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勒斯四部曲》,作者埃莱娜•费兰特,意大利籍作家,作品出版于2011年-2014年。四部曲包括《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离开的,留下的》《失踪的孩子》.
作品内容横跨童年至老年五十多年的历程,很宏大。阅读时,随着两位女主人公生活的跌宕起伏,整体心情是压抑的,有时候也是气恼的,就像作为自己的旁观者看自己的曾经一样。因为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也遇到过她们遇到的困惑。
虽然感触良多,但因为我的笨拙,无法把《那不勒斯四部曲》的读书感悟规整到一篇读书笔记里。
不过我又原谅自己,谁又能在一篇读书笔记里,说清楚莉拉和埃莱娜五十多年分分合合的友情?又怎能说明白,那不勒斯五十多年的变迁呢?
不去奢望,能写什么就写什么吧。
莉拉和埃莱娜,都出生于那不勒斯一个破败的社区,从小就是形影不离的玩伴,渐渐成为互为镜子一般的朋友。
她们一起玩耍,一起上学,一起长大,一起面对男同学的骚扰……她们在各自先后有了孩子后,中年时,却神奇般地又经历了同一年怀孕、生子,共同经历了大地震带来的分崩离析和重建。
她们互为镜子,既互相信赖,又相互比较、追赶、不服、超越、转换。
阅读的过程中,让我想起了黑塞的一些作品。
黑塞向来喜欢把一个人剖解开,成为两个人,比如《悉达多》里的乔达摩和悉达多,比如《精神与爱欲》里的纳尔齐斯和歌尔德蒙……
而莉拉与埃莱娜,我感觉是一个人,不过是人的一体两面而已。
莉拉生活在社区的一方土地上,从未离开,她的眼光是局限的。埃莱娜却周游过世界很多地方,视野是开阔的。
莉拉小学五年级毕业后辍学,学识浅显。埃莱娜却上了非常好的大学,认知丰富。
莉拉接触的都是乡村野夫,埃莱娜接触的却是有知识、有文化、关注国家和世界大事的上层人物。
表面看,莉拉是聪明的,灵活的,强大的,现实的、局限的。埃莱娜是笨拙的、呆板的、弱小的、精神的、宽广的。但这些品格,在她们俩身上,却不是固定不变的。
她们角逐着,支撑着,比较着,成长着,转换着,分分合合。时而莉拉身上有埃莱娜的影子,时而埃莱娜身上又出现莉拉的样子。
而结局,莉拉离家出走,消失不见了。埃莱娜最终也放弃了继续寻找莉拉。
到了老年时, “她”和“她”,最终成为了“我”:一个拥有丰富精神世界的、读过很多书、走过很多路,而同时又没有远离大地、人间烟火味的“我”。
这几十年的挣扎、纠结、角逐、悲喜,用埃莱娜的话说,“我的整个生命,只是一场为了提升社会地位的低俗斗争。”
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如此呢?在社会中生存,身为社会人,谁又不是在“奋斗”中攀爬呢?谁又不是在攀爬的过程中拥有两面呢?我们挣扎着,纠结着,时而正面压到负面,时而负面胜过正面。
一生走下来,最终的我们,还是我们儿时想成为的样子吗?
正如埃莱娜,最终没有成为莉拉,也不再是埃莱娜。就像埃莱娜自己所说:我们所有人都作出了让步,经过考验、失败和成功,这种让步重新塑造了我们。
好句摘抄:
1去读书,去学习,去受教育,记住掌握知识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拥有选择的机会。
2他们知道一切知识,但实际上他们什么都不知道。
3我把自己安置在已经日薄西山的秩序里。
4我被自己学习的东西限制了,这些东西塑造了我的头脑、我的声音。
5我摆脱了一直束缚我的东西,那些东西部分来源于我的出身,部分是我通过学习构建起来的束缚,还有我选择的生活带来的羁绊,首先是我的婚姻。
6在我温顺客气的外表下,是一种非常粗鲁的本性,我想攫取一切,但任何东西,包括学习,写书,也没办法驯服这种本性。
7一个不爱自己母亲的女人,是一个迷失的女人。
8回到出发点,就是向前进了一步。
9要有思想,并不一定要成为圣人。
10我们所有人都作出了让步,经过考验、失败和成功,这种让步重新塑造了我们。
11谁说生活应该有意义?
12我的整个生命,只是一场为了提升社会地位的低俗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