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秦阳的工作日志《论告知方式重要性》,同做班主任工作,这篇文章引起了我很多共鸣。让我想起曾经带着班主任们学习过的魏智渊的一篇文章《为什么你的班主任工作总做不好?跟你讲讲班主任必须知道的三类关键知识! 》
班主任需要了解的三类关键性知识分别是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简单的说,陈述性知识,就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知识,就是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策略性知识实际上就是"怎么做才能做的更好"的知识,和我们之前分享的"思之再思"有异曲同工之妙。
举个例子,学校为了防止放学期间楼梯口发生踩踏事故,规定必须从一个楼梯上, 另一个楼梯下。然后,要求班主任当成一件重要工作去执行。
具有不同认知水平的班主任,会采取不同的方式告知学生。
甲班主任仅仅具有陈述性知识,没有任何的转化能力。走进教室,就跟学生说,学校规定,从今天起,放学的时候,必须从 A 口上,B 口下,请大家注意执行,听清楚了没有?学生说“听清楚了。"然后,再到家长群里发一条信息告知家长。好一些的班主任,会附带解释,即为什么要这样做。结果,甲班家长和学生大量地违规。问学生,你为什么要逆行?学生说,我忘了,一放学就不由自主地……问家长,你为什么要逆行?家长说,我不知道啊。不是群里发过了吗?可是我没看到信息啊。甲班主任很崩溃,开班会把学生批评了一顿,说你们长点记性,长点心眼。然后诉苦说, 我们班家长不够配合,我也没有办法,我该做的都做了呀。一放学,学生和家长怎么走,我怎么控制得了啊,我还得在教室里,不能盯在楼梯口啊。
乙班主任具有程序性知识。她走进教室,跟学生说,从今天起,放学的时候,必须 A 口上,B 口下,你们家长接你们也是这条线路,你们听清楚了吗?听清楚的同学请举手,没听清楚没关系,我可以再说一遍。学生的手都举起来了。乙班主任继续说:"那么,有没有同学能够告诉老师,为什么不走最近的楼梯,却要规定路线呢?这不是很不自然吗?"大家开始热烈但简短地讨论,在老师的协助下,很快达成了一致。
乙班主任最后说:"现在大家已经知道游戏规则,并且也理解了规则。那么,在放学的时候,你们会记起这条规则吗?"学生说:"能!"那好,到时候我要抽查一下。"乙班主任离开教室,开始在家长群里发了一条消息,包含两部分:规则以及解释。然后, 请求所有家长收到后回复。两小时后,乙班主任给没有回复的家长发了手机短信,并要求回复。半小时后,乙班主任给没有短信回复的家长打了电话。
放学前二十分钟,乙班主任又给全体家长发了"温馨提示"。放学铃声响起,乙班主任走进教室:"只耽误一分钟时间,还记得老师说过的话吗?""记得。"集体告诉老师一遍。"放学的时候,必须 A 口上,B 口下。"如果你们的父母,一定要拉着你们逆行,你们怎么做?""我们不违反规则。""真棒,老师为你们自豪。现在下课。"
如此连续三日后,转入维护阶段。一段时间后,乙班主任在班会中,表扬了全体孩子, 在家长信中向全体家长致谢。
丙班主任具有策略性知识。他在班主任会议现场提出了异议。有几个问题,我想请学校领导思考一下:上学的时候,对楼梯行走方式未做规定(因为人流相对较散),那么,家长和学生自然会本着就近原则,但放学的时候,又规定了必须 A 口上 B 口下,上学和放学行走路线的不一致,会消耗家长和学生的选择时的注意力,导致违规可能性的增加。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并考虑重新设计方案?两个楼梯口,有没有可能遵循就近原则,自然地分配给不同的班级,这样可以自由地上下,而不必让一个楼梯口承载过多的压力?学校制订的规则,让家长和孩子来执行,他们可能会有不好的感觉。能不能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和家长,让大家参与设计和方案讨论?最终投票决定采用哪一个方案?大家充分讨论过的方案,既更容易理解与执行,也是一次学习机会,更是一次民主实践,与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高度一致。
其实,丙班主任和乙班主任的做法大同小异。”小异“在哪里呢?在于丙班主任不断地调整程序,他总在问自己两个问题:1、我遗漏了哪些关键因素?(我少做了什么?)2、哪些程序或动作是不必要的,还可以继续精简以节约所有人的注意力和精力?(我多做了什么?)在不断的调整中,丙班主任确保了程序的最优化。
相比较而言,陈述性知识是一种相对静态的知识,容易掌握,简答而直接,从完成工作的角度讲,似乎这样最快,因此容易获得心理安全。
程序性的知识是实践性知识,是在具体情境中习得的,学习的 迅速成本和风险大大增加,要面临诸多的不确定性,不仅如此,程序性知识也和个人能力与知识储备有很大关系,所以,许多人不会迅速掌握这种知识,或者逃避这种练习。
策略性知识属于最难掌握的一种知识,因为这涉及到不断地自我更新乃至于自我否定,这非得有极强的自觉不可和经常内观的心智模式。
我想说,要想成为真正的高手,仅仅限于“知道”的层面是不够的,因为“知道”和“做到”之间隔着千山万水,唯有带着“知道”的储备,不断的在实践中摸索与反思,才能增长智慧,不断的“做到”!