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身材挺拔,天生丽质,是一名非常成功知性的女强人,任过乡长,做过记者,当过劳模,与优秀电视播音员;后下海成为一名优秀金融投资人,曾创造过辉煌业绩。这时她四十多岁,步入秋的季节,这是人生中最美的季节,她不仅有美丽的外表,更有人生秋的内涵,秋的韵味-----恬静、优雅、成熟,自然。 然而,她的婚姻并像其她恬静的外表,而是充满坎坷,曲折。她的内伤痕累累。今天,她为了女儿发婚姻来寻求辅导。
以下是她的故事:
她,出身于豫北农村,家境贫寒,高中一年级,她的奶奶去世,她就像海中一片树叶,失去了安全感,奶奶在时,她们二个就睡在一张床上,后来,与弟弟一起睡,妈妈干活一个人,家里妈妈性子要强,妈妈十岁左右,她父亲就去世了,所以妈妈也很强势,苦水里泡大的孩子,所以,她的爸爸妈妈冲突不断,各样他们都顾自己的家,妈妈照顾她的娘家,爸爸顾他的家,为此二个常发生冲突,她就成为两位父母的调解者。
由于她常向着奶奶,妈妈就常对她发火,妈妈因为家里干活累,不愿送我上学,学校远,她常哭着去上学,喝风,胃不好!长大后,她发现妈妈也挺不容易,开始体贴妈妈的心。小学时,常受人欺负,没有好朋友,初中时转到了县城,学习突飞猛进,成绩好。
高中时分科,后因转校,普高转入一高,奶奶去世,妈妈对她也不好,父亲也不在家,在学校认识了男友......他是学理科的,常鼓励她投稿,于是产生了感情。他一直安慰她,她倍感温暖,他特别关心她,她考上大学时,他没有考上,就上班了。他经常去学校看她,同学们都认为他是她的男朋友,上班后,他一直追求她,他是外来户,也常受欺负。家人不同意,她们已产生了感情,内心认为不太合适,但表面上也同意了。父母反对,于是她借了一千元解决了两家矛盾,就结婚了。
她结婚那天,两家人矛盾重重,为了红包、婚宴,各维护各家利益而争吵不断,结婚当天都闹翻了天。她丈夫家有三个孩子,他家也有离婚,他妈也很强势,矛盾也很大。结婚后双方矛盾冲突主要是因姻亲关系,冷嘲热讽,冲突不断。夫妻冲突转化为对双方父母的攻击。有一次,她妈妈有病,她回去看望,丈夫限定她准时回家。生孩子后她常哭,没有人照顾,活在仇恨抱怨痛苦中,于是她就产生了离婚的念头。她加班是逃避家庭痛苦方法,后来她成了县广播电视局的“劳动模范,”,后任乡长,获全省先进,被称为“土匪队长”,又被调到了市里任文化局任局长,这时,她婆婆不再吵了,而用家务重担辖制她,这时她与丈夫的差距就越来越大,这时她要考副县级,失利后被调到市区里的一个乡,作乡长。这时她父亲把丈夫调到粮食局县任副局长。这时她已被市凭为优秀青年干部,丈夫在县里任副乡长,两人产生了情感裂痕,丈夫在乡里有了第三者。被她遇见在乡里打了一架,她抱着孩子走了,一年后他丈夫找到她,以死相威胁,离婚。孩子与财产,要孩子不要财产,让她决定,她选择了孩子而净身出户。
以上是她情感历程。
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联合,二人成为一体,这是婚姻建立的原则。人若无法离开父母,仍处在原生家庭情绪纠结中,就无法建立幸福的婚姻。
首先,离开父母,是幸福婚姻建立的第一步。
她原生的家庭,父母的矛盾来自于与父母与原生家庭的情感纠结。根据家庭系统排列理论认为:她的爸爸结婚了,家庭序位要求:首先爸爸妈妈应当将爱的关注,从原来家庭转移到父母新的家庭上。其次,再去关注她们原生家庭(爷爷奶奶的家庭)爱的需要。然而她的父母因与原生家庭的情感纠缠,没有成功的分离;将原生家庭爱的需要令驾于夫妻家庭之上,产生了父母间的伴侣矛盾冲突。这阻碍了新的家庭伴侣关系的建立。这种矛盾冲突情绪影响了儿女情感关系。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她们的婚姻三代婚姻。这种传递模式受家庭良知的约束。
家庭良知又叫家庭集体潜意识,是为了维护家庭集体存在的力量。你顺从了你的家庭良知,你会感到昧心无亏,清白感;你若违背了家庭良知,你会感到亏欠,失去了归属原来家庭的内疚感。夫妻的婚姻冲突大部分是来自夫妻双方家庭良知的冲突。夫妻双方来自于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家庭良知,结婚后要有意识的与原生家庭分离,与其家庭良知分离,解除其情绪纠缠。否则,难以形成新的家庭良知,构成婚姻危机与冲突。
她,要回归家庭序位,尽儿女当尽的本分,不要试图承担父母的责任,拯救父母;否则,你就会延续父母的婚姻情感模式与命运。
其次、与妻子联合,是幸福婚姻建立的第二步。
与妻子联合,让传递生命的爱在夫妻间流动。家是传递生命之爱的地方。家的基础是两性间伴侣之爱。让这爱流动才能建立幸福的家庭。
要让爱在夫妻间流动,爱的传递要遵行三个原则:一是整体性,平衡性,秩序性。整体性要求夫妻间要有性,有爱,有名份。平衡性要求夫妻在爱的付出与回报中感觉到平衡。秩序性要求夫妻间行事谁主导,谁服从的先后。只有遵循这三个原则,才能让爱流动,实现与妻子生命联合,二人真正成为一体。
婚姻关系中她的失败,是因为没有与原生家庭分离,造成的情感纠结,使其失去了内心伴侣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