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除了讲诉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故事的结构,故事称之为故事的原因在于结构,接下来我们谈谈怎么用结构武器来讲设计故事
一般而言所有的经典故事,包括神话、小说、传记,大致都有一个经典结构:
目标 阻碍 努力 结果 意外 转折 结局
这7个步骤,仔细观察会发现其实就是为了达成目标的2轮重复。
目标 阻碍 努力 结果(第一轮) 意外 转折 结果(第二轮)
只要问自己“七个问题”,就可以在三分钟内,立刻说出一个“有开头,有结尾,有冲突,有转折”的完整故事。
问题一:主人公的”目标“是什么?
问题二:他的”阻碍“是什么?
问题三:他如何“努力”?
问题四:”结果”如何?(通常是不好的结果)
问题五:如果结果不理想,代表努力无效,那么,有超越努力的“意外“可以改变这一切吗?
问题六:意外发生,情节如何”转弯”?
问题七: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把上面的七个问题简化之后,就可以得到故事的公式:
1. 目标→2.阻碍→3.努力→4.结果→5.意外→6.转弯→7.结局
不管小说、电影,还是漫画,只要它的核心是故事,大部分都有类似的戏剧结构。隐藏在故事里的内在逻辑,都有一张大同小异的相似脸孔。
现在我们把这个公式升级一下。
创造故事的过程并非无中生有,而是把我们脑子里,散乱的故事碎片,利用因果逻辑,一个一个串了起来。”七个问题“公式像一条线,它把我们脑中积累的故事碎片,重新组合起来。
1. 目标=因为;2.阻碍=但是;3.努力+4.结果=所以;5.意外+6.转折=但是;7.结局=所以。
七个问题其实是一个条逻辑的线。故事的公式其实就是两次“因为、但是、所以“的重复操作。
现在,我们把七个问题的”1.目标“和”2.阻碍”改成”1.梦想”和“2.原罪”。两者区别何在?“梦想”比较接近心灵的层次,“目标”则容易沦为表象的层级。一般而言,现有目标,随后才相对产生阻碍。然而原罪正好相反----它本来就存在了,只是梦想出现时,它才被凸显出来。
举个例子:如果主人公的梦想是成为奥运游泳金牌得主,但他的原罪是天生没有手。当主人公的梦想和原罪如此遥不可及时他,他就必须展开一场超乎常人的努力过程,再加上一个不可思议的意外,才有办法扭转命运。
最后送给大家一个小故事吧,“很久以前,有一块大石头被从深山开采出来,然后这块大石头被剖成了两块,其中一块被雕刻成了一尊佛像,另外一块被埋在佛像前,当成了一块踏脚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踏脚石看着每天陆续不断的善男信女踏在自己身上虔诚地对着佛像跪拜祈祷,心里极为不忿,终于有一天它忍不住了,于是就问佛像:‘佛像啊,咱们俩原本是同一块石头,可是为什么人们总是在我身上踩来踏去,却对着你虔诚跪拜祈祷呢?’佛像笑了笑,答道:‘答案其实很简单:我从一块顽石变成一尊佛像,历经了千刀万剐、千锤百炼,而你成为踏脚石却未经历过任何的磨炼和捶打。’踏脚石听完之后,无言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