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之间相处,真的不能相处太长,一相处太长,难免会生出各种是非和端倪。
其实这个有的人,说起来应该是世界上大部分人,因为包括有血缘关系的父母与子女,相处的时间太长了,都两看两相厌的,又何况没有血缘关系的另外两个人呢?
还记得自己在上学的时候,每到假期放学回家第一天第二天乃至第三天,都过得相当幸福,母亲不怨其烦的嘘寒问暖,劝吃劝喝。但是一周之后,就不会再存在这样的关怀和疼爱了,子女的新鲜感过去了,父母的新鲜感也过去了,彼此之间相处平淡,再时间长一点就会谁也不想看见谁了,都巴着离对方远点。
走上社会之后,参加工作之后,特别是结婚生孩子之后,回家待的时间更短了,每次相见之后还没有亲热两天,来不及亲热便已早早离开。从此以后的日子,子女对回家这件事来说也没有那么期待,反而是常年呆在老家的父母确实不是的,希望他们回来看望一眼。
人与人之间的事大底如此,人的新鲜感也如同过眼云烟,一阵清风吹过就慢慢消散。
以前我一直以为我是一个专一的人,人到中年之后,我才发现我是一个特别善变,感情飘忽不定的人。很容易就对某个人生厌,很容易就对某段感情生厌,任何情绪也都是心血来潮。因此,对那些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钟情于一件事情一个人的人特别的佩服,佩服那些始终如一始终坚持的特性。
现在我才想起,我初中时一位同学对我的评价。她只是一个和我相处短短一年的同学,是我们相处也寥寥无几,这都没有正儿八经的说过几句话。但是在毕业的留言册上,她却一针见血地写出了对我的描述。她说:你这个人的个性是对什么事情都看的很淡……记得当时我对这个评价心里不以为然,但却和许多同学认真讨论过,我是不是这样的人?
多年以后,我现在才想明白,我的确是看起来对好多事情,都好像是不在意的样子。但是我心里却知道,我其实对越是喜欢的事物越就表现出来的都是那种不在意的状态。我也知道,同样的现实中的很多人也都是这样的,越是在乎在意的事情,反而越看的很淡,因为心里很在乎很在意,所以害怕失去,因而也就害怕拥有。
现在我明白了那句话的定义,但是我始终不了解人生的意义。
所以我便努力追求人生中的,自己可能会在意的意义,那就是对生命永远保持新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