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那年,我陪母亲交公粮

不知道从农村出来的朋友多不多?可记得当年农村交公粮的热闹场景。

过去粮食都要上交国库的,在封建社会叫上交皇粮,共和国成立后改名叫公粮和购粮,就是每户农民按所要求的比例上交给国家征粮库,这项制度延续了有几千年。

图片

直到2003年胡锦涛上任才正式取消了公粮,购粮以及农业税、水费等。

公粮通常是每亩50斤,必须无杂质,干燥,饱满,一半是抵农业税的的,一半是无偿上交国家的。

还有种购粮,购粮每亩140多斤,即600多斤。有部分报酬,100斤17块。随着物价,有所浮动,但均低于市场价,大概折半的。

当队长通知要交公粮时,每家每户都纷纷用蛇皮袋或者麻袋,装自认为最好最饱满晒得最干燥的稻谷。

每家大大小小的十几二十袋,天刚麻麻亮,大家用板车(架子车),后来有人用三轮车,拖拉机,拉到离家8公里镇上的粮站。

图片

妈妈不会拉板车(架子车),家里也没有任何车,又不识一字,每次交公粮,都得说好话央求同村庄人的车搭,如同每次的交学费,对妈妈来说对我们家庭来说,都是一次很大的难关和挑战。

那时,农民们积极交粮,排队排多长,粮食送不送得出去,还得看粮站的脸色,质检员说你的粮食好就好,差就差。所谓好,就是粒粒饱满,成色好,晒得干燥,无其他杂质。

交公粮时各村各小队,陆陆续续,浩浩荡荡的赶向镇粮食站方向,到达镇粮站,登记排号。

到粮站时,大院里挤满了各村子汇集来的板车,拖拉机,稻谷,人流……正是炎炎酷日,个个都汗如雨下。

至今记得粮站的工作人员里,有一个体特形胖的女子,据村里人讲她那时体重应该有200多斤,她负责登记看称,有的负责把算盘打得啪啪响,有的在那开票记账的。

他们都是吃商品粮的人,一副高高在上的感觉,享受着大家的端茶端水递烟,以及羡慕敬仰的目光,庄稼人同他们说话都是小心翼翼的,我母亲更不例外。

图片

那年,我还是个小学生,懵懂无知。跟着母亲去镇上交公粮。烈日当空,汗流浃背,人人都想早点办完回家,本分老实的母亲,明明起大早排队是在前面的,却总是会被后面来的一个个插队,母亲却无可奈何,眼看同村庄来的都陆陆续续的交掉拿着空袋回家了,还有村子人比我们来得晚的。

眼看着前面还有那么多人,人又饥渴难耐,只能焦虑的巴望着,直到快天黑了,才轮到我们,妈妈同我艰难的一袋一袋往前面挪,偶尔也是好心人上帮我们扛袋。

当我们焦急的看着质检员用一根空心铁棍,往装粮食袋里无情干脆的一戳,很酷的模样,深度不同的稻谷通过洞洞被提取出来,然后听他熟练的往嘴里磕得吱吱响,再把剩下的往稻床上一扔,漠然的说句:这稻不行,再翻晒个日头。

我和母亲只得把稻一袋袋往一边抬,又是满头大汗。小小的我心理恨透了那个质检员,准备第二天再摊开来晒,晚上我们就在粮站的临时小矮屋里休憩。

晚上几家也没交掉公粮的人唉声叹气的说道,其实许多一次性顺利交掉的,并不见得他们粮食好,有的是给检验员他们塞包烟了,有的是会说话巴结,会变通来事。

我们几家没能今天交掉的,都肯定是各个村子里的老好人,工作人员总要做点样子给他们上面领导看,某某稻谷明明比我还少晒一天都过称交掉了,咱们明天下午能顺利交掉就算好了,这大热天的,家里还有那多的活等着要干啊!


母亲也说道,她特意挑的是家里最好最饱满的稻谷来的,而且比庄子里谁家晒的都干,那又能怎样呢?他们早都交掉了,估计这会都到家了,塞烟?家里连买盐钱都要攒上好久,又是一片叹息……

幸好第二天是个大晴天,母亲又把一袋袋稻谷拖到粮站院子里摊开晒着,直到下午五点多,我们再搬去昨检验员那方向,这次还幸运总算顺利的交掉了,遗憾的是被人偷了一袋子稻。

走在回家的夜色中,妈妈说“带着你来,就是因为你能识字,你东张西望的不定性,肯定是我抱稻时,后边或边上人顺手偷走了一包,那可有70多斤啊!能换多少包盐。”

随后妈妈又自我安慰道,偷掉了就掉了,当破财免灾吧!下次得看紧些,好在总算没让我们再留下来晒一天稻,稻谷也带得够量,还有今下午插队的人比昨天也少了好多……

后来我长大点,无数次曾在心里想,外婆为啥七个子女唯独没给我母亲读书?(她有很好的记忆力和模样)哪怕是读个一年级也好,还有为啥要把我妈妈跨地区跨县嫁这么远?

如果在当地本镇本村,有舅舅姨们照顾点,总会少了很多很多的委屈。像这样被插队被偷稻被欺负的事例,在我的记忆里是枚不胜举的,有时更恨自己啥懂事那么晚,又不够强悍,只知道玩、好奇,不曾盯着自己家的稻谷,更恨自己没生成男儿身,不能保护妈妈。

那时候的庄稼人,尤其是我所在的皖中地带,每年的搞双抢,收割早稻播种晚稻能把人忙吞几层皮,还得乖乖的上交公粮交任务,亲自送到粮站(到后来设了村代购点),似乎得乞求着那些吃皇粮的,看他们脸色,生怕他们不要。

如今的庄稼人,不但不用交公粮交任务,不用交水费农业税,国家还反倒补贴农民,而且现老家人个个拿着田租,都不用再下田了,真是赶了个好时代啊!

中国的九亿农民都应该感谢,感谢胡锦涛主席2003的重大改革,废除了延续几千年的无偿上交粮食这一制度,这是一项伟大的利民政策,是全国农民的福音。

想起交公粮、想起母亲、想起过往的心酸苦难,我的天空泪如雨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在老家数日,恰逢三、八赶场,我决定去集市上看看热闹,顺便买点油炸豆腐,都说香卜坳的豆腐好吃,可我始终觉得和走马街的...
    宋键阅读 2,914评论 9 13
  • 文/明子 “交公粮”是农民的口语,在上个世纪,交公粮是每个农民家庭应尽的义务,农民通过以粮代税的方式为国家的建设做...
    明子说阅读 1,036评论 14 11
  • 21文学大奖赛小说组6号作品:曹会镇《交公粮的日子》//纸刊[黄河风文苑] 原创黄河风文苑黄河风文苑今天 交公粮的...
    曹会镇阅读 3,146评论 67 126
  • 秋天,山坡上,道路旁,石缝间,野菊正在疯长,它浓郁的香气在秋风中散开,沁人心脾。 秋天也是交公粮的...
    香茗客阅读 831评论 5 7
  • 今天感恩节哎,感谢一直在我身边的亲朋好友。感恩相遇!感恩不离不弃。 中午开了第一次的党会,身份的转变要...
    迷月闪星情阅读 10,625评论 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