病,现在就可以提前把您认为重要的事或者您的一些希望、一些偏好先写下来,告诉您的家人。
您可以写一些什么呢?
比如说我如果得了重病以后,我希不希望知道真实的病情;我希不希望自己参与到治疗选择的讨论当中;我对于中医、西医、手术、住院、放疗、化疗有没有什么偏好;有没有什么样的医疗操作是我不希望接受的,比如说气管切开,比如说插管上呼吸机;到了生命的最后阶段我希望如何度过等等。
您都可以先把它写下来,提前跟您的家人聊一聊这些,能够在万一遇到这些疾病的时候,让他们更理性地去决策,也能让您在面对重大疾病的时候,有更多的选择权。
我给您举一个例子。我有一个好朋友患了卵巢癌,她在国内的很多大医院进行了放疗、化疗和手术,生活质量很差。她的家人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想给她最好的治疗,甚至找到了一些临床实验的药物,让她参加实验。
但是她非常痛苦,到最后她才鼓起勇气告诉家里人,自己其实希望去一个海边,和家人一起待一待。
家里人给她找了一个山东海边的医院,在那里一起度过了最后两个月。她的家人后来告诉我,那两个月的时间,大家都很安详、宁静,虽然最后病人离开了人世,但是大家也觉得没有什么遗憾。
最后,我还想给您补充一条,重大疾病的治疗一般都非常昂贵,为了减轻您经济上的负担,您可以提前购买一些补充医疗保险,尤其是重疾险。
如果您的年龄太大,现在已经没有办法购买保险的话,还有一些大病互助平台,您也可以试一试。
本讲小结
总结一下,我们这一讲说的是怎么样应对重病大病,应该如何求医。
这里面包括了我们应该怎么选择对的医院,怎么选择合适的医生,怎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降低决策的风险,以及如何跟家人沟通您的病情。
在最后,我为您准备了一张大病行动清单 ,如果您自己或者身边的人遇到了大病,您可以一条一条地照着做。
在接下来的最后一讲里,我会帮您纠正一些关于保健品的错误观念,以及怎么样选择适合自己的保健品。
版权归得到App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用户留言
tian
56 赞
张老师您好!我是得到将近两年的老用户了, 我今年68岁了,我一直希望得到能有一位讲健康的嘉宾, 所以看到您的课程 ,我第一时间就购买并很快就全部听完了,受益良多 !我的问题是,我只想健康 ,但并不盼望长寿 。因为我非常的孤独 ,没有朋友,可能是有心理问题 。不愿和别人交流 ,包括家人。我不希望在我得了重病后被过度治疗插管抢救等。我只希望在我得知这种情况的时候 ,我能自行了断。 这样既减轻了自己的痛苦 ,也不麻烦别人, 同时还能节约社会资源 。但中国没有安乐死, 不知老师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和建议 ?非常感谢 !希望能得到老师的回复!再次深表谢意!
2018年2月13日
作者回复
您好!健康会导致长寿,但长寿也不一定健康。所以如果您想健健康康少病少痛,还是需要认真的倾听、执行哦:)不愿意交流的这个问题,也是可以像做游戏一样,一步一步慢慢来,您看,您不是就在与我交流么?所以您可以在您想说的时候,鼓励自己说。咱们一步一步慢慢来,先从容易做的事情做起来。
2018年2月11日
幽兰
61 赞
感谢张老师的课,跟随您一路走来——今天进入到人生的最后阶段。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我也经历过亲人的离世)。隔壁王烁老师的“30天认知训练营”里有一节课讲斯多葛哲学,我的理解是:对客观事物了解的越透彻,活的越从容。所谓向死而生,无惧无畏。老师在这节课里提供的操作指南可以留作备忘录下载保存,以备不时之需。忽然想起电影《飞越老人院》里的一个场景:李老太太在海边的花海中,在老伙伴儿们的簇拥下向大家告别,真好![强] 再次感谢张老师的倾情付出,祝您春节快乐!阖家幸福!狗年旺旺!吉祥如意![玫瑰][玫瑰]
2018年2月9日
猪向前
48 赞
一口气听完的,感触特别深。2017年,对于我和我的家庭真的不容易,亲人在当地医院住院几周持续高烧不退,紧急转院到北京协和医院,在病理没出来时,病重需要转ICU病房,推入病房那一刻我感觉周围静止了,生命在病魔面前太脆弱了。结果出来是淋巴癌,5天的抢救,人苏醒过来了,这5天是人生最漫长的等待。2017年,这一年每一次化疗,无论是病人还是家人,都在煎熬着,一次次的坚持,求生的渴望,对家人的放不下,终于痊愈出院。亲人回想这些年真的是在过度消费健康,无休止的应酬,没有规律的生活方式等等。看到张老师的健康课,我也第一时间分享给家人,在这里也想感谢一下北京协和医院的医生。
2018年2月9日
徐琳—北京5期6班
32 赞
我正面临此事,陪妈妈在协和医院经历了胰腺癌的手术 、化疗……这一年的治疗护理经历基本和张老师的思路吻合,这样更增加了信心。这堂课非常非常需要更多家属和患者了解,可缓解压力,清楚治疗方案,更有准备得面对未来。
2018年2月9日
吉祥姥姥
29 赞
活着是偶然,死亡是必然 我己年近古稀,此生无悔无怨无遗憾。 尚若我得了重大疾病,我希望可以得到缓解病痛的医疗和护理,希望了解真实病情。 要求亲人帮我做到如下7点: 1,不手术不化疗不做任何无益的抢求。 2,尽量不住院,到气候适宜的自然名胜实施针砭按摩等绿色自然疗法。 3,不留骨灰,不举办任何形式的悼念活动,把骨灰撒入大海。 4,无偿捐献所有的有用器管给相关医疗机构。 5,我的保险理赔费用全部用于乐意姐妹的学习投资。 6,尚若我因意外走在老父亲之前,请从保险理赔款中转给老父亲60万。 7,我走后请女儿帮助整理我在得到“知识城邦”中写给女儿的几百封信,请专业人士帮助编辑修改出书,以此立德立功立言,做为传家宝一代一代传下去。
2019年11月24日
Miss z
19 赞
大病行动清单太棒了! 我想说说第2条,*把自己看重的事与家人沟通。* 最近刚看《最好的告别》,当亲人患大病时,家属如何照顾病人,特别是当病人已经到了生命尽头时,如何善终?我们需要跟病人好好谈谈,TA最重要的目标是什么?TA愿意做哪些交换,不愿意做哪些交换? 这些问题可以有效帮助我们更好的以病人意志照顾病人。
2018年2月9日
coco
17 赞
去年到今年,陪伴妈妈从华西医院到我们当地医院看病的经历来看真的与张老师的这门课的内容全部吻合。作为没有太多医学常识的普通人,我们在“到底应该相信哪个医生”这个问题上花费了太多时间,每个医生都给出完全不同的解决方案,甚至还有医生在病情还未完全确诊的前提下,直接开了半年的处方药,以至于我的妈妈不愿相信大夫而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间! 好在爸爸的医生朋友为我们介绍熟识的医生并给我们“翻译”主任医师的医嘱,我们全家才真正认识到这到底是个什么病,到底严不严重,要不要住院。因此,有个能让你信任的好医生以及一个懂医学的朋友,一定要万分珍惜!
2018年2月13日
jerry
14 赞
我妈妈2014年得了脑梗,2015年得了心梗,治疗当中确实遇到了张老师说的情况,还好当时遇到一个好医生!目前属于稳定期靠药物治疗和维持。她对自己的健康没有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作为儿女的没有一个系统的方法说服父母改变谢谢方式,如果早听到张老师的课程就好了,从现在开始需要自己和父母一起改变,希望父母健康长寿,活过100岁!
2018年2月13日
flowbutton
11 赞
循证医学思维,而非道听途说。重大疾病需要比较不同领域专家级意见,与医生朋友一起分析
2018年3月5日
回巢
7 赞
提前与家人沟通的提议很有建设性,谢谢老师这么实用的课程,让我们多一些理性面对衰老,有效应对疾病,提高生活幸福感
2018年2月8日
张倩
4 赞
推荐阅读《最好的告别》,尊重生命和尊严
1月30日
一米阳光
3 赞
面对大病,做好如下:1.选医院。2.选医生。3.重疾险,互助商业平台。
1月15日
Laocat
3 赞
前年92岁的老父亲过世,在其生前没有跟他好好沟通这方面的问题,造成临终前几个月的盲目治疗。最终进了Icu,就再也没有活出来。过程中插胃管切气管,十分痛苦。如果之前听到张医生的这问课程,也许在这过程中选择会更加从容,遵从生前遗愿会更加坚决。感谢张医生的这份专业清单,对今后遇到类似问题,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和行动方向。
1月12日
以上留言由 作者 筛选显示
快人一步,你是第 50个抢到的
无所施4月4日 12:12
青小言 ℡月17日 7:39
亞4月17日 8:09
桥玳4月17日 9:20
微微桉4月17日 9:34
喜事连连4月17日 15:04
外婆4月17日 22:01
大老万4月18日 15:17
ACI国际注册营养师陈跃雷4月25日 7:28
柠檬茶4月26日 13:12
এ₅₂1·阳光与你5月23日 9:06
彭思鹏5月23日 9:06
巨子5月23日 9:08
晶晶5月23日 9:14
YuKi5月23日 9:15
庞XJ5月23日 9:24
小王5月23日 9:39
蔡玉环5月23日 9:41
十一姐 祝萍5月23日 9:41
静怡5月23日 9:58
财务喜玲姐5月23日 10:00
贺筱5月23日 11:02
苗苓5月23日 11:23
Kate5月23日 11:26
艳玲5月23日 11:43
程程5月23日 13:27
越努力越幸运5月23日 15:29
茉莉飘香 月23日 15:52
暨红球-中国平安152110724785月23日 15:55
读书就是回家5月23日 17:22
爱易5月23日 18:05
vc5月23日 18:24
幸福米诺5月23日 19:56
寻找自己5月23日 20:58
慕雨5月24日 7:18
生如夏花5月24日 7:23
Always。5月24日 8:19
月夏荷塘5月24日 9:47
1张源专业果树杂树153764737215月24日 14:35
了然5月24日 16:54
宝莲公主5月24日 17:12
心怡5月24日 17:19
雪中梅5月24日 22:43
闵东7:46
海临风9:49
小林晶10:42
北国之春1376348177014:42
一如既往16:37
妙妙22:27
光焱23:51
还有160个名额
点击右上角...分享给你的好友吧
了解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