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仪陇的同事海风把我的声音文件推荐给了新疆吐鲁番电台,在那之后我就一直为他们做录播节目,偶尔也会录一些征文等。
我在福建工作的时候,吐鲁番电台的台长赵冰就希望我能去他们那里工作,只是因为我还是比较喜欢南方,所以就没有前往。福建回来之后,赵台看见我的朋友圈动态就说:
“来我们这里吧。”
正好是空窗期,于是,欣然同意。
“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说的就是我即将要去的地方。身边的朋友知道我要去新疆,没有一个人不持反对意见。得知我执意前往,几乎每个人都警告说:
“晚上可千万不要出门”。
浙江某台的朋友胡杨,老家就在乌鲁木齐,她说:
“很多人都把新疆妖魔化了,我们那里每隔五十米就有一个治安岗亭,每个岗亭都有特警,只是出门时安检特别严格,所以身份证一定要随身携带”。
乌鲁木齐电台的小硕说:
“西游记里说的火焰山就是在这里拍的,景区旁边卖鸡蛋的人都是把鸡蛋埋在沙子里,一会儿的功夫就熟了,所以到这里一定要多喝水,否则会流鼻血”。
刚从新疆旅游回来不久的朋友说:
“那里人烟稀少,是个修行的好地方”。
想起小时候看过的电影《阿凡提》里的一句台词:
“能让人得到快乐是我平生的心愿。”
我愿把快乐带给你,也希望你带给我的也是快乐。万事随心,一切顺其自然。出发——
买了从济南直飞乌鲁木齐的机票,凌晨12点到达乌鲁木齐。出了航站楼大门看见最多的就是军人、特警和警察还有到处闪烁着的警灯。到市区的大巴车司机说:
“这里的晚上只要过了12点所有的娱乐场所是不允许营业的,火车站到点儿就下班,所以晚上也是进不去的,所有的目的就是尽量不给夜间人群密集创造任何危险的可能性”。
一下子就理解了为什么有人说安全有人说不安全。安全只是一种表象,不安全是安全背后的恐惧。从下了飞机的那一刻起,只要有汉字的地方就附有另外的一种文字,看着像杂乱的音符更像是一种密码,漂亮的像画儿但却充斥着满满的陌生和距离。想起今年的播音主持资格证考试时的一道选择题
“字典的作用是什么?”。
选项A :学习,选项B: 工具书,选项C:民族团结。我选的是D:祖国统一。同事们都说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工具书,一开始我也觉得我错了,但现在不这样认为了。
在乌鲁木齐南站乘坐D8834次到吐鲁番北的高铁,车厢里空空荡荡的,我是这节车厢里唯一的乘客,可见国家为了扶持新疆花费了怎样的物力和财力。
下车的第一顿饭是同事亲手做的新疆手抓饭,里面有羊肉,胡萝卜和葡萄干。单位给提供的房子,三室两厅,在我来之前领导派同事们来打扫的干干净净,窗台上的花也是我来之前刚刚买的。床上用品,沙发上的外套也都换了新的。空气比济南要好,人也比我们想像的淳朴。同事说,你所看到的安保措施其实都是出于政治目的,实际上我们这里比内地要安全的多。再就是这里对要害部门管理特别严格,只要进了单位大门就不允许个人上传跟单位有关的任何图片。
赵台说:
“在这里好好呆着吧,我相信你会爱上这里的”。
不知为什么,心一下子就安定了许多。
晚上,赵台安排同事为我接风,去餐馆儿的路上,遇到一个卖馕的地方,现烤现卖。同事看我好像很想吃的样子,就买了一个,掰一块儿放在嘴里,外焦里嫩的,浓浓的麦香,那叫一个好吃!
我没想到同事请我吃的竟然是川菜,可能对于她们来说川菜更好吃,同事说:
“你刚来,怕你吃不惯新疆菜,所以赵台就安排了这个。”
我很感动,为这份用心。
窗帘外看到的就是市政府大楼。八点三十分,天刚蒙蒙亮,耳边传来护卫军人的声音“1、2、3、4”整齐而响亮,天越来越亮,五分钟前和五分钟后原来如此不同,接下来听到的就是清脆的鸟鸣,叽叽喳喳的,然后是警车的鸣笛声,新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冰箱里有买好的各种水果,蔬菜,还有核桃,竟然还有一瓶上好的红枣蜜,打开闻了闻,浓浓的红枣的味道,好香甜。
每天早上一上班,铃声一响,大家就都到院子里集合,就像原来在学校上学的时候一样,喇叭里放的也是和当年一样的“第六套广播体操”,突然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电台,就在一个只有四间房子的院子里,如果不是因为在大门上挂着“吐鲁番人民广播电台”几个字,你肯定以为这就是一个普通的人家。
通过挂满铁丝网的大铁门,里面就是一个不大的院子,冲着大门的那个屋就是单位保安的值班室,说是值班室,其实更像是一个宿舍,一进门就是一张单人床,所以保安也住在这里,里面还有可以做饭的炉灶,我第一天来的时候在这里吃的手抓饭就是用这个炉灶做的。
路过这个值班室下一个门进去就是电台,门口有一个黑板报,上面记录的是同事在工作期间出入单位的时间和事由,黑板报的下方还有一个通知:本周六、日请利用休息时间,到托克逊看望民族团结一家亲亲戚!提前祝大家周未愉快!
“民族团结一家亲”就是吐鲁番的行政事业单位搞的结对子活动,单位的工作人员需要利用工作之外的时间到结对子的“亲戚”家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是辅导孩子写作业也可以是陪着老人聊聊天,就像亲戚一样的走动和相处。
一进门,挨着门的那面墙上贴的就是所有在这里工作的人的照片,照片下面写着的就是照片中的这个人结对子的“亲戚”的名字。
一进门的这间屋子分成两个部分,前边空着的地方类似门厅,里面摆了很多盆栽的鲜花,隔开的那部分就是台长办公室,里面小到只有一张桌子那么大,桌子里外各有一把椅子。
然后右手边的这个门进去就是办公室,左手边的门进去就是直播间,里面有两个直播间,一个是维语直播间,一个是汉语直播间。
我一共做两档节目,一个是《读书时间》,一个是点歌节目,就是七八十年代的那种风格。
来到这里最大的感受就是新疆没有雾霾,一周来一直都是艳阳高照,但或许是因为干燥的缘故,这里的女人三四十岁大都满脸皱纹。特别强调的就是,新疆的美食真的是太好吃了!我在内地从来都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比如:拉条子、大盘鸡、烤包子、烤馕、烤羊肉串还有新疆的羊肉手抓饭等等。在新疆吃当地美食跟在其它地方吃新疆特色菜完全不是一个味道,所以想吃正宗的地方特色美食,还是要亲自到那个地方去品尝,这就让旅行有了意义。没事儿就出来走一走,感受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一下我们国家不同地域的文化和风土人情。
这一天早晨跟同事一起参加了一个去世一周年的老同事的乃孜尔(乃孜尔是中国新疆地区维吾尔等民族穆斯林为纪念亡人而举行的一种悼念活动)。出发前同事郭玮说一定要戴上围巾,把头发包起来,我说:
“戴个帽子可以吗?”
郭玮说:
“可以。”
这位去世的老同事住的地方维语发音是“谁的汗”没记错的话翻译成汉语应该是“英雄”的意思,在车上同事们拿“谁的汉”调侃了一路。
一进院子,女主人就端出一盆水,用舀子舀水让我们每个人先洗一下手,同行的郭玮悄悄告诉我说,洗手的时候千万不要甩手。因为只有我们俩个是汉族,所以我一直小心翼翼地观察着郭玮的每一个举动,她怎么做我就怎么做,生怕一不小心就犯了忌讳。
之后女主人带我们到客厅,客厅的墙壁上挂着地毯,地上靠墙壁一周是红色的垫子,围着垫子一圈儿摆的就是新疆特产,什么核桃,大枣,葡萄干,油香,馕等,中间是一个长方型的地毯。我们依次入席双膝跪在垫子上,主人为我们倒茶,然后端来手抓饭和凉拌小菜。
郭玮说:
“这一天会不断的有人来,而且来的人越多就证明这家人人缘越好,所以即使很累,但主人也是高兴的。”
和同事祭奠老同事回来,顺路去博物馆看了各种干尸,大都有3000年左右的历史了。
从博物馆出来吃了吐鲁番最有名的烤包子,郭玮说这家烤包子店每天就烤这么多,所以必须早早过去排队,10元钱买了5个,纯羊肉馅的,这价格,这味道,一个字:真是好吃又实惠!
周末,去了新疆吐鲁番最有名的旅游景点“火焰山”。这应该是我长这么大最让人失望的一次旅行,如果千里迢迢来火焰山旅游,那得上多大的火,好在票价只有40元还不算贵。花四十元坐了一下骆驼,本来想坐那个三角翼飞机兜一圈儿,问了一下要380元,嫌贵放弃了。来时司机师傅给了个电话号码,说玩儿完了给她打个电话,她就过来接。
出了大门口拨通了电话,对方问:
“你是谁?”
我说:
“我就是刚才坐你的车来花果山的那个。”
对方说:
“你肯定不是坐的我的车,因为我从来没去过花果山。”
抬头正好看见有游客坐上了一辆的士,问了一下正好是回吐鲁番。跟司机说了之前的司机爽约的事情,司机说:
“她肯定说没去过,因为这里是火焰山,不是花果山,再就是,这里也没有花果山啊。”说完他就笑了起来,而我到现在才知道自己究竟错在了哪里。
整个行程加上来回在路上的时间也不过2个小时。跟孙悟空一样,到了地方,撒泡尿留了个记号:俺老孙到此一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